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
- 作品数:37 被引量:149H指数:7
- 供职机构: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 从“社会集中分配论”的逻辑体系看未来财政研究的方向被引量:1
- 2010年
- “社会集中分配论”是由贾康研究员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并在进一步的理论研讨和财政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得到映照和完善。对于“社会集中分配论”提出的背景及逻辑体系和基本框架的研究,有助于理清我国财政理论发展的脉络、财政改革实践的轨迹,又可以探究未来财政理论研究的方向。
- 陈龙
- 关键词:逻辑体系财政研究财政理论研究财政改革研究员
- 我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模式研究
- 2014年
- 当前深入推进城锁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农民市民化,都无法绕开土地制度改革问题。土地增值收益改革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一个合理的分配模式,不仅有利于解决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中的突出问题,而且可为其他改革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 陈龙
- 关键词:土地增值收益土地制度改革城乡一体化农民市民化社会环境
- 关于个税改革中若干争议问题的思考被引量:11
- 2011年
- 围绕个税改革争议中几个热点问题,本文探讨了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定位和未来改革的一些具体措施。本文认为,对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定位,不能仅停留在传统功能定位之内来分析,而应从我国的现实出发将其扩展到更高层面上,使其担负起培育公民意识的独特功能,并对功能定位进行了排序。同时,本文还分析了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的选择、工资薪金减除费用标准的确定、税率的确定、调节收入分配的效果等问题。
- 陈龙
-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税率
- 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
- 当前,我国的农村改革已进入以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的结构性改革新阶段,消除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体制性障碍,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已成为当务之急。该文首先研究了农村公共产品的定义、分类和特征,农村供给制度的涵义及其构成要素等农村公...
- 陈龙
-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国民待遇中央政府
- 文献传递
- 预算信息公开:风险、困惑及化解被引量:7
- 2011年
- 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在预算信息公开方面面临诸多风险和困惑,影响这一工作统一、规范开展,有的地方甚至陷入不知所措、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在对预算公开的目标和作用进行定位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近期应以细化预算编制、统一形式和内容为重点,完善法律基础、制度基础和技术基础,合理界定信息公开和免除公开的范围;从长远而言,应将预算信息公开放在整个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大环境中统筹考虑,实现预算信息公开的深层次目标。
- 陈龙
- 关键词:预算公开
- 社会财政论 ——从人本发展视角论社会集中分配
- 财政理论来源于社会发展的实践,并为社会发展服务。财政实践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呼唤财政理论的创新。为适应人本发展的要求,本文针对“公共财政论”存在的缺陷,在对我国传统财政理论吸收和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前提和假设、概念、本...
- 陈龙
- 关键词:人本发展
- 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财政改革被引量:15
- 2014年
- 市场型政府、公平竞争型市场和合作型社会三者互为基础、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三维"目标体系。财政配置公共资源体现了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公共资源取得的数量和方式,以及配置的方向和结构,都会对市场和社会运行产生重要的影响。深化财政改革,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提高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为此,本文研究了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财政改革方向。
- 陈龙
- 关键词:财政改革
-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行为范围的界定
- 2010年
- 政府职能错位、财政越位和缺位等问题常常见诸媒体报端。只有合理界定财政行为范围,才能对财政是否越位和缺位做出正确的判断。财政的行为范围,亦即财政该于什么、不该干什么。合理界定财政的行为范围,对于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 陈龙
- 关键词:财政行为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改革财政职能越位
- 以'法治财政'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 法治财政,是以健全的财政法律体系为基础,以公共权力制约与公民权利保障为核心,通过对财政的基本要素、运行程序和规则以及相关主体权力、权利、义务、责任等进行明确规定,使整个财政活动依法高效、规范、透明运行.建立法治财政,不仅...
- 陈龙
- 关键词:财政法
- 影响房地产调控效果的主要因素及对策被引量:7
- 2013年
- 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效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为提高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有效性,从近期看,应增强政策明确性和稳定性,稳定市场预期,削弱市场非理性冲击,在保持当前调控主基调不变的情况下,依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区域差异,把握微调时机和力度,增强调节的针对性,并采取堵疏结合的调控措施,逐渐挤出房地产泡沫;从长期来看,与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进一步规范保障轨与市场轨"双轨统筹"的运行模式,构建合理的利益博弈机制,促进调控方式稳步转型,形成稳定的调节机制,解决体制性等深层次问题。
- 陈龙
- 关键词:房地产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