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静
- 作品数:16 被引量:106H指数:6
-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重庆市北碚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 本文通过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北碚区2013年生态足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北碚区的总人均生态足迹为1.2404公顷/人,其中生物资源足迹为0.2943公顷/人,碳足迹为0.9461公顷/人.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
- 齐静
- 关键词:环境经济学生态足迹资源评估可持续发展
- 文献传递
- 基于汉丰湖水质保护的水敏性城市规划研究——以开县新城为例
- 三峡水库蓄水后,由于水库采用“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在库区范围内形成海拔高程在145m~175m之间的水位消落带,为最大程度地减缓消落带的不利影响,保证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重庆开县新县城的生态环境安全,在开县新县城下游3k...
- 齐静
- 关键词:水质保护水环境容量
- 文献传递
- 开州汉丰湖流域土地利用格局与水质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选取位于长江三峡水库小江支流回水末端的汉丰湖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与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汉丰湖流域河岸在不同缓冲区尺度的土地利用格局,并建立了河岸不同尺度缓冲区内土地利用与河流水质的关联。结果表明:(1)林草地在各个缓冲区尺度内均对COD、NH_3-H、TN、TP具有一定的削减作用,对水体质量保护起着积极作用。(2)建设用地、耕地在各个尺度缓冲区内与COD、NH_3-H、TN、TP呈正相关,表明建设用地、耕地比重的增加会对水质保护产生负面影响。(3)建议为降低城市化进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应优化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合理规划河岸带,特别是500m范围内的城市缓冲带。
- 齐静周春雷
- 基于空气质量新标准的重庆市大气环境承载力特征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基于空气质量新标准,采用承栽指数法对2010~2013年重庆市40个区县的SO2、NO2PM10单要素承载力和大气环境综合承载力进行了测算和评价,分析了空间分布特征及多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全市大气环境综合承栽力总体上呈增加趋势,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承载力最好,都市区承载力较弱;SO2、NO2承载力较为乐观,但有近1/2的区县NO2承载力呈下降趋势,PM10形势严峻,所有区县均处于超载或濒临超载状态。“十三五”时期,重点应进一步强化PM10和NO2污染控制,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实施空气质量达标分类指导和精细化管理,建立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体系。
- 唐燕秋陈佳邓伟齐静
- 关键词:大气环境承载力承载力评价
- 基于水质浓度超标倍数河流生态补偿量化的研究——以梁滩河为例被引量:5
- 2016年
- 针对跨行政单元的污染型河流,选定河流上下游行政区政府为补偿主体,以水域功能目标为补偿基准,在污染物通量核算模型基础上,引入了均衡因子的概念,在考虑研究主要污染物COD削减成本的情况下,建立了水质浓度超标倍数核算模型,核算多种超标污染物的生态补偿量。研究以梁滩河流域为例核算生态补偿量,结果表明:核算过程简便,核算结果基本能够反映区域污染特征,符合"污染者付费"原则。本文最后结合梁滩河的生态补偿实践,对污染型生态补偿运行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 冉涛袁秋平曾嘉齐静
- 重庆五布河壶穴形态及底栖动物群落特征被引量:2
- 2015年
- 壶穴是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的产物,既是河床微地貌的组成部分,又是河流生态系统中特殊生境之一。本文对重庆五布河壶穴形态特征和壶穴内部底栖动物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山地河流壶穴形态特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壶穴面积与底栖动物丰厦的关系。结果表明:壶穴长短轴比介于1.0—1.2的比例最高,壶穴口径大多分布于10~20cm,壶穴长轴和短轴、口径和深度存在较强的(对数)正相关关系;壶穴中共采集底栖动物34种,优势类群为四节蜉科、划蝽科、细蜉科;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收集者数量最多,而撕食者最少。壶穴面积与底栖无脊椎动物丰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 任海庆袁兴中刘红岳俊生王晓锋刘双爽齐静
- 关键词:壶穴底栖动物
- 基于长时间序列的北方生态脆弱区气候演变分析
- 2017年
- 以北方典型生态脆弱区榆林市为例,利用1951—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站统计的气象资料,结合趋势分析和距平累积分析方法,对过去60年间该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过去60年间,研究区气温变暖趋势明显,年平均气温增加倾向率为0.20℃/a。(2)研究区降水在剧烈波动变化中趋于减少,研究时段内年降水量减少倾向率为-8.4mm/a。(3)榆林市经历了由冷湿气候向暖干气候的转变。(4)气温的升高对榆林市风沙天气和旱灾等气象灾害的发生有一定加剧作用,而降水的减少进一步增加了榆林市生态系统脆弱性程度。
- 李春燕邓伟邓伟齐静唐燕秋丁佳佳孙荣
- 关键词:生态脆弱区气候演变
- 三峡库区水源涵养重要区生态系统格局动态演变特征被引量:17
- 2015年
- 利用三期遥感分类数据为基础数据源,结合野外地面核查和生态空间分析方法,对三峡库区水源涵养重要区2000-2010年生态系统格局时空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类生态系统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以森林和农田为主体生态系统;10a间,由于三峡水库蓄水淹没了大量农田和林地,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分别向湿地生态系统转化了179.99km2和191.27km2;其他生态系统(主要是人工表面)面积在时段内增加了506.63km2,主要是城镇建设占用部分森林和农田转换而来;时段内森林生态系统总的面积未发生较大减少主要是由于近年退耕还林、森林工程等生态工程的实施获得了大量补充;研究区后期的生态系统转化强度在逐渐增强,生态系统动态类型相互转化强度也显示出研究区生态系统类型的转化总体变差。
- 邓伟刘红袁兴中张跃伟齐静
- 关键词:三峡库区
- 三峡库区土壤保持重要区(重庆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分异特征被引量:8
- 2017年
- 选取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土壤保持和固碳4种生态系服务功能,在G IS支持下建立空间评估模型,综合分析了受"自然-人工"二元干扰严重的三峡库区土壤保持重要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水源涵养功能以高度重要为主,极重要区呈带状分布在东北部大巴山区和干支流两侧山脊。(2)生物多样性维护中等以上面积比之和达70%以上。(3)土壤保持功能以高度重要和极重要为主,其中极重要区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巫溪县及开州北部地区。(4)固碳功能中等重要区占绝对优势,面积比为51.97%,主要分布在西部都市区和江津区北部、长寿区和涪陵区北部地区。(5)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总体较高,高度重要以上面积占比达66%以上,具有空间分异显著特征,总体上东部重要性高于西部;极重要区主要分布在主要干支流两侧和呈组团式分布在区内海拔较高的山脊;高度重要区主要呈环带状分布在极重要区外围两侧。
- 邓伟刘德绍唐燕秋齐静
- 关键词:GIS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分异
- 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及驱动力被引量:11
- 2020年
- 以4期遥感反演数据为基础,采用影响生态系统质量状况的生态参数修订当量因子并建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估算模型,在GIS空间分析支持下,综合分析了三峡库区2000~2015年ESV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生态系统类型以森林和农田为主,占比分别达到了60%和30%;15 a间,各生态系统类型变化显著,其中森林和聚落增长明显,分别增长了644.53 km^2和567.24 km^2,反之农田和草地下降了723.58,588.62 km^2。②研究区总ESV波动增长,增长了51.44亿元,增幅为1.38%。各类ESV中森林贡献率最大,其价值占研究区总量的比例各时段均达到了75%以上,且呈持续增长趋势;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主要以水文调节和气候调节为主,且两者ESV均呈小幅增长。③研究区ESV空间分布地域差异明显,总体呈"南北高-东西低"的分布格局,ESV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大巴山、巫山、七曜山、方斗山等中低山植被覆盖较好的区域,以及长江、嘉陵江干流;低值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中大型城市建成区及周边;空间演变方面,研究区ESV变化呈"高增-低减"变化趋势。④驱动力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率是影响研究区ESV的首要驱动因素,说明区域城市化进程速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ESV关系密切,优化国土空间布局能有效提升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 齐静邓伟邓伟罗旭
-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驱动力三峡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