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党群

作品数:16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汉中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心肌
  • 5篇心力衰竭
  • 5篇衰竭
  • 4篇疗效
  • 4篇梗死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心绞痛
  • 3篇型心
  • 3篇型心绞痛
  • 3篇血管
  • 3篇血压
  • 3篇稳定型心绞痛
  • 3篇绞痛
  • 3篇高血压
  • 3篇不稳定型心绞...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疾病
  • 2篇对心
  • 2篇心功能
  • 2篇心力衰竭患者

机构

  • 16篇汉中市中心医...
  • 1篇延安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汉中职业技术...

作者

  • 16篇党群
  • 10篇吴先军
  • 10篇王敬
  • 9篇董劲
  • 8篇张莹
  • 4篇刘振国
  • 3篇吕果
  • 2篇王心方
  • 2篇王芳
  • 2篇丁小云
  • 2篇李红军
  • 1篇张雯
  • 1篇邓颖哲
  • 1篇王芳
  • 1篇王心芳
  • 1篇赵雪
  • 1篇张伟
  • 1篇郭宁

传媒

  • 2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实用诊断与治...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08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2
  • 1篇200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肌肌钙蛋白T在冠心病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观察
柴小奇王心芳党群王敬吴先军张莹
该课题进行心肌肌钙蛋白T在冠心病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观察研究。研究通过76例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证明,CTnT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的灵敏性、特异性均较好的生化指标,CTnT对早期急性心梗和晚期心梗的诊断价值高于心肌酶学检查...
关键词:
关键词:心肌肌钙蛋白冠心病诊断预后判断
改良预埋球囊技术对分叉病变分支小血管保护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评估改良预埋球囊技术在真性分叉病变中对分支血管保护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真性分叉病变,随机分为改良预埋球囊组(MJBT)32例和预埋导丝组(JWT)28例,均采用Provisional策略处理分叉节段靶病变。主支血管支架置入后,比较两组分支血管狭窄加重程度、严重夹层形成、急性闭塞、前向血流速度及需要分支补救性技术处理(球囊对吻和双支架技术),术后定量肌钙蛋白测定住院和随访期间的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主支支架置入后,分支血管严重夹层形成JWT组7例、MJBT组2例(χ^2=4.12,P〈0.05);血管急性闭塞JWT组4例,MJBT组无血管闭塞发生(χ^2=3.99,P〈0.05);MJBT组无术中胸痛发生、JWT组4例(χ^2=3.99,P〈0.05);JWT组3例围术期c Tn I3倍以上升高,MJBT组无c Tn I明显升高(χ^2=3.61,P〉0.05)。两组比较,JWT组在分支血管狭窄加重、前向血流减慢0.05)、最大狭窄程度(t=1.19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术后即刻分支最小管腔直径(t=3.012,P〈0.01)和分支最大狭窄程度(t=2.226,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随访分支最小管腔直径(t=2.781,P〈0.01)和分支最大狭窄程度(t=2.109,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JWT组有4例分支血流,
王芳张伟丁小云吕果刘振国李红军党群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分叉病变
左西孟旦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 效果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60例老年CH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左西孟旦。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两组的AST、CK、CK-MB、LDH、TGF-β1、sICAM-1、NT-proBN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西孟旦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CHF的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心肌酶指标,降低TGF-β1、sICAM-1、NT-proBNP水平。
郑鑫刘振国党群董劲李晶晶任欣
关键词:左西孟旦慢性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衰患者血清一氧化氮、血管紧张素、金属基质蛋白酶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诊断的56例慢性心衰患者,将这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先使用指南推荐的标准心力衰竭治疗方案常规剂量3个月作为导入期,筛除不耐受标准治疗患者后随机选取28例作为沙库巴曲缬沙坦低剂量及高剂量组,其余14例作为标准治疗对照组。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10 mg依那普利口服,2次/d。而沙库巴曲缬沙坦低剂量及高剂量组的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100 mg/200 mg沙库巴曲缬沙坦口服,2次/d。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血管紧张素、金属基质蛋白酶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水平及其炎症因子相关性。【结果】治疗后,3组血浆一氧化氮、血管紧张素、金属基质蛋白酶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水平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标准治疗组及沙库巴曲缬沙坦低剂量/高剂量组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从炎症因子水平考虑,200 mg沙库巴曲缬沙坦可能是我国心衰患者更为优化的靶目标剂量。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与金属基质蛋白酶-2、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水平正相关。同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金属基质蛋白酶-2与一氧化氮水平负相关,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张皓安焕平吕果党群田宝莹王芳
关键词:心力衰竭炎症因子靶剂量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05年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60例慢性心衰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地高辛、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卡维地洛2.5mg,2次/日,每二周递增一次,最大剂量为20mg,2次/日,疗程共6个月。治疗前后观察病人临床心功能分级、心肌耗氧量及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80%,所有病人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均有改善(P<0.05),但卡维地洛组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卡维地洛组心肌耗氧量明显下降(P<0.05),治疗中未见明显副作用和肝、肾功能损害。结论长期应用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
吴先军邓颖哲柴小奇党群王敬董劲
关键词:治疗组卡维地洛慢性心力衰竭心肌耗氧量
噻氯匹定、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噻氯匹定、阿司匹林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各危险分层组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复合终点(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各组又根据危险分层标准分为低、中、高危险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噻氯匹定,观察用药4周内两组各危险分层组的临床疗效、复合终点的发生率,并监测出、凝血指标,评价其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有效控制心绞痛,明显改善临床症状(P<0.05),明显降低复合终点的发生率(P<0.05),并且对出、凝血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但高危险组中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噻氯匹定、阿司匹林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各危险分层组中疗效肯定且安全,并可降低复合终点的发生率,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对于高危险组患者,经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症状或伴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应及早行冠状动脉介入干预。
党群王敬柴小奇张莹吴先军董劲
关键词:心绞痛噻氯匹定阿司匹林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25
2006年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对187例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按不同的血压水平(1,2,3级)及心血管事件(心力衰竭、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分组,分别比较血尿酸的变化。结果:高血压1,2,3级之间血尿酸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发生心血管事件与无心血管事件组相比血尿酸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血管事件组之间血尿酸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的级别高低无相关性;与高血压发生心血管事件有相关性。
党群王敬张莹吴先军董劲柴小奇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心血管事件
噻氯匹定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评价噻氯匹定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我院96例符合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抗凝剂及阿司匹林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噻氯匹定+曲美他嗪,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检查心电图,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每次心绞痛发作的平均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噻氯匹定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吴先军柴小奇党群王敬董劲张莹
关键词:噻氯匹定曲美他嗪
高血压病危险分层与心率变异性分析(附89例报告)被引量:1
2002年
应用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 89例高血压患者与 14例正常人以及不同危险分层组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时域及频域指标比正常人有显著差异 (P <0 .0 1) ;高血压组从低危、中危、高危到极高危险组时域及频域指标逐渐降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者比单纯高血压者时域指标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者比无左心室肥厚者时域及频域指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组有心力衰竭者比无心力衰竭者时域及频域指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损害 ,其损害程度从低危、中危、高危到极高危险分层显著增加 ,心率变异性降低程度与危险因子的参与及靶器官受损程度相关。
党群王敬柴小奇王心方张雯吴先军董劲
关键词:高血压病心率变异性时域频域
cTnT在判断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 T(c Tn T)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诊断及评估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P)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76例胸痛患者进行入院即刻血浆 c Tn T半定量、同步心肌酶学定量测定 ,观察对比 c Tn T与心肌酶学在诊断 AMI及评估 U AP患者预后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76例胸痛患者中 AMI 34例、U AP 2 7例、稳定劳力性心绞痛 8例、其它胸痛疾患 7例。AMI34例 c Tn T全部阳性 ,而 U AP2 3例和其余病例 c Tn T均为阴性。AMI患者同步 CK,AST升高者 2 8例 ,L DH升高者 30例。c Tn T与心肌酶学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P>0 .0 5 ) ,但发病 2~ 5 h者 10例 ,心肌酶各项均正常 ,与 c Tn T对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0 .0 1) ;发病 5~ 11d者 6例 ,仅 2例 L DH还表现出升高外 ,其余心肌酶均正常 ,与 c Tn T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发病 5~ 12 0 h者相差均不显著 (P>0 .0 5 )。在 2 7例 U AP患者中 ,c Tn T阳性组 AMI和难治性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高于 c Tn T阴性组 (P<0 .0 1) ;c Tn T阴性组药物疗效好 ,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低 ,与 c Tn T阳性组对比亦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c Tn T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灵敏性、特异性均较好的生化指标 ;c Tn T对诊断早期和晚期 AMI的价值高于心肌酶学 ;c Tn
柴小奇王心方党群王敬吴先军张莹
关键词:肌钙蛋白急性心肌梗塞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