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博

作品数:8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自增强
  • 3篇管材
  • 2篇导电胶
  • 2篇中间相沥青
  • 2篇体积电阻
  • 2篇体积电阻率
  • 2篇铜粉
  • 2篇耐高温
  • 1篇低温快速固化
  • 1篇电阻率
  • 1篇乙烯
  • 1篇原位聚合
  • 1篇致密化
  • 1篇软化点
  • 1篇数对
  • 1篇双向自增强
  • 1篇双轴拉伸
  • 1篇双轴取向
  • 1篇塑料
  • 1篇塑料管

机构

  • 8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航天材料及工...
  • 1篇西门子(中国...

作者

  • 8篇张博
  • 3篇董维煜
  • 3篇陈晓红
  • 3篇宋怀河
  • 3篇吴大鸣
  • 2篇花双平
  • 2篇任冬云
  • 1篇杨晓光
  • 1篇许正辉
  • 1篇孙超
  • 1篇马兆昆
  • 1篇李智鹏
  • 1篇党智敏
  • 1篇王静
  • 1篇杨万吉
  • 1篇欧阳东彦
  • 1篇曹雷

传媒

  • 2篇中国塑料
  • 2篇炭素技术
  • 1篇塑料
  • 1篇新型炭材料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原位聚合增密次数对C/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以萘为基体碳源,Lewis酸为催化剂,通过对芳烃小分子的催化缩聚建立了一种新型原位聚合C/C复合材料的增密方法。分别对两种不同密度的炭纤维增强C/C复合材料预制体进行致密化处理,研究了原位增密次数对材料体积密度、电阻率、弯曲强度和断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五次致密化循环,样品密度分别由原来的1.05 g/cm3和1.68g/cm3提高到1.52g/cm3和1.83g/cm3,电阻率由4.44mΩ.cm和0.84mΩ.cm降至1.09mΩ.cm和0.28mΩ.cm,弯曲强度由26MPa和86MPa增至95MPa和211MPa,说明原位聚合增密方法非常有利于快速提高复合材料的密度和其他物理性能,是一种有前途的增密新途径。
孙超张博杨晓光许正辉宋怀河花双平陈晓红
关键词:原位聚合致密化体积密度电阻率
塑料管材双向拉伸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9年
介绍了材料的自增强机理和可用来双向拉伸的材料,并介绍了国内外几种主要的双向拉伸技术和装置,以及各自的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讨论了双向拉伸技术对管材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拉伸取向在提高管材的强度和韧性的同时,减小了管材的壁厚。
王静吴大鸣张博董维煜
关键词:双轴拉伸自增强管材
布管法生产PVC-O管材的理论计算与实验被引量:2
2009年
针对一种新型PVC-O管材生产方法,从理论上计算扩胀过程管壁内的应力分布,并研究扩胀PVC管坯的最佳工艺参数。讨论两种不同扩胀比下管材与未扩胀管坯的强度变化。按照弹性理论计算,扩胀时管壁内的应力近似为线性分布,其中环向应力近似为均匀分布。扩胀后的PVC-O管材强度和弹性模量都有明显提高,但断裂伸长率降低;且变化的幅度随着扩胀比的提高而增大。通过对PVC管坯扩胀参数的优化,可以获得外观优良,强度提高明显的PVC-O管材。
董维煜任冬云张博吴大鸣
关键词:自增强管材
低温快速固化环氧导电胶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10
2011年
采用E-51型环氧树脂为导电胶基体树脂,低分子量聚酰胺树脂(PA)为固化剂,填加经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后的纳米级和微米级铜粉及助剂制备导电胶。首次采用了液态固化剂(低分子量的聚酰胺酯),以解决导电胶制备过程中填料用量受限的难题。通过正交试验方法探讨了导电胶中导电填料的含量、导电填料配比、硅烷偶联剂用量和还原剂添加量对导电胶粘接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对导电胶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获得了制备导电胶的最佳方案。测试结果表明该导电胶能够在60℃下4 h内快速固化。在填料质量分数为65%时,导电胶具有最低的体积电阻率3.6×10-4Ω.cm;导电胶的抗剪切强度达到17.6 MPa。在温度为85℃、湿度(RH)为85%的环境下经过1000 h老化测试后导电胶电阻率的变化和剪切强度的变化均不超过10%。
张博党智敏
关键词:导电胶耐高温铜粉
高性能纳米复合各项同性导电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近年来,电子产品逐渐向高速化、小型化、便携化的方向发展,半导体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电子元器件在单位面积上的I/O数量也越来越多,集成度的提高要求电子封装技术在满足导电性和连接强度要求的同时,不断提高其分辨率。传统的Pb...
张博
关键词:导电胶耐高温铜粉
文献传递
不同路易斯酸对中间相沥青转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中间相沥青具有高炭化收率、高密度和容易石墨化等特点,使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人们投入了大量精力研究AlCl3催化中间相沥青的形成与转化,却很少关注其他金属氯化物的催化研究。本文使用不同浓度的AlCl3和ZrCl4作为催化剂催化蒽的热缩聚反应,结果表明,使用AlCl3作为催化剂的沥青较使用ZrCl4作为催化剂的沥青具有更高的聚合度和更好的光学结构;反应时间的延长和ZrCl4催化剂浓度的增加可以很好地加速热缩聚反应的进行和中间相沥青的形成;在使用ZrCl4作为催化剂时,由于反应进行的速度更慢使更容易对其热缩聚过程加以控制。
张博宋怀河曹雷陈晓红马兆昆杨万吉李智鹏
关键词:中间相沥青热缩聚路易斯酸
布管法双向自增强管材连续扩胀装置的实验研究
2009年
采用布管法连续扩胀装置加工了聚氯乙烯(PVC)环向扩胀管和双向自增强管。实验结果表明,直径从40mm扩胀到50mm的环向扩胀管的环向拉伸强度提高了23%~25%,环向弹性模量提高了12%。双向自增强PVC管的环向拉伸强度提高了26%~33%,弹性模量提高了30%~33%。通过对不同轴向拉伸比的双向自增强管的拉伸强度比较发现,随着轴向拉伸比的增加,环向拉伸强度逐渐提高。
张博任冬云董维煜吴大鸣
关键词:双向自增强双轴取向聚氯乙烯管材力学性能
煤沥青基中间相沥青的制备研究被引量:33
2009年
以纯化的煤焦油沥青为原料,考察了热聚合温度和恒温时间对中间相沥青的收率、光学显微形态、软化点和族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在420℃,恒温5h时得到了软化点为312℃的流线体型中间相沥青,其收率为79.1%;热聚合反应在相对较低的温度400℃,反应时间为10h时形成了软化点为305℃、收率为81.4%的优质广域型可纺性中间相沥青。对该原料煤沥青而言,通过控制热聚合反应温度和恒温时间可以达到制备优质中间相的目的。
花双平张博宋怀河欧阳东彦陈晓红
关键词:煤沥青中间相沥青软化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