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好
- 作品数:41 被引量:190H指数:8
- 供职机构:遂宁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文化科学更多>>
-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所致低碳酸血症的情况分析及防治措施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所致低碳酸血症的情况分析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遂宁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病房2014年4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302例,依据机械通气模式不同分为三组,常频通气组(n=66)采用气管插管常频机械通气;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组(n=149)采用经鼻CPAP;高频通气组(n=87)采用气管插管高频振荡通气。比较三组低碳酸血症发生情况及其防治方法。结果302例患儿中,共发生低碳酸血症52例,发生率17.2%。高频通气组低碳酸血症发生率为37.9%(33/87),常频通气组低碳酸血症发生率为21.2%(14/66),CPAP组低碳酸血症发生率为3.4%(5/149),三组低碳酸血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13,P=0.000)。结论早产儿应慎重选择有创机械通气,尤其是高频通气,不同通气模式并发低碳酸血症均可通过及时调节相应的呼吸机参数来防治。
- 彭好陈夜
- 关键词:连续气道正压通气高频通气低碳酸血症
- 小于32周早产儿机械通气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
- 2022年
- 探讨小于32周早产儿机械通气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为预防机械通气早产儿发生BPD提供防治对策。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且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小于32周早产儿,共纳入157例,分为BPD组与非BPD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两组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剖宫产、合并PS、合并NRDS、肺动脉高压、PDA、肺出血、呼吸暂停、痰培养阳性、血培养阳性、输血、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次数≥2次、持续正压通气时间、用氧总时间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胎龄、长时间机械通气及氧疗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预防早产、减少长时间机械通气及氧疗是预防BPD发生的重要措施。
- 杨慧洁彭好
- 关键词:早产儿机械通气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 首选高频与常频通气治疗早产儿RDS的疗效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作为首选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住院的45例患有RDS需要机械通气的早产儿随机给予常频或HFOV治疗作为首选通气模式,常频通气失败转为HFOV治疗,按照首选通气模式分为首选常频组和首选HFOV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吸入氧浓度(FiO_2)、氧合指数、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_2)的变化,以及两组患儿的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临床结果。结果治疗后,首选HFOV组的氧合指数、a/ApO_2与FiO_2在不同时间点较首选常频组均明显好转(氧合指数:t值分别为4.736、4.816、4.983、5.041;a/ApO_2:t值分别为4.913、4.968、5.218、6.035;FiO_2:t值分别为8.122、9.113、7.963、7.017,均P<0.05);首选HFOV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t值分别为8.356、6.321、5.329,均P<0.05);两组早产儿视网膜病、脑室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出血、气漏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876、0.200、2.070、0.186、0.226、1.685,均P>0.05)。结论高频作为首选通气模式能更好地改善通气氧和,缩短病程,同时并不增加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室内出血等的发生率。
- 彭好李俊瑶
- 关键词:高频振荡通气常频机械通气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围生期危险因素分析
- 2019年
- 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围生期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4月到2018年10月进行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选择其中的50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500例当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所占比例,同时调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围生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文选择500例研究对象当中出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94例,占18.80%。对于已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相关资料和未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围生儿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新生儿的胎龄不足37周、开奶时间超过24小时、存在胎膜早破、产妇存在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合并妊娠期糖尿、剖宫产分娩、母乳缺乏、胎儿窘迫、产妇围生期体质量降低超过10%、存在围生期感染、新生儿出生体重不足2500g是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围生期出现危险的因素,进一步进行Logistic Regression逻辑回归分析可得出:剖宫产分娩、母乳缺乏、产妇围生期体质量超过10%、围生期感染、胎儿窘迫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围生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围生期的危险因素相对较多,需要积极的采取措施,进行及早的干预预防,以便降低围生儿的危险性。
- 黄久浪李琴彭好陈龙英
-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围生期
-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微创应用被引量:39
- 2019年
-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疗法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上普遍使用气管插管-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方法,但是INSURE作为一种有创的操作,可导致呼吸道损伤和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故微创应用PS得到了关注.微创应用PS包括经鼻咽、经雾化、经喉罩呼吸道、经微管应用PS.其中的微创表面活性剂(LISA)(即经鼻持续正压通气的同时,在钳子的帮助下将LISA管或细管插入呼吸道,通过LISA管或细管给予PS后拔管)可减少INSURE应用PS带来的呼吸道损伤,减少机械通气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风险,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了更好和更合理地使用该技术,现就P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微创使用现状及疗效进行综述.
- 林玲彭好
- 关键词:微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婴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 早期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胎粪吸人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 彭好袁涛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时机选择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模式中,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时机选择,以及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模式治疗成功率等。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诊断为RDS,并且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04例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首选CMV组(n=51,首选机械通气模式为CMV)与首选HFOV组(n=53,首选机械通气模式为HFOV)。首选CMV组51例患儿中,采取CMV治疗成功患儿为33例;CMV治疗失败患儿为18例,然后均转为HFOV治疗。采取统计学分析法,对2组患儿机械通气治疗前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治疗前及治疗后2、12、24、48h时,吸入氧气分数(FiO_2)、氧合指数(OI)及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_2),以及治疗、并发症、临床转归情况进行分析。在首选CMV组患儿中,对接受CMV治疗成功患儿与CMV治疗失败患儿的并发症、临床转归及CMV治疗前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并且分析导致CMV治疗早产儿RDS失败的影响因素。本研究获得遂宁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采用的治疗方案告知患儿家属,并与所有患儿家属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2组患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入院时年龄、性别构成比、极低出生体重儿比例、Ⅲ~Ⅳ级RDS比例、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生后6h内第1剂PS使用率、第2剂PS使用率、产前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治疗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机械通气治疗前,2组患儿OI、a/APO_2、FiO_2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治疗后2、12、24及48h时,首选CMV组患儿OI、FiO_2,均显著高于首选HFOV组,a/APO_2低于首选HFOV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首选CMV组患儿的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长于首选HFOV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
- 李琴彭好李俊瑶
- 关键词:高频通气常频机械通气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
- 新生儿肺炎多层螺旋CT及胸部X线平片影像学图像及诊断分析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关键探讨新生儿肺炎多层螺旋CT及胸部X线平片影像学图像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肺炎46例,收集患者影像学图像及临床资料,总结新生儿肺炎多层螺旋CT及胸部X线平片影像学特征,并对比两种检查对其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X线平片正确诊断新生儿肺炎38例(82.60%),明显低于多层螺旋CT诊断新生儿肺炎45例(97.82%)(P<0.05)46例患者胸部X线平片主要为肺部纹理增多、肺门阴影模糊及病灶影,小病灶表现为双肺多发性点状或小片状阴影,沿肺纹理分布,以病灶融合情况多见;大病灶为较大斑片状阴影。46例患者CT图像中均表现为肺内部小斑片状阴影,且中心密度高于周围,边缘模糊不清,并伴有不同程度局限性肺气肿及肺不张,其中6例患者合并有肺实变。结论新生儿肺炎多层螺旋CT及胸部X线平片图像表现多样化,多层螺旋CT诊断诊断准确率高于胸部X线。
- 黄久浪彭好李刚
-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多层螺旋CT胸部X线平片
- LISA与INSURE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比较微创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技术(LISA)与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持续正压通气(INSURE)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6月到2021年3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出生后6 h内且需要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84例早产儿,随机分配为LISA组(42例)和INSURE组(42例),观察患儿结局。主要结局指标包括给药前0~5 min,给药后5~10 min,给药后15~20 min、给药后25~30 min超声多普勒测定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峰值流速(EDV)和阻力指数(RI);次要结局包括氧饱和度下降率、心动过缓率、重复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率、72 h内机械通气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72 h内颅内出血率。结果LISA组和INSURE组实际纳入统计分析的早产儿均是42例。患儿各时间点PSV、EDV、RI在LISA组和INSUR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氧饱和度下降率、心动过缓率、重复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率、72 h内机械通气率、BPD发生率、72 h内颅内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A与INSURE技术应用PS对早产儿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无明显不同。
- 肖小芳彭好
- 关键词:早产儿脑血流动力学
- 试管婴儿双胎妊娠对母婴的临床结局
- 2024年
- 探讨试管婴儿双胎与自然受孕双胎对产妇及新生儿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纳入遂宁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出生的双胎儿,其根据受孕方式分为试管婴儿组与自然受孕组,比较两组之间母孕期、出生情况及新生儿各种临床结局。结果 研究期间共纳入638例新生儿,其中试管婴儿组308例,自然受孕组33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显示,试管婴儿组母亲年龄显著高于自然受孕组(P<0.05),且母孕期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及产前硫酸镁的使用在试管婴儿双胎中显著更高(P<0.05),两组新生儿在胎盘异常的发生率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两组新生儿在新生儿的各种临床疾病、先天畸形、病死率及其他母孕期及出生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自然受孕双胎儿相比,试管婴儿双胎的母亲更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但并未显著增加新生儿先天畸形与不良临床结局的发生。
- 杨慧洁夏长明彭好
- 关键词:试管婴儿自然受孕双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