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晖
- 作品数:30 被引量:178H指数:9
-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综合干预对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癌TACE患者药物依从性的效果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由护理人员主导的综合干预对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癌TACE患者药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96例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介入科曾接受TACE治疗并服用核苷酸类似药物1个月的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癌患者。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接受由护理人员主导的、医师和护士共同实施的综合干预。结果 (1)干预后的服药依从性得分平均值(93.67±6.046)高于干预前(82.04±10.024)(P<0.05),干预后服药依从性良好的患者的比率(97.8%)高于干预前(62.4%)(P<0.05);(2)干预后血清HBVDNA处于正常范围的患者比率(45.16%)高于干预前(15.05%)(P<0.05)。结论由护理人员主导的综合干预能有效改善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癌TACE患者药物依从性,有利于控制血清HBVDNA水平。
- 尤国美邵国良杨方英朱萍赵谷曾晖张锐毛恋琴夏黎瑶
- 关键词:综合干预服药依从性
-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1年
- 原发性肝癌(HCC)属最难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高,居第三位,每年死于肝癌约11万人,其中男性8万,女性3万,占全世界肝癌死亡患者的45%。我国肝癌患者多合并慢性肝炎和肝硬化,长期慢性肝病导致肝功能代偿能力差,可切除率低;肝癌恶性程度高,极易发生早期播散和转移;手术后复发率较高。肝癌的治愈性切除是原发性肝癌首选的治疗方法,一部分小肝癌也可通过肝移植治疗。但众多的包括介入治疗在内的非手术疗法在肝癌治疗中也同样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HCC各种介入治疗手段的选择进行综述。
- 曾晖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率非手术疗法慢性肝炎肝癌患者
- 基于MRI影像及临床参数的列线图预测肝细胞癌D-TACE疗效的双中心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术前基线增强MRI的影像学特征、临床相关因素对药物洗脱微球-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TACE)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18年10月—2022年5月)和嵊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8月—2021年3月)接受初始治疗为D-TACE的患者145例,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估D-TACE后的肿瘤应答,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出与D-TACE短期疗效相关的独立因素并建立列线图,并通过绘制ROC曲线,计算AUC。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纳入145例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谷氨酰转移酶(GGT)、肿瘤肝脏体积比、载药量、门脉癌栓与D-TACE后的短期疗效显著相关;经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构建的列线图AUC值为0.796(95%CI:0.719~0.864);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值和实际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表明模型的预测性能良好;临床决策曲线显示列线图在临床应用方面表现良好。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术后短期疗效是影响PFS的相关因素。结论增强MRI的影像学资料和临床相关参数构建的列线图对首次D-TACE短期疗效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有望为筛选从D-TACE中获益的患者提供一种方法。女性、术后短期疗效达到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的患者具有更长的PFS。
- 王洁雨隰子涵田宇驰杨永波裘华锋曾晖梁晓云江海涛
- 关键词:肝细胞癌列线图
- 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无法手术的原发性肝癌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比较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TACE联合放疗对无法手术的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无法进行或不愿进行手术的PHC患者120例,分成两组:TACE+RFA组(A组,n=60)和TACE+放疗组(B组,n=60),治疗结束后3个月对比观察两组疗效和毒副反应,随访观察生存时间。结果 A组和B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46.7%和51.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7个月和16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作用方面,两组在上消化道出血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ACE+放疗相比,TACE+RFA治疗无法手术的PHC远期效果更为显著。
- 姚征姚庆华陈玉堂郝伟远罗君曾晖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三维适形放疗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术
- CT引导≤2cm肺小结节18G粗针切割/20G细针抽吸穿刺活检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粗针(18G)切割活检与细针(20G)抽吸活检术两种方法在≤2cm的肺小结节诊断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85例CT引导经皮肺活检临床资料(粗针组31例,细针组54例),比较不同直径活检针穿刺活检成功率、并发症及病理结果等。结果 85例病例总技术成功率100%,总取材成功率92. 9%,总肿瘤特异性检出率52. 9%,总肿瘤确诊率50. 6%。18G粗针组取材成功率、肿瘤特异性检出率和肿瘤确诊率高于20G细针组,分别为100%,74. 2%,70. 9%和85. 2%,50%,38. 9%,P值分别为0. 024,0. 003,0. 000。两组间并发症如气胸、肺出血、咳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大于0. 05。结论对于≤2cm肺小结节,CT引导下18G粗针切割活检肿瘤检出率及肿瘤确诊率高于20G细针抽吸活检,气胸、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与细针组相仿,是一种安全有效、准确性高的临床诊断方法。
- 文颂邵国良邵国良郑家平曾晖罗君罗君郝伟远姚征
- 关键词:肺小结节活组织检查X线计算机
- 榄香烯抑制CDK8基因表达逆转肺癌化疗耐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研究榄香烯逆转肺癌化疗耐药的作用,及其对CDK8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内研究:榄香烯、多柔比星及两者联合预处理小鼠5天后,检测各组小鼠血中CDK8基因表达情况;复制Lewis肺癌小鼠模型,观察肿瘤直径长至1cm所需时间;然后分别予榄香烯、多柔比星及两者联合用药7天,称瘤重,并检测肿瘤组织中CDK8基因表达情况。体外研究:采用榄香烯、多柔比星及二者联合预处理的小鼠血清培养A549肺癌细胞,48小时后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多柔比星预处理小鼠血清中CDK8基因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升高,而其它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多柔比星联合榄香烯预处理组小鼠血清培养A549肺腺癌细胞的增殖速度小于二者单用组;榄香烯联合多柔比星的抑瘤率明显高于二者单用,且二者联用组小鼠肿瘤组织中CDK8基因表达水平低于多柔比星组,但高于榄香烯组。结论:榄香烯具有逆转肺癌化疗耐药的作用,这一作用的可能机理与其抑制CDK8基因表达相关。
- 曾晖张永军张爱琴包文龙史华姜志明顾丹琳
- 关键词:榄香烯肺癌多药耐药
- 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联合^125I粒子植入和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6
- 2018年
- 目的探讨影响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预后的因素,并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在此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HCC合并PVTT患者53例,其中研究组32例行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对照组21例行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对性别、年龄、Child-Pugh分级、甲胎蛋白水平、PVTT分型、肝脏肿瘤类型、肝外转移及治疗模式这8个因素行生存分析,进一步比较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及TACE联合索拉非尼的疗效。两组间疗效评价采用χ^2检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中位肿瘤进展时间(mTTP)和中位总生存期(mOS)分别为8个月和11个月。研究组对于PVTT的疾病控制率(DCR)为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9%,χ^2=6.448,P=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对于PVTT的客观缓解率为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对于HCC原发肿瘤病灶的DCR为50.0%,低于对照组PVTT的66.7%,P=0.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生存分析患者HCC原发肿瘤病灶进展情况:Child-Pugh为A级的患者对比B级[风险比(HR)=0.236,P=0.003];无肝外转移对比有肝外转移(HR=0.258,P=0.002);以及采用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组对比TACE联合索拉非尼组(HR=0.372,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生存分析患者总生存期:AFP〈400ng/ml对比AFP≥400ng/ml,HR=0.389,JP=0.030;Child-Pugh为A级对比B级,HR=0.263,P=0.006;无肝外转移对比有肝外转移,船=0.306,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HCC伴PVTT,可有效控制PVTT和肝内病灶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 罗君郑家平邵国良文颂郭立文曾晖张兰钱超一郝伟远
- 关键词:门静脉癌栓索拉非尼
- 榄香烯逆转肺癌化疗药物耐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观察与探讨榄香烯逆转肺癌化疗耐药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及动物实验分别从体外、体内研究榄香烯逆转化疗耐药的作用;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由含药血清培养的A549肺腺癌细胞的增殖率;通过复制Lewis肺癌小鼠模型,并予榄香烯及多柔比星进行处理,最终测量各组小鼠肿瘤的体积,计算抑瘤率。结果:细胞研究结果显示,榄香烯、多柔比星及榄香烯+多柔比星组的Optical Density光密度值(OD值)均小于模型组(P<0.01),而榄香烯组OD值高于多柔比星组及榄香烯+多柔比星组(P<0.01),多柔比星组OD值高于榄香烯+多柔比星组(P<0.01)。动物研究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榄香烯组、多柔比星组及榄香烯+多柔比星组肿瘤体积均明显缩小(P<0.01),而多柔比星组的抑瘤率高于榄香烯组(P<0.01),低于榄香烯+多柔比星组(P<0.01)。结论:榄香烯具有一定的抑瘤作用,且具有逆转化疗药物耐药的作用。
- 曾晖张永军张爱琴包文龙史华姜志明顾丹琳
- 关键词:肺癌榄香烯多柔比星化疗耐药
- 低剂量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在VATS中的应用
- 2018年
- 目的评价低剂量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在胸腔镜下肺小结节切除术(VATS)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CT确诊的肺小结节并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的患者,其中常规剂量组56例(80mA,130k V),低剂量组28例(20mA,110kV)。比较两组剂量长度乘积(DLP)、调针次数、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均能够全部检出肺小结节,满足Hook-wire定位技术的要求;两组调针次数以及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CT辐射剂量及剂量长度乘积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定位成功,且未见大量气胸或大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在微量气胸及少量出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两组VATS术后病理发现,均成功胸腔镜下切除病变肺组织,无转开胸手术者。分析低剂量组肺小结节至皮肤的距离与DLP的相关性显示,两者呈正相关(P<0.01)。结论 VATS术中低剂量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较常规剂量CT扫描具有相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可以有效减少辐射剂量。
- 文颂顾丹琳邵国良郑家平曾晖
- 关键词:低剂量CTHOOK胸腔镜手术肺小结节
-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腹痛的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1
- 2017年
- 目的调查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腹痛的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入组121例患者,均为浙江省肿瘤医院介入放射科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收住的PHC患者。观察患者在TACE术后48 h内腹痛的发生和持续时间、程度及吗啡用量等。结果 121例患者中有96例(96/121,78.5%)在介入术后感到不同程度的腹痛,其中72例(72/121,59.5%)为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以上的中重度疼痛。平均吗啡用量为19.7 mg/例次。统计分析发现TACE术后腹痛与年龄(≥60对<60;odd ratio(OR)0.307,P=0.008),术前ECOG评分(2对0~1;OR 0.195,P=0.006),肿瘤至肝包膜距离(>1 cm对≤1 cm;OR 0.296,P=0.007),动脉栓塞时所用化疗药物表柔比星(THP)对其他药物(非THP对THP;OR 0.232,P<0.003 4)。具有上述危险因素1个以上的患者更易发生疼痛。结论腹痛是TACE术后的高频事件,更年轻者、更好的ECOG评分、距肝包膜更近的肿瘤位置以及使用THP混合碘油栓塞者是腹痛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对于腹痛的中高危患者,在术前至术后12 h内常规使用止痛药物预防疼痛发生是有必要的。
- 罗君邵国良郑家平陈玉堂姚征曾晖郝伟远
-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