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凯
-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良乡教学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胃间质瘤59.5%(22/37),十二指肠间质瘤5.4%(2/37),空回肠间质瘤24.3%(9/37),结直肠间质瘤10.8%(4/37);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中腹痛、上腹部不适43.2%(16/37),消化道出血24.3%(9/37),其中失血性休克5.4%(2/37),肠梗阻21.6%(8/37),腹部肿块18.9%(7/37);37例患者均实施外科手术,1例姑息切除,其余36例均完整切除肿瘤,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37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2例死亡,3例出现肝脏转移,经再次手术随访期内正常生存。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测。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结合的个性化综合治疗。
- 邱凯张文敏于海洋赵炳朕李庆一崔建伟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
- 十二指肠间质瘤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方法:14例十二指肠GIST患者,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55.3岁。14例患者中8例有反复柏油便,6例有餐后饱胀感、反酸嗳气,6例有腹痛、上腹部不适,4例有腹部包块。病变部位:降部12例,球部2例。对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十二指肠GIST患者以消化道出血、上腹部疼痛不适、腹部包块为常见症状,发病部位以降部多见,CT及胃镜检出率均为100%,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局部切除术8例,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10例患者术后服用格列卫治疗。14例患者随访25月~10年,1例于术后11个月复发并出现腹腔转移,并于术后25个月死亡,13例患者随访期内均未发现复发,生活质量佳。结论:十二指肠GIST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综合应用内镜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高术前检出率,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测。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结合的个性化综合治疗。
- 邱凯张文敏赵炳朕
- 关键词:十二指肠间质瘤
- 序贯性肠内营养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序贯性肠内营养治疗(ENT)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41例确诊为SAP并保守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21)采用短肽型EN制剂过渡至整蛋白型EN制剂的序贯性ENT方案;对照组(n=20)直接采用整蛋白型EN制剂的ENT方案,喂养过程按照相关指南实施。比较两组病人达到目标能量时间、喂养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期营养指标情况以及平均入住ICU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在一定时间内均能达到目标热量。研究组病人达到目标能量的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喂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营养指标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平均入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性ENT在SAP病人治疗中耐受性更好,能更快地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 邱凯张文敏赵炳朕崔建伟苏海英于海明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短肽
- 两种不同肠内营养途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5年
-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是目前外科急腹症中最为棘手的疾病之一。近年来经过国内外学者的努力,已逐步形成了多种方式联合的综合治疗模式,其中对营养治疗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视。目前普遍认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有效可行的。
- 邱凯赵炳朕张文敏李庆一崔建伟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途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