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林
-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1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皮肤瘙痒症临床治疗与瘙痒介质的关系分析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观察抗组胺药物、5-羟色胺受体阻滞剂及β-内啡肽拮抗剂治疗肝胆疾病所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及与相关瘙痒介质的关系。方法将肝胆疾病所致皮肤瘙痒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分别予以氯雷他定片、纳洛酮和格拉司琼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瘙痒症状评分及瘙痒程度直观模拟评分(IS)变化情况;分析患者组胺、5-羟色胺、β-内啡肽的变化与瘙痒症状评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使用3种药物治疗后患者瘙痒症状积分及IS积分均有明显下降;组胺降低与瘙痒症状积分下降呈正相关,5-羟色胺及β-内啡肽的降低与瘙痒症状积分下降无关。结论 5-羟色胺受体阻滞剂格拉司琼及β-内啡肽拮抗剂纳洛酮治疗肝胆疾病所致皮肤瘙痒症有效。
- 李小清潘永林孙小平田锋亮汤成
- 关键词:皮肤瘙痒症组胺5-羟色胺Β-内啡肽氯雷他定片格拉司琼
- 阿莫西林/他唑巴坦钠的体内、外抗菌活性研究
- 2014年
-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导致产生β-内酰胺酶的耐药菌株不断增多.阿莫西林(amoxicillin,AMO)是一种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属氨基青霉素类;对流感嗜血杆菌、大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痢疾志贺菌、脑膜炎奈瑟菌和不产酶淋病奈瑟菌等革兰阴性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也有较好的作用,但AMO不能抑制可产生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杆菌[1].将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他唑巴坦(tazobactam,TAZ)联合应用,拮抗β-内酰胺酶的水解作用,提高抗菌活性,已受到广泛重视[2,3].本研究观察了不同配比AMO/TAZ的体内外抗菌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 李小清汤成潘永林黄文祥
- 关键词:体内外抗菌作用他唑巴坦钠抗菌活性阿莫西林Β-内酰胺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