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子龙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专利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闪电
  • 3篇电离层
  • 3篇中心站
  • 2篇修正因子
  • 2篇D层
  • 2篇次线性
  • 1篇单元格
  • 1篇定位装置
  • 1篇时延
  • 1篇数组
  • 1篇太阳活动
  • 1篇特征参数
  • 1篇子站
  • 1篇线程
  • 1篇基线
  • 1篇多站
  • 1篇反演
  • 1篇反演方法
  • 1篇GPU
  • 1篇传播时延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6篇秦子龙
  • 5篇祝宝友
  • 4篇马明
  • 4篇王文伟
  • 1篇吕凡超
  • 1篇马明
  • 1篇马冬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利用雷暴闪电事件监测电离层D层日间波动被引量:9
2015年
电离层D层探测一直是空间科学领域的难题.目前利用闪电为辐射源来探测D层是近年来国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从2011年开始,课题组自行组建了江淮流域6站同步闪电观测站网.基于该站网,本文实现了一种使用负地闪回击甚低频(VLF)辐射信号来探测电离层D层特性波动的方法.给出的一次雷暴过程中计算D层反射高度变化的个例分析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同时结果显示:(1)日间电离层D层对负地闪回击VLF信号的等效反射高度基本介于60-75 km,总体上表现出与太阳天顶角一致的变化趋势;(2)D层等效反射高度的短时波动与太阳X射线爆发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比对当地水平面上X射线辐射通量密度的变化曲线与D层反射高度曲线,显示后者相对前者存在3-4min的时间延迟.结果初步展现了具有事件定位和连续波形记录能力的闪电观测站网在电离层D层探测方面的巨大潜力.
秦子龙祝宝友吕凡超马明马冬
关键词:闪电太阳活动
采用GPU的闪电实时定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GPU的闪电实时定位方法,包括:利用安装在不同地区的闪电观测站捕捉闪电所激发的电磁场信号的触发时间;由中心站根据站网覆盖范围及定位精度要求,开辟一个N×N的数组对,每个单元格内对应1个位置点;并由中心...
祝宝友王文伟马明刘非凡秦子龙陈燕玲彭长志沈鹏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闪电传播时延修正的闪电定位装置
一种基于闪电传播时延修正的闪电定位装置,属于闪电定位技术领域,解决由闪电传播时延导致的闪电定位出现偏差的问题;包括:多个天线单元、观测站,中心站;天线单元用于接收闪电电磁波信号,并将接收到的闪电电磁波信号送入对应的观测站...
祝宝友王文伟刘非凡秦子龙马明
一种基于闪电传播延时修正的闪电定位方法
一种基于闪电传播延时修正的闪电定位方法,属于闪电定位技术领域,解决由闪电传播延时导致的闪电定位出现偏差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对影响闪电传播延时因素进行探究,计算出闪电传播延时,再使用一次线性回归对闪电传播延时随传播距离...
祝宝友王文伟刘非凡秦子龙马明
一种电离层高度的反演方法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离层高度的反演方法,观测子站获取闪电放电事件的特征参数并将特征参数实时发送给中心站;中心站接收各观测子站发送的特征参数,基于特征参数解算出闪电源的位置;中心站接收各观测子站发送的特征参数,基于特征参数判...
祝宝友王文伟马明刘非凡秦子龙陈燕玲彭长志沈鹏
文献传递
基于多站同步闪电探测系统的电离层D层观测研究
由于高度和特殊的物理特性,电离层D层遥感一直是电离层探测领域的难题。D层电子密度很低,只对VLF波段有显著的反射效应,因此使用传统的电离层探测仪和非相干散射雷达技术探测D层非常困难。利用闪电为辐射源来探测D层特性则是近年...
秦子龙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