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英姿
-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粗针督脉平刺治疗缺血性面瘫大鼠的机制探讨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观察粗针督脉平刺对缺血性面瘫大鼠的治疗效果,初步探讨产生疗效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 0只W i s t a r大鼠随机分为A组(粗针平刺组)、B组(基础西药组)、C组(空白对照组)和D组(假手术组),每组1 5只。所有大鼠均采用改良血管栓塞法建立缺血性面瘫模型。在治疗期间对各组大鼠进行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组于造模后1 d选取神道穴平刺,留针4 h,每日1次,共治疗1 4 d;B组于造模后1 d予强的松灌胃、维生素B1 2腹腔注射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1 4 d;C组与D组不进行治疗。分别在造模后第3、7、1 4天随机选取4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面神经伴行固有血管组织H I F-1α蛋白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N O,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E T含量。结果治疗7 d后,A组和B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逐渐升高,与同组造模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1)。A组和B组治疗7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C组和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C组治疗7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A组和B组治疗1 4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B组和C组治疗1 4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A组治疗1 4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同组治疗7 d后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A组、B组和C组治疗3、7、1 4 d后H I F-1αM O D值与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1)。A组和B组治疗3、7 d后H I F-1αM O D值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A组和B组治疗3、1 4 d后H I F-1αM O D值与同组治疗7 d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A组和B组治疗3、7 d后血清N O含量与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1)。A组和B组治疗7 d后血清N O含量与同组治疗3 d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A组、B组和C组治疗3、7
- 虞彬艳宣丽华吕善广万意佳韦英姿李红玉
-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
-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方法及作用概述被引量:10
- 2015年
- 查阅近10年有关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相关文献,从穴位埋线减肥的方法及作用方面对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进行综述。参考文献33篇。
- 韦英姿宣丽华
- 关键词:穴位埋线单纯性肥胖
- 周围性面瘫动物模型的制作与应用现状被引量:6
- 2014年
- 本文综述了周围性面瘫模型的造模方法,并对各类造模方法的优缺点、各类模型的应用范围等问题进行讨论,发现目前面瘫造模的动物种类繁多,造模方法各具特色,应用范围广,研究成果颇多,为临床针刺治疗面瘫提供了实验依据。
- 韦英姿宣丽华
-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动物模型面神经
-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应用进展
-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各种取穴方法,单纯埋线与其他方法结合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及穴位埋线疗法的作用,结果穴位埋线治疗肥胖疗效确切,为今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韦英姿宣丽华
-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发病机制穴位埋线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周围性面瘫动物模型的制作与应用研究
- 目的:通过对周围性面瘫不同动物模型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总结各种动物模型的优缺点,寻求面瘫动物模型的应用范围,从而为临床及科研人员在针刺治疗面瘫动物模型的选取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维普、万方、Pubmed...
- 韦英姿宣丽华
-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
- 文献传递
- 粗针督脉平刺对缺血性面瘫大鼠血清NO、ET含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观察粗针督脉平刺对缺血性面瘫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粗针平刺组、基础西药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每组15只,采用改良血管栓塞法制作缺血性面瘫模型后,在治疗第3d、第7d、第14d随机在各组选取4只大鼠,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ET含量。[结果]缺血性面瘫模型大鼠麻醉清醒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在3~5分之间,说明造模成功。治疗后第3天,粗针平刺组、基础西药组血清NO含量明显增多,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第7天,粗针平刺组与基础西药组血清NO含量均逐渐减少,与治疗后第3天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第14天,各组大鼠血清NO含量最终基本处于同一水平。治疗后第3天,各组缺血性面瘫模型大鼠血清ET含量较假手术组均升高(P〈0.05),且粗针平刺组和基础西药组血清中ET含量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粗针平刺组和基础西药组血清ET含量逐渐减少,与治疗后第3天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第14天,4组大鼠血清ET含量基本处于同一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粗针督脉平刺疗法对缺血性面瘫大鼠血清NO、ET具有较好的良性调节作用,其治疗的机制与升高血清NO含量和降低ET含量有关。
- 吕善广宣丽华虞彬艳万意佳韦英姿李红玉
- 关键词:面瘫粗针神道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