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聪

作品数:26 被引量:129H指数:6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护理
  • 5篇输液
  • 4篇支气管
  • 4篇输液瓶
  • 4篇阻塞性
  • 4篇慢性
  • 4篇慢性阻塞性
  • 4篇老年
  • 4篇干预
  • 4篇穿刺
  • 3篇支气管哮喘
  • 3篇支气管哮喘患...
  • 3篇阻塞性肺疾病
  • 3篇哮喘
  • 3篇哮喘患者
  • 3篇慢性阻塞性肺...
  • 3篇慢性阻塞性肺...
  • 3篇疾病
  • 3篇疾病患者
  • 3篇肺疾病

机构

  • 26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6篇朱聪
  • 10篇杨建伟
  • 10篇陈敏
  • 6篇黄玉如
  • 6篇马萍
  • 5篇林海鸟
  • 4篇汤鲁明
  • 3篇张丽萍
  • 3篇贾晓慧
  • 3篇苏红侠
  • 2篇樊淑玉
  • 2篇王爱霞
  • 2篇胡丹红
  • 2篇金洁
  • 2篇张伟
  • 2篇卢阳阳
  • 2篇张春梅
  • 1篇叶迈蕴
  • 1篇周筱春
  • 1篇陈赢赢

传媒

  • 5篇中国医院
  • 4篇中国乡村医药
  • 3篇医院管理论坛
  • 2篇现代实用医学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护理学报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认知行为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照顾者照顾负担及应对方式的影响被引量:25
2018年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照顾者照顾负担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2015年5月—2017年6月,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康复科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及其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6),对照组接受常规宣教及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认知行为干预,30~60 min/次,每周1次,共4周。干预前、干预4周末采用护理负担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评价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和应对方式。结果干预前,2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照顾者照顾负担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末,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照顾者照顾负担得分低于对照组及本组干预前(均P<0.01)。干预前,2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照顾者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末,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照顾者积极应对得分高于对照组及本组干预前(均P<0.01);干预4周末,2组消极应对得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照顾者照顾负担及积极应对得分,帮助照顾者建立正确的认知及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
周筱春赵凯怡李霞刘一苇朱聪陈翔
关键词:认知行为干预重型颅脑损伤儿童主要照顾者
电子化预约模式在儿科入院流程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5
2016年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通过在儿科入院流程中实施电子化预约模式,以信息化统筹儿科床位,再造入院流程,整合预约登记、安排入院的入院程序,建立"门诊-住院"的无缝隙连接,减少了患儿入院等待时间,提高了患儿及其家长的满意度。
金洁张伟高嫦嫦盛海青汤李忙朱聪
关键词:儿科入院流程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撕脱伤原因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发生皮肤撕脱伤的相关因素,以便及早进行护理干预。方法选取具备老年、营养不良、糖皮质激素使用并发生撕脱伤的32例COPD患者设为撕脱伤组,选取同期具备相同因素未发生撕脱伤的38例COPD患者设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相关因素。结果撕脱伤组家属或陪护人员撕脱伤预防知识掌握程度及预防措施落实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OPD患者皮肤撕脱伤的发生除老年、营养不良、糖皮质激素使用等因素影响,还与家属或陪护人员掌握预防撕脱伤知识的程度及日常生活中措施落实度有关。
马萍林郑微杨建伟陈敏朱聪
关键词:皮肤撕脱伤老年患者高危因素
全麻下球囊扩张术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38例护理配合
2017年
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是指由于结核分枝杆菌侵袭气管、支气管黏膜、黏膜下层或进一步破坏肌层及软骨,最终瘢痕愈合,导致气管支气管狭窄或完全闭塞的一种疾病[1]。现将2016年1月—11月我院收治38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所致支气管狭窄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本组38例中男14例,女24例;年龄21~66岁,平均41岁;均已通过病理确诊为支气管内膜结核所致气道狭窄,无严重心血管疾病,无凝血功能障碍。
林郑微王文思马恩然朱聪
关键词:支气管内膜结核护理配合球囊扩张术气管支气管狭窄全麻结核分枝杆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内振荡仪的使用及护理被引量:1
2016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科常见的呈进行性加重的肺部疾病,咳嗽咳痰是主要症状,如不及时清除痰液易导致气管及支气管黏膜炎症、水肿、腺体分泌亢进,阻塞气道,导致肺功能下降,加重病情,严重者甚至发生呼吸衰竭。我科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除传统指导拍背、有效咳嗽、振动排痰等措施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使用气道内振荡仪治疗COPD57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57例COPD患者均符合COPD诊断指南2013年修订版中相关诊断标准。男41例,女16例;年龄61~86岁,平均72岁。使用崇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气道内振荡仪(闽夏械备20150068号)。患者均按要求进行锻炼,除1例在第二次锻炼时出现眩晕,休息后症状缓解外,余均未发生意外。
杨建伟林郑微陈敏马萍朱聪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经验气道内COPD患者有效咳嗽症状缓解
一种儿童输液用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儿童输液用装置,包括夹杆组件和安装件,所述夹杆组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输液瓶吊挂件、垂直伸缩杆及水平杆,所述水平杆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夹具组件,位于左侧的所述夹具组件包括开设在水平杆上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
林海鸟张春梅王爱霞纪伟平朱聪苏红侠樊淑玉卢阳阳汤鲁明任海瓯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0例,排除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病变、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心肺功能衰竭者、语言沟通障碍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着重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的完全依从率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症状评分、活动能力、疾病影响、总评分,并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复发率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的完全依从率达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症状评分、活动能力、疾病影响、总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患者生活质量的症状评分、活动能力、疾病影响、总评分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的症状评分、活动能力、疾病影响、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半年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过程中实施包括心理护理干预、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马萍朱聪陈敏杨建伟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综合性护理治疗依从性复发
“瑞士奶酪模型”在住院患儿跌落/坠床预防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瑞士奶酪模型"对住院患儿跌落/坠床事件预防的实践及效果。方法:2012年住院患儿采用常规预防跌落/坠床的管理方法,2013年采用瑞士奶酪模型进行预防跌落/坠床的管理,比较改进前后患儿跌落/坠床的发生率。结果:改进前患儿跌落/坠床的发生率是0.06%,改进后跌落/坠床的发生率是0.02%,P<0.05。结论:运用瑞士奶酪模型对住院患儿进行管理,可明显降低跌落/坠床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儿安全。
朱聪黄玉如杨建伟张丽萍
关键词:坠床安全管理
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配合绿色通道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6
2021年
目的探讨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配合绿色通道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诊的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院前急救配合绿色通道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配合绿色通道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对比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和意识状态评分〔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过程中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呼救至院前急救时间(min):18.39±2.64比27.52±3.57,转运到院时间(min):32.17±3.76比46.71±4.35,入院候诊时间(min):6.56±1.49比14.48±2.62,入院至接受治疗时间(min):15.26±2.67比24.34±3.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分:15.23±2.30比20.54±2.38,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GCS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分:12.30±1.18比9.84±1.47,P<0.05)。结论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配合绿色通道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缩短抢救时间,加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意识状况,值得积极推广应用。
林海鸟朱聪苏红侠任海瓯颜雷雷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抢救时间神经功能
床旁超声心动图导管尖端定位在减少新生儿PICC置管异位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心动图导管尖端定位在减少新生儿PICC置管异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140例PICC置管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送管成功后先行床旁超声心动图定位,置管结束后再床旁X线胸腹摄片定位;对照组只在置管结束后行床旁X线胸腹摄片定位。比较两组置管一次性到位率、原发性导管异位率、成功置管率、X线暴露次数、非计划性拔管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一次性到位率、成功置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原发性导管异位率、非计划性拔管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P<0.05),观察组X线暴露次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导管尖端定位可及时发现导管异位并及时纠正,降低导管异位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而且操作简便、动态显示、随时定位,可减少X线暴露。床边超声心动图尖端定位不仅可使用于置管过程中,而且在导管使用过程中也可随时床边跟踪定位,获取尖端位置的实时信息,以便及早发现异位并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陈晓春陈赢赢童燕芬朱聪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超声新生儿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