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翠英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涎腺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化
  • 2篇角蛋白
  • 1篇蛋白反应
  • 1篇多形
  • 1篇多形性
  • 1篇多形性腺瘤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正交
  • 1篇正交实验
  • 1篇正交实验法
  • 1篇上颌
  • 1篇上颌窦
  • 1篇生物力学
  • 1篇染色
  • 1篇肿瘤
  • 1篇组化研究

机构

  • 3篇佳木斯大学附...
  • 1篇吉林大学口腔...
  • 1篇佳木斯医学院
  • 1篇朝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口腔...

作者

  • 4篇李翠英
  • 2篇姜淑贤
  • 1篇王心彧
  • 1篇刘树发
  • 1篇南晓利
  • 1篇李翠英
  • 1篇欧阳喈
  • 1篇南晓利

传媒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口腔种植...
  • 1篇佳木斯医学院...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三种固定液对角蛋白反应的影响
1997年
本研究对13例人的正常涎腺经三种固定双固定后的组织标本进行了11种角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其中5例腮腺和3例颌下腺分别同时用常规Formalin固定,Bouin’s液固定,Carnoy‘s液固定.染色采用ABC法,结果发现:Carnoy固定者,K_8、K_18、K_19和K_8.12的染色效果最好.其导管染色比Bouin‘s和Formalin固定者染色强而明确,尤其K_8和K_8.12不仅在导管中呈现强阳性,而且腺泡也呈阳性;而K_(17)和K_(L1)没有看出明显的染色差别;K_(14)、K_(10)、K_(13)、K_(17)、K_(20)的染色几乎全为阴性,与常规中性缓冲Formalin固定者结果一致.
姜淑贤李翠英南晓利刘树发
关键词:固定液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涎腺肿瘤
不同颌骨密度下种植体设计对其骨界面应力分布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索不同骨质条件下,种植体外形设计对初始稳定性的影响,为种植体结构设计优化提供生物力学实验数据和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利用Solid Works软件建立颌骨和种植体模型,其中种植体颌骨模型包括颈部、体部和底部模型,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骨,种植体模型分为颈部、体部、底部模型;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模型在垂直向100 N载荷作用下产生的等效应力峰值进行分析,以筛选等效应力峰值在骨屈服强度值以下的结构;进一步对这些结构设计进行正交实验,对比分析在垂直向100 N载荷作用下,各种结构组合的种植体在不同骨质类型中的等效应力峰值,从而得到各设计对初始稳定性的影响并确定最优的结构设计。结果在颈部Ⅰ、Ⅱ型颌骨模型中,种植体颈部深度设计对初始稳定性的影响最大;在颈部Ⅲ型颌骨模型中,种植体颈部螺距设计对初始稳定性的影响最大;在体部各种颌骨模型中,种植体体部深度设计对初始稳定性影响最大;而种植体底部切割刃设计并不能增加种植体的初始稳定性。结论在临床种植体选择及开发设计中,应根据不同骨质类型选择不同的设计参数,在Ⅰ、Ⅱ型骨中更注重颈部以及体部螺纹深度的选择,在Ⅲ型骨中应更注重颈部螺距以及体部深度的选择。
王琦杨波刘璐李翠英李翠英
关键词:口腔种植有限元分析正交实验法生物力学
涎腺多形性腺瘤的组织发生学研究被引量:2
1991年
作者用自制的角蛋白和S—100蛋白抗体、细胞性角蛋白(低分子量)和波形丝蛋白单克隆抗体,对26例涎腺多形性腺瘤进行了PAP法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导管样结构的内层细胞、鳞状化生区、肌上皮片块及粘液样组织的部分细胞以及软骨样陷窝的周边均呈角蛋白阳性,导管样结构的外层细胞、肌上皮片块和粘液样组织及软骨样细胞均呈S—100蛋白阳性,波形丝蛋白在肌上皮片块及粘液软骨样结构的部分细胞呈阳性。作者将这些结果与正常涎腺的免疫组化结果相对比,经分析讨论得出:多形性腺瘤的组织发生主要与导管上皮有关,肿瘤内的肌上皮样细胞可能为固有肌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分化,也可能为导管上皮在瘤变时化生而来,而粘液、软骨样结构主要为导管上皮通过肌上皮细胞的多向分化、形成所致。上皮细胞在发生肿瘤化时,其内的角蛋白抗原可能也同时发生着某种规律性的变化。了解这点,对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涎腺上皮性肿瘤有重要意义。
李翠英欧阳喈张家兴
关键词:多形性组织发生学
上颌窦鳞腺癌的角蛋白免疫组化研究
鳞腺癌是组织学上以腺癌和鳞状细胞癌二者共存的一种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口腔颌面部者非常少见。本室发现一例原发于左侧上颌窦的鳞腺癌,其组织学表现为结构明确的鳞状细胞癌和管状腺癌半半共存现象,且二者可见结构相接相混的区域。鳞癌部...
宿玉成李翠英杨蕾姜淑贤南晓利森昌彦冈本吉史
关键词: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上颌窦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