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宗华
- 作品数:9 被引量:71H指数:4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498例成人特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分析498例成人特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498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病历资料,对其性别、年龄、职业、烧伤原因、烧伤面积、烧伤深度、院前处理、急诊就医地点、并发症、是否手术治疗、治疗转归、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医疗付费方式等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笔者单位5 a间共收治6023例烧伤住院患者,其中498例(8.27%)为符合入选标准的成人特重度烧伤。(1)受伤原因以热力烧伤为主,共462例(92.77%),其中火焰烧伤最多,为367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χ^(2)=155.189,P<0.001);受伤人群集中在青年组,为289例(58.03%);居住地农村多于城市,分布差异明显(χ^(2)=33.936,P<0.001);职业主要为农民(251例,50.40%)与工人(121例24.30%)。(2)受伤后创面予以冷水冲洗62例(12.45%),未予冷水冲洗436例(87.55%),创面经冷水冲洗患者的好转治愈率(77.42%)高于未冲洗患者(68.81%),死亡率低于未冲洗患者(6.45%<10.32%)。(3)合并并发症340例次,前5位是吸入性损伤(56.18%)、低血容量性休克(26.47%)、低蛋白血症(18.24%)、肺部感染(17.35%)、脓毒症(12.06%),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吸入性损伤和脓毒症最终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4)手术治疗320例(64.26%),未手术治疗178例(35.74%);治愈好转348例(69.88%),死亡49例(9.84%),自动出院101例(20.28%),不同治疗方式转归差异明显(Ζ=−8.310,P<0.001)。(5)总体平均住院日为36(15,62)d。人均住院总费用为:140740.2250元。付费方式以自费335例(67.27%)占比最高。(6)各类因素经多重线性回归方程检验得出年龄、性别、烧伤总面积、Ⅲ°烧伤面积、有无并发症、住院时间长短对特重度烧伤患者转归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 张梓晨陈伟郑舒芩陈宗华江河缪玉兰
- 关键词:特重度烧伤
- 大面积烧伤微粒皮移植应用脱细胞猪皮与异体皮作为覆盖物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0
- 2012年
- 目的通过与异体皮覆盖自体微粒皮移植术进行对比研究,评价异种脱细胞猪皮覆盖自体微粒皮移植术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70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脱细胞猪皮覆盖自体微粒皮移植术组(35例)和异体皮覆盖自体微粒皮移植术组(35例),观察患者术后第4周微粒皮成活率、术后2种覆盖物排斥情况、体温变化,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绝对值及血清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1)脱细胞猪皮组术后第4周微粒皮成活率与异体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5±6.6)%vs(70.6±7.5)%,P>0.05]。(2)脱细胞猪皮组术后3d脱细胞猪皮与创面附着良好,大部分猪皮不变色,部分呈褐色。3~4周脱细胞猪皮干燥与基底分离,受压部位有少量积液,但无猪皮溶解,揭去猪皮后见微粒皮成活、融合成片。异体皮组移植后3~14d异体表皮开始排斥剥脱,移植后10~30d异体真皮干枯,移植后25~60d异体真皮剥脱,覆盖的异体真皮完全脱落,微粒皮扩展成片,创面愈合。(3)两组患者术后体温均较术前下降(P<0.01),异体皮组在术后第14天体温较脱细胞猪皮组升高(P<0.01)。(4)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第7、14天时脱细胞猪皮组白细胞计数低于异体皮组(P<0.05,P<0.01);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较术前升高(P<0.01),术后第14天时脱细胞猪皮组低于异体皮组(P<0.01);术后两组患者血清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异种脱细胞猪皮代替异体皮行自体微粒皮复合移植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可减轻患者全身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对异体皮的依赖,说明脱细胞猪皮可作为同种异体皮的良好的替代材料。
- 李武全邱啸臣刘军魏迪南陈宗华刘文军黄斌付晋凤夏照帆
- 关键词:烧伤微粒皮移植脱细胞猪皮异体皮
- 大面积烧伤创面覆盖物改良及临床应用
- 付晋凤汪虹肖仕初刘文军夏照帆李武全陈斌韩亚龙缪玉兰曹文德陈宗华刘军
- 主要技术内容:项目由两家单位紧密结合大面积烧伤治疗中的难点、热点和实际问题,临床与基础研究相结合,历时18年,在4项国家基金和多项省基金的资助下完成。1、1995年应用辐照猪皮覆盖深II度烧伤取得95%烧伤创面20天痊愈...
- 关键词:
- 关键词:烧伤治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
- 创面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及耐药性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创面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特点,为预防创面多药耐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烧伤科2010-2013年医院感染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率、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医院感染患者住院时间、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发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占同期医院感染的18.97%;鲍氏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米诺环素、头孢哌酮、头孢他啶敏感性较高,对其余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率,且耐药种类及耐药率逐年递增;创面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患者的各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平均住院时间(P<0.05);住院时间与创面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创面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为烧伤科最主要的医院感染类型,其耐药性逐年上升,且医院感染发生率与住院时间成正比。
- 曾明汪虹刘文军刘军陈宗华
-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 高压电损伤肢体后利用MSCTP技术判断组织活性范围的研究
- 2013年
- 目的探讨256层iCT灌注成像技术在高压电损伤后判断损伤肢体血管及肌肉微循环的变化,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指导的意义。方法采用Phillips公司256层智能CT(intelligent CT,iCT)对所有患者进行双侧肢体及相应躯干同时灌注检查,所得图像传入Phillips公司专属EBW工作站,用Functional CT-general模式行灌注图像处理,计算灌注参数和重建相应的灌注参数图;所得结果与临床手术中探查结果、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7例患者经MSCTP检查,均得到清晰血管CTA图像,CTA示血管狭窄、中断、闭塞11例,血管未见明显异常14例;肌肉损伤67例。行截肢手术11例,皮瓣修复手术31例,植皮手术35例。67例患者手术中均将间生态组织送检病理检查,结果示:炎性反应。结论 256层iCT高压电损伤肢体灌注成像,检查安全、方便,图像处理简单省时、图像质量清晰,能同时获得肢体血管形态信息及肌肉微循环信息,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了积极、有益的帮助。
- 曾明付晋凤孙勇刘灿丽陈宗华刘军
- 关键词:高压电损伤CT灌注成像手术治疗
- 复杂烧创伤创面早期修复策略
- 刘文军何永静韩亚龙陈宗华张嘉汤勇杨华马诗雨王欣
- CT血管造影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加阔筋膜移植修复伴颅骨坏死外露头部电烧伤创面的效果被引量:25
- 2018年
-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加阔筋膜移植修复伴颅骨坏死外露头部电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2016年3月—2017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7例伴颅骨坏死外露头部电烧伤患者。术前行头部CTA,测量面动静脉或颞浅动静脉直径并在体表相应位置进行标记;另行下肢供瓣区CTA,寻找与头部受区血管直径较吻合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并在体表相应位置进行标记。常规扩创后行颅骨钻孔,扩创后创面面积为12 cm×8 cm~20 cm×12 cm,颅骨外露面积为8 cm×6 cm~15 cm×10 cm,据此设计并切取面积为13 cm×9 cm~21 cm×13 cm带5~10 cm长血管蒂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根据血管蒂长度切取面积为5 cm×2 cm~10 cm×3 cm皮瓣下阔筋膜,平铺于裸露颅骨上后转移皮瓣。缝合皮瓣前行皮瓣内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伴行静脉与受区颞浅动静脉或面动静脉吻合。供瓣区移植对侧大腿或腹部中厚皮封闭。结果6例患者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伴行静脉与颞浅动静脉吻合,1例与面动静脉吻合。术后皮瓣均成活,未见血管危象,术后创面愈合良好。1例患者失访。6例患者随访6~10个月,患者头部术区秃发,外形可,未见头痛、癫痫发作等精神症状;供瓣区外形恢复正常,下肢肌力均为Ⅴ级,下肢感觉、活动均正常。结论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加阔筋膜移植可有效修复伴颅骨坏死外露头部电烧伤创面,其中阔筋膜可保护皮瓣血管蒂以利于皮瓣成活,术前行头部和下肢CTA能够为术中供受区的血管探查提供参考以缩短手术时间。
- 李晓庆王欣韩亚龙季刚陈宗华张嘉朱剑萍段建兴何永静杨晓敏刘文军
- 关键词:外科皮瓣头皮缺损颅骨外露CT血管造影
- 移植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可行性:12个月随访被引量:7
- 2016年
- 背景:深度烧伤患者需要进行植皮治疗,以往的自体皮移植存在皮源不足的问题。目的:探讨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可行性。方法:纳入41例深度烧伤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2组,对照组21例,实施自体刃厚皮移植治疗,观察组20例,实施自体刃厚皮联合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移植治疗。移植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移植后1,2,3,4周的植皮成功率和移植后3,6,9,12个月的植皮收缩率以及创面修复情况,以及移植后1,2,3个月的炎性因子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1)植皮成功率:对两组患者移植后1,2,3,4周的植皮成功率进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植皮收缩率:移植后3,6,9,12个月植皮收缩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炎性因子水平:移植后1,2,3个月对两组的炎性因子水平进行检测,不同时间点均无明显改变,且各时间点两组相关炎症检测各项指标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随访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观察,对照组创面部位未出现严重的瘢痕增生,触之质地柔软;观察组3例早期出现局部色素沉着现象,随时间延长逐渐消退;均未出现明显的瘢痕,仅存在细小、点状瘢痕,修复创面触之柔软;(5)不良事件: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事件,无死亡病例;(6)结果表明:自体刃厚皮联合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移植治疗深度烧伤患者可获得理想的创面修复效果,可改善创面愈合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修复方案。
- 曾明魏迪南支燕汪虹陈宗华
- 关键词:烧伤深度烧伤创面创面修复自体刃厚皮真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