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峰
- 作品数:11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视界融合”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启示被引量:6
- 2017年
-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重要载体。伽达默尔的"视界融合"理论主张在平等对话过程中突破主客体二分鸿沟从而实现主体间的视界融合。这对于分析和应对在学生、思想教育文本和教师之间因为"时间间距"、"有限视域"、"视域排斥"、"视域干扰"等原因所造成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困境有着启示意义,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
- 林海峰
- 关键词:视界融合
- 国内外学界关于马克思文化批判思想研究述评
- 2020年
- 马克思文化批判思想是从文化角度整体上展现马克思批判思想,使马克思批判思想能够从人的精神向度、思维结构和价值观念等方面体现文化特征。通过梳理国内外学界关于马克思文化批判思想的研究成果可以进一步丰富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实践上可以为人们解决当前存在的文化问题提供思想内容和方法论指导,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林海峰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儒学借鉴
- 2012年
-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借鉴传统精神文化是引导公民树立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心的重要载体,具有借鉴的必要性。儒家和谐思想是我国传统精神文化的精华,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三个维度的和谐价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传统文化资源,具有借鉴的可能性。为了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大社会目标,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批判吸收儒家和谐思想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理论探索。
- 林海峰
-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儒学
- 关于“中国梦”理论意义的认识深化——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
- 2013年
- "中国梦"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学界对"中国梦"的理论意义已有一些论述,但是鲜有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进行探讨。实际上,"中国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路、思想实质、理论品质和价值取向等四个方面的理论意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下深化对"中国梦"理论意义的认识,是学界进一步从整体性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去理解"中国梦"内涵和实质的认识前提和基础。
- 林海峰
- 关键词:中国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模式探索
- 2020年
- 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必然要求高校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尤其是2019年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后更加需要我们在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上探索行之有效的党建工作模式,不断促进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建设。
- 林海峰
-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 城市人居环境中不可忽视的森林因素——评《城市森林学》
- 2020年
- 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本质要求。工业化社会发展虽然给人们带来了比较便捷和富足的物质生活,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城市作为人们生存的空间载体,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研究课题。叶功富、洪志猛编著的《城市森林学》把城市森林作为研究对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遵循生态学理论城市森林发展的客观规律,倡导城市与森林交汇相融的发展理念,着眼于城市森林良性生态效应的发挥、城市生物多样性功能的发挥、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理念。该书运用森林学、园林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和美学等相关学科理论。
- 林海峰
- 关键词:工业化社会园林学生态学理论城市规划学城市人居环境城市生物多样性
- 关于儒家“和”文化内涵的认识与发展
- 2014年
- 儒家“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儒家“尚中贵和”思想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等维度的和谐、和睦价值理念。重新梳理儒家“和”文化的重要论述,借以进一步明晰儒家“和”文化内涵,对弘扬传统文化精华不无裨益。与此同时,深入剖析儒家“和”文化的外在价值并赋予其现代的新阐释也是发展儒家“和”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育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理想人格提供传统文化借鉴。
- 林海峰
- 关键词:儒家天人合一君子人格社会和谐
- 论高校校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创新
- 2020年
- 当高校现有的教学条件不能满足高校发展形势时,校区建设就应运而生,因此校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为此,我们要积极实现"观念、模式和机制"转变,主动适应高校形势发展;积极实现"三个结合",不断创校区工作特色;积极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 林海峰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 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社会反思及认识重构——以我国20世纪20—30年代为中心的考察
- 2020年
- 20世纪20-30年代,我国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主体,把马克思主义成功地运用到分析世界形势和中国社会现实中去,对当时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以及对我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革命策略、革命任务、革命主体等方面的错误认识进行深层反思,并最终确立了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正确认识,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
- 林海峰
-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下高职院校党校课程建设探索--以阳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2020年
-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主要办学理念之一,也是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所在。高校党校课程在大学生政治素质培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下,需要不断探索高职院校党校课程建设。本文结合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近年在党校课程改革方面的教学实践,初步探索高职院校党校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不断推动党校课程建设取得成效。
- 林海峰
- 关键词:高校党校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