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德彬

作品数:11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3篇钢板
  • 2篇腰痛
  • 2篇腰椎
  • 2篇髓内
  • 2篇疗效
  • 2篇近端
  • 2篇脊柱
  • 2篇股骨
  • 2篇股骨近端
  • 1篇带锁
  • 1篇带锁髓内针
  • 1篇动脉
  • 1篇新型脊柱外固...
  • 1篇性关节炎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爆裂
  • 1篇胸腰椎爆裂性...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钳

机构

  • 11篇攀枝花市第二...
  • 3篇甘肃省中医院

作者

  • 11篇李德彬
  • 6篇桂曙光
  • 5篇刘安平
  • 5篇王建
  • 4篇袁凌伟
  • 3篇罗梅
  • 3篇王勇
  • 2篇胡小东
  • 1篇陈杰妮

传媒

  • 1篇河北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四川省卫生管...
  • 1篇攀枝花医药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右股动脉下段假性动脉瘤1例
2001年
患者,男,32岁。主诉:右大腿刀伤后疼痛性包块13天,查体:右大腿下段前内侧隆起,顶部皮肤见一长约5cm横行瘢痕。局部发红,皮温高,隆起部位搏动明显,范围约14×10×10cm,压痛,屈膝位时搏动程度增强,能闻及心脏搏动同步的血管鸣,右足背动脉搏动较左侧减弱。入院后,包块进行性增大,疼痛加剧。股动脉造影检查示:右股动脉远端见5×7cm左右的软组织影,软组织影内见2×1.5cm的囊状造影剂充盈影,其有小透光区。结合临床考虑右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治疗:
李德彬
关键词:右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病例报告血管造影血管钳
射频消融联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2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为提高治疗效果,了解射频消融联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患者,回顾分析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分析治疗前后VAS评分、SF-36评分及ODI评分。结果:96%的患者疼痛得以有效改善,88%的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治疗后VAS评分和OD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SF-36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是有效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李德彬袁凌伟桂曙光王勇刘安平王建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亚甲蓝椎间盘源性腰痛
带锁髓内针治疗骨折的改良87例临床分析
2004年
目的 :对传统髓内针治疗骨折予以改良 ,旨在提高骨折愈合的治疗质量 ,减少并发症。方法 :对 87例带锁髓内针治疗病例 ,在术后 2~ 4月取除距折线远侧锁钉。结果 :改良术后经 6~ 18月随访骨折均骨性愈合 ,其中 2 3例内固定已取除 ,病员已投入正常工作生活 ,无 1例再发生骨折。其余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现象。结论 :通过对内固定物结构的调整 ,使骨痂获得适宜的生物应力刺激 ,从而在较短的时期内恢复骨的生物构筑。
李德彬
关键词:骨折髓内针远端锁钉改良手术
Y形钢板加松质骨螺钉固定和尺神经前置治疗肱骨髁间骨折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评价Y形钢板加松质骨螺钉固定及常规尺神经前置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3年7月~2006年6月,采用Y形钢板加松质骨螺钉固定及常规尺神经前置的方式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31例。随访资料完整27例,男21例,女6例;年龄16~72岁,平均39岁。肱骨髁间骨折按AO/ASIF分型:C1型17例,C2型8例,C3型2例。除3例合并尺骨鹰嘴骨折经后侧骨折端入路,其余均采用Campbell后侧入路。术后早期肘关节CPM功能练习。结果:随访6~27个月,平均11.8个月,按Cassebaum方法评价疗效:优16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88.9%。3例术前尺神经挫伤随访8个月,1例神经功能恢复不全,另2例均完全恢复。肘关节功能良好。结论:肱骨髁间骨折应尽早解剖复位,尺神经前置可有效减少神经麻痹的发生,对于术前有尺神经挫伤者也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坚强的固定便于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
李德彬罗梅
关键词:Y形钢板松质骨螺钉肱骨髁间骨折尺神经前置早期功能锻炼
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微创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79例报告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PFNA)微创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1月~2012年6月,我院使用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79例,平均年龄74.5岁,按Evans分类.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创口大小、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并以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患髋功能.结果:手术平均时间45.7min,平均伤口3cm,平均出血量约105ml.术后79例获得6~24月的随访,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未发现不良并发症.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72例,良5例,中2例,优良率91.20%.结论:本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损伤小、并发症少、能满足早期下床活动等特点,可作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及粗隆下骨折的首选术式.
李德彬罗梅袁凌伟王建
关键词:微创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2月~2016年2月行ACDF术的133例颈椎病患者,随访30~50个月。依据术后发生ASD与否,将患者设为ASD组(40例)与非ASD组(93例)。调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以及手术前后弧弦距、椎间撑开高度等影像资料。经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术后A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ASD组与非ASD组年龄、术后弧弦距、椎间撑开高度、术后椎体边缘与钢板距离、融合节段数、术后融合节段Cobb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103)、术后弧弦距(OR=1.981)、椎间撑开高度(OR=2.321)、术后椎体边缘与钢板距离(OR=2.201)、融合节段数(OR=1.875)是颈椎病ACDF后AS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椎病ACDF后ASD发生率较高,年龄、术后弧弦距、椎间撑开高度、术后椎体边缘与钢板距离、融合节段数均是其独立影响因素。
王建陈杰妮李德彬桂曙光曹利芸冷娜
关键词:邻近节段退变
复方南星止痛膏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5例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复方南星止痛膏配合玻璃酸钠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门诊骨关节炎患者75例(Ahlback 1级)随机分成3组,每组25例。A组接受膝关节腔玻璃酸钠注射和复方南星止痛膏外敷,B组只接受膝关节腔玻璃酸钠注射,C组只接受复方南星止痛膏外敷。观察3组视觉模拟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调查量表(WOMAC)指数和中医证候,用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组临床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好转(P<0.05),其中A组好转,较B组、C组具有显著性(P<0.05),B组和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玻璃酸钠膝关节腔注射配合复方南星止痛膏外敷,较单用玻璃酸钠或复方南星止痛膏,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有更好的效果。
李德彬罗梅
关键词:复方南星止痛膏玻璃酸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腰椎融合术后下腰痛与腰椎前凸角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后下腰痛与腰椎前凸重建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124例因退行性病变行腰椎融合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随访有下腰痛的患者共32例作为观察组,无下腰痛的患者共9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前、术后6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椎前凸Cobb角、下腰痛VAS评分及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三者之间关系。【结果】两组术前腰椎前凸Cobb角、下腰痛VAS评分及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节点的腰椎前凸Cobb角、下腰痛VAS评分及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各时间节点的腰椎前凸Cobb角均明显大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观察组患者腰椎前凸Cobb角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下腰痛VAS评分及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术后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观察组三项指标与术后6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下腰痛VAS评分、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均与腰椎前凸Cobb角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呈负相关(r=0.702、0.682,P〈0.05)。【结论】退行性病变腰椎融合术后患者下腰痛和腰椎功能障碍与腰椎前凸角丢失有关,应尽量矫正腰椎前凸角。
桂曙光李德彬刘安平胡小东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腰痛脊柱前凸
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经皮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经皮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共纳入10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A组给予新型脊柱外固定器措施;B组给予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经皮椎体内植骨术治疗措施。所有患者均行影像学观察与测量随访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的压缩率、椎管狭窄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经皮椎体内植骨术组疗效明显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均达B级以上,C级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级及E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经皮椎体内植骨术治疗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损伤,且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德彬袁凌伟桂曙光王勇刘安平王建
关键词:脊柱外固定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疗效
锁定钢板与伽马钉三代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生物力学稳定性比较被引量:4
2015年
背景: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伽马钉三代(Gamma3)治疗时,可能使骨折块分离,难于固定小转子使稳定性差,易出现髋内翻畸形,则较难支撑及满意复位。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Gamma3治疗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后的效果及稳定性。方法:1纳入6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Gamma3内固定(n=32)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n=32)进行治疗,通过X射线正、侧位片评估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并对股骨转子内翻角、股骨转子内侧后倾角进行生物力学测试。2选取形态、大小近似的8对股骨标本,随机分为Gamma3组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n=4),分别采用Gamma3内固定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轴向压缩试验和破坏试验后描绘载荷-位移曲线,采用扭转试验计算最大屈服载荷值。结果与结论: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多于Gamma3内固定组(P<0.05)。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组患者骨折复位质量评定结果优于Gamma3内固定组(P<0.05)。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组股骨标本轴向刚度及各扭转角相应扭矩均小于Gamma3组(P<0.05)。说明在固定合并大转子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中,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更具有生物力学上的稳定性。
桂曙光李德彬刘安平胡小东
关键词:股骨生物力学植入物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