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林 作品数:25 被引量:24 H指数:2 供职机构: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骨科手术病人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骨科手术病人早期认知功能影响及炎症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骨科全麻手术病人90例,年龄60~85岁,ASAⅠ~Ⅲ级,排除严重的肝肾疾病及活动性炎症。随机分成0.5μg/kg右美托咪定组(D1组)、1.0μg/kg右美托咪定组(D2组)及对照组(C组),各30例;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价病人术前和术后认知功能,比较3组病人麻醉前5 min、手术开始后30 min、手术结束时、术后2 h、术后1 d及术后3 d的炎症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氧化应激指标[血清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D1组、D2组和C组术前各炎症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C组各时点各指标至术后3 d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D1组血清IL-1β术毕和术后2 h升高但低于C组,IL-6、TNF-α、hs-CRP自手术开始30 min至术后3 d水平逐渐升高且均低于C组;D2组各时点血清IL-1β水平无明显变化,IL-6、TNF-α、hs-CRP分别于术毕和术后2 h、开始30 min至术后2 h、开始30 min至术后3 d较术前增高。D1组、D2组和C组术前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比较,D1组和D2组血清O2-、MDA自术毕至术后3 d水平逐渐升高且D2组D1组>C组,血清OH自手术开始30 min至术后3 d水平逐渐升高但均低于C组。结论:右美托咪定通过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可降低老年骨科手术病人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刘丽 尹志辉 董月稳 赵桂林 周朝波 李林峰 贾文平关键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反应 带线骨锚钉重建腕背韧带治疗腕关节骨折脱位 2024年 目的探讨带线骨锚钉重建腕背韧带治疗腕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将45例腕关节骨折脱位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带线骨锚钉重建腕背韧带治疗,20例)和对照组(采用直接缝合腕背韧带治疗,25例)。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患肢肿胀率、疼痛VAS评分、腕关节活动度。采用Cooney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患肢肿胀率和疼痛VAS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腕关节活动度观察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采用Cooney评分系统评价的优良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线骨锚钉重建腕背韧带是治疗腕关节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闫立强 胡坤然 王丰羽 邵新中 王欣彤 陆海军 赵桂林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 2021年 具体分析骨科患者临床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总结研究一系列的护理体会,进行有效管理对策的临床推广,进一步提升骨科疾病患者的护理服务水平,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后,为更多患者的快速康复提供有力支持,加快医院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方法:将2019年2月-2020年2月间入我院治疗骨科疾病的100例患者选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以及实验组50例。对照组提供常规化的护理服务,实验组则加强护理风险管理,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骨科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更高,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必须从不同角度、新的层面出发,具体分析骨科疾病临床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加强护理风险的制度化管理、规范化管理等,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风险管理效果得到整体的优化,诊疗计划的具体执行、手术活动的有效开展等都将变得异常顺利。护理人员应在实践中总结有效的管理对策,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从根本上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取得最优化的风险管理效果。 贾惠莲 赵桂林关键词:骨科疾病 护理风险因素 管理对策 四肢长骨骨折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关怀 2021年 比较分析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通过改进护理工作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水平,进行有效护理方式的广泛推广。方法:将2019年4月-2020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应用常规护理,实施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认知水平、生活质量综合评分指标,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临床护理质量、认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综合评分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四肢长骨骨折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普遍高于对照组。结论:要为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借此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使其了解疾病知识,产生自我管理和自我保健的意识,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取得最优化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教育内容的补充,大胆创新教育方式,广泛宣传健康知识,赢得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以及家属的充分信任,最终为医院的现代化改革、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贾惠莲 赵桂林关键词:四肢长骨骨折 健康教育 踝关节急性扭伤的检查与临床护理观察 2019年 本文主要针对踝关节急性扭伤的检查处理与临床护理成效进行探讨,希望文中所分析的内容,能够促进病患的病症医治成效。方法:调研人员使用随机选取的方式,选取我院在2017年9月份到2018年9月份进行医治的120名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病患作为实验对象,并将其进行分组讨论,他们分别是常规护理组和中医护理组。结果: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医护理组的病患中的56名病患痊愈两名病患成效良好,常规护理组病患中58名病患痊愈,域名病患成效良好,从下床活动进行分析,中医护理组的下床活动时间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病患,从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该组别的病患护理满意度也相对较高。结论:使用有效的检查以及处理方式,能够让病患快速的进行有效的医治操作,而开展中医护理模式,则能够促进病患的病症医治康复成效。 苏晓华 赵桂林关键词:踝关节 医治 护理 膝关节骨质增生护理中综合护理模式的应用探究 2021年 通过构建综合护理模式,分析综合护理方法在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推广价值,借此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来为医院的现代化改革、整体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5月间入我院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的100例患者选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展开科学分组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应用综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服务满意度,有效评估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推广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模式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既能优化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使诊疗计划的具体执行更加顺利,也可以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使患者及家属充分信任护理人员,了解更多的疾病知识后,实现快速康复,并且提高生活质量,医院的现代化改革进程不断加快,整体发展的前景一片大好。 贾惠莲 赵桂林关键词:膝关节骨质增生 综合护理模式 舒适护理措施对骨盆骨折患者疼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2019年 探讨舒适护理方式在减轻患者疼痛及负性情绪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骨盆后环损伤伴前环耻骨支、坐骨支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给予舒适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两组患者疼痛焦虑情况和负性情绪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 S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 SDS 评分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舒适化护理用于骨盆骨折患者,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可提升手术成功率和术后恢复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王倩 赵桂林关键词:骨盆骨折 舒适护理 基于风险管理模式的骨科护理效果分析 2019年 探讨骨科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160例,依据随机方法法分为研究组(n=80)和对照组(n=8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统计并对比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9.2±12.8)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8.6±11.2)分(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3±6.2)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5.2±5.7)分(P<0.05)。结论:骨科护理过程中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升骨科护理水平,保证患者安全,患者认可程度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陈玲玲 赵桂林关键词:风险管理 骨科护理 护理效果 预防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护理中的效果观察分析 2019年 本次探究主要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护理当中使用预防护理措施所产生的成效进行探讨。方法:以随机选取的方式选取我院在2017年8月份到2018年8月份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并出现关节脱位的120病患作为探究对象。因为需要进行数据对比的环节,所以参与本次探究的病患需要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预防护理组,通过比较两组病患的护理成效情况来探讨预防护理措施,在该疾病的护理过程当中所产生的成效。结果: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预防护理组的病患,无论是在生活治理能力,生活质量方面,还是在满意度方面,最终的评分都高于常规护理组的病患。结论:在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病患护理的过程当中,使用预防护理措施进行具体的护理操作,能够具有更高的临床成效,不仅能够将临床症状进行改善,还能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田梦 赵桂林关键词:预防护理措施 氨甲环酸局部应用结合术后临时夹闭引流管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局部应用结合术后临时夹闭引流管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出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0例.观察组(51例)为术中经引流管局部应用氨甲环酸,术后临时夹闭引流管4h的患者.对照组(49例)为术中未使用氨甲环酸,术后引流管保持通畅.分别记录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输血量、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比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总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分别为(183±85)、(893±237)、(455±150)ml和39.2%(20/51),对照组分别为(373±131)、(1 113±425)、(586±215)ml和61.2%(30/4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输血患者术后1、3、5d血红蛋白含量分别为(105±12)、(94±12)、(96±13)g/L,对照组分别为(98±10)、(87±11)、(88±10) g/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均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随访均无下肢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结合术后临时夹闭引流管4h能明显减少术后失血量、降低输血率和输血量,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 席少华 周朝波 赵桂林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 氨甲环酸 引流管 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