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光明

作品数:9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元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乙型
  • 5篇慢性
  • 5篇肝炎
  • 4篇乙型肝炎
  • 4篇病毒
  • 3篇慢性乙型
  • 3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胸腺
  • 2篇胸腺五肽
  • 2篇治疗慢性乙型...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肝炎病毒
  • 2篇阿德福韦
  • 2篇阿德福韦酯
  • 1篇蛋白
  • 1篇毒性肝炎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星状细胞

机构

  • 9篇广元市中心医...
  • 2篇广元市第一人...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广元市第三人...
  • 1篇广元市妇幼保...

作者

  • 9篇向光明
  • 3篇黎涛
  • 3篇赵平
  • 2篇赖辉
  • 2篇黄源
  • 1篇黄飞
  • 1篇肖南平
  • 1篇韩武臣
  • 1篇张建军
  • 1篇熊小敏
  • 1篇陈涛
  • 1篇周骥
  • 1篇何子彬
  • 1篇何元清
  • 1篇杨晓清
  • 1篇谢辉
  • 1篇侯莉
  • 1篇黄鹞
  • 1篇徐进

传媒

  • 2篇四川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泸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RNA干扰靶位的筛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筛选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RNA干扰靶位,从而有效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阻断纤维化进程。方法针对TIMP-1基因,设计3个RNA干扰候选靶位,化学合成双链RNA(dsRNA),分别转染经TGF-β1刺激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48h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TIMP-1、前胶原-α1(procol-α1)mRNA相对表达量,计算抑制率;并取上清液检测肝纤维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针对TIMP-1基因的3个靶位,dsRNA都能不同程度抑制TIMP-1基因表达(TIMP-1 mRNA相对表达抑制率在3个靶位分别为26.61%、17.42%和68.55%),其下游Procol-α1基因表达也受到抑制(抑制率在3个靶位分别为6.01%、6.57%和62.84%);肝纤维化指标Ⅲ型胶原(Co1-Ⅲ)、透明质酸(HA)和层粘蛋白(LN)的表达也降低,而且针对第3靶位时降低最明显。结论针对TIMP-1基因第3靶位的dsRNA,即"TIMP-1-3组"对TIMP-1及其下游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最强。成功筛选出TIMP-1最有效的RNA干扰靶位,为进一步探索肝纤维化基因治疗的新途径打了基础。
赖辉黄飞向光明陈涛侯莉张建军
关键词: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肝星状细胞RNA干扰肝纤维化
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与细胞因子变化关系的分析
2015年
目的探析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采用IFN-α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关系。方法入选我院符合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均给予IFN-α治疗,治疗后按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指标(HBV-DNA)的阴转分为应答组和无应答组,每组20例。将各项水平正常的正常人人作为正常组,作为参照标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细胞因子变化关系。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应答组的IL-6水平下降明显,IL-2水平明显升高,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后两组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相反IL-8水平升高接近于正常人水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IFN-α治疗,通过免疫调节影响了病毒的复制,但TNF-α和IL-8的表达与病毒复制消长无相关关系。
向光明黎涛赵平
关键词:细胞因子变化
阿维A联合中药致急性肝衰竭1例
病情简介:患者男,52岁,因"咳嗽半月,厌油、腹泻10+天"于2017年2月24日入院。患有银屑病10+年,长期口服阿维A,已停用3月。患者半月前受凉咳嗽未治疗,10+天前因腹部皮疹伴瘙痒再次口服阿维A 20mg/天联合...
向光明罗晓闻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银屑病肺下叶
文献传递
武汉某方舱医院46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病机核心及证型特点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武汉某方舱医院患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临床证候特点、病机核心及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收集46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采集患者发病时的症状、体温和入舱时的症状、体征(包括生命体征和舌苔)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描述性和聚类分析,探讨患者发病到入舱时中医证候特点。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入舱(发病)时以发热(75.40%)、恶寒(畏寒、身痛)(67.21%)、咳嗽(68.85%)、胸闷(包括呼吸困难、气促)(63.93%)、恶心(呕吐、纳差)(60.65%)、有汗(50.81%)、腹泻(36.06%)等症状为主。舌象呈淡红舌(54.09%)、中红舌(36.06%)为主,苔质白腻苔(42.62%)、黄白腻苔(24.59%)为主。证候类型以疫毒闭肺246例(52.48%)、寒湿郁肺185例(39.34%)多见。结论: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分期以早中期、轻症为主,无危重病例;中医证型以寒湿郁肺、疫毒闭肺为主,夹脾虚、肾虚等比例低。涉及病理因素有寒、湿、热、毒、郁,病机核心是疫毒闭肺、寒湿郁闭。
杨志林陈杰杨晓清向光明
关键词:中医证型
广元市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 探讨广元市人群乙型和丙型肝炎的病毒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该地区10 837例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血清检测HBsAg、抗-HCV了解该地区人群的乙型和丙型肝炎患病情况,并了解乙肝和丙肝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之间的关系,同时调查诱发乙型和丙型肝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血清检测10 837例:其中580例患有乙型肝炎,患病率为5.35%;35例患有丙型肝炎,患病率为0.32%.乙型肝炎患者的高危人群集中在20~ 60岁之间.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与文化程度、工作性质无明显的关联.拔牙、使用血制品、献血、共用剃须刀、输血、侵入性检查以及手术等是诱发乙型和丙型肝炎的危险因素.结论 乙型肝炎在青壮年中的发病率较高,丙型肝炎的发病率相对并不高,因此做好青壮年人群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十分关键,并且对于乙肝和丙肝的高危因素应该提高警惕.
何元清谢辉何子彬周骥向光明赵平肖南平赖辉
关键词: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流行病学
参苓白术颗粒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颗粒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hepatitis B,CHB)在快速改善患者消化道症状、改善肝功能及抗病毒方面的作用。目前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已成为治疗热点,但是临床实践中发...
向光明
关键词:参苓白术颗粒阿德福韦酯
文献传递
硝酸甘油与环磷腺苷葡胺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与环磷腺苷葡胺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与环磷腺苷葡胺,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记录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动脉血气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硝酸甘油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组心功能、血气指标明显改善(P<0.001),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有所改善(P<0.001),但以治疗组改善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硝酸甘油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有明显疗效。
熊小敏向光明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硝酸甘油环磷腺苷葡胺
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五肽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五肽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2年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月间1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91例和对照组87例。试验组给予胸腺五肽1 mg,隔日皮下注射,疗程52周;同时阿德福韦酯10 mg/d口服104周。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口服104周。治疗26、52、104周及停药52周时,分别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及HBV血清标志物。结果治疗52周后,试验组在ALT复常率、AS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与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方面都比对照组高。停药52周时,试验组与对照组的ALT复常率、AS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分别为74.73%与51.72%、75.82%与54.02%、25.27%与8.05%、26.37%与10.34%、18.68%与8.05%(χ2=10.652、9.313、9.421、7.574、4.313,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五肽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比单独使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效果更好,有助于提高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减少停药后病毒学突破,并且使用安全。
向光明黎涛黄源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阿德福韦酯胸腺五肽近期疗效
胸腺五肽治疗低复制状态慢性乙肝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治疗低复制状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3例HBV DNA定量检测低于104 copies/ml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员按随机化原则分为2组,治疗组59例给予胸腺五肽1mg肌肉注射,每周2次,疗程6月;对照组54例未使用任何药物。检测治疗前后及随访1年时两组患者HBV DNA定量、肝肾功能、乙肝血清标志物及血常规。对比分析两组HBV DNA定量、肝功能、乙肝血清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胸腺五肽治疗6月后HBV DNA转阴率为84.75%(50/59),而对照组观察6月后HBV DNA转阴率为7.41%(4/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为69.49%(41/59),对照组HBV DNA转阴率为12.96%(7/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改善方面:治疗组疗程结束时ALT正常率为71.05%,AST正常率为82.35%;对照组分别为56%,52.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治疗组ALT正常率为76.32%,AST正常率为85.29%;对照组分别为36%,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血清标志物变化方面:随访1年时,治疗组中HBsAg阴转2例,HBsAb转阳1例;对照组中HBsAg阴转1例,无HBsAb转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五肽可促进低复制状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V DNA转阴,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从而改善患者受损肝脏功能,减轻肝内炎症反应。但是,该药对HBsAg血清转换没有明显作用。胸腺五肽临床使用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较好安全性。
向光明黄源徐进黎涛赵平韩武臣黄鹞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胸腺五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