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苏 作品数:16 被引量:115 H指数:7 供职机构: 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高校水生生物健康养殖与营养调控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科研计划项目 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医药卫生 更多>>
水库网箱养殖吉富罗非鱼暴发死亡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解水库网箱养殖罗非鱼的死亡病因及病菌的药敏性,对广西大化县岩滩水库库区2个乡镇共5个网箱养殖点吉富罗非鱼暴发死亡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特性进行了研究。按常规方法分离细菌,动物回归试验确定病原菌,以API 20Strep鉴定病原菌,K-B纸片法测定病原菌的耐药特性。调查结果显示,从5个网箱养殖点患病吉富罗非鱼的脑、肝脏和脾脏中共分离到5株病原菌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28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5株病原菌的耐药特性差别较大,都敏感的药物只有舒普深1种,都不敏感的药物有氨苄青霉素、复达欣、复方新诺明等14种。 邓小红 牛志伟 龙苏 胡大胜 黄钧 曾桂忠 罗华平关键词: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药物敏感性试验 黄颡鱼致病性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 被引量:11 2015年 为查明广西武鸣县某养殖场患腹水病黄颡鱼的病原菌及其敏感药物,以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人工感染试验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API 20NE进行细菌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从患病濒死黄颡鱼的心脏和肝脏分离到3株病原菌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3株病原菌对先锋VI、菌必治、舒普深等16种药物都高度敏感,对青霉素G和氨苄青霉素都不敏感。 龙苏 牛志伟 刘杰 彭亚 植淇业 李大广 覃海长 韦斯祺 黄钧关键词:黄颡鱼 腹水病 类志贺邻单胞菌 药敏试验 禾花鲤鱼种暴发性死亡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明确引起禾花鲤发生暴发性死亡征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有效防控禾花鲤暴发性死亡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病原菌,以API 20NE生化鉴定与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K-B纸片扩散法测定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从广西全州县患暴发性死亡征禾花鲤的肝脏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株(TH5),API 20NE生化鉴定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TH5为简达气单胞菌(Aeromonas jandaei),与简达气单胞菌标准菌株ATCC 49568(NR 119040)和CDC0787-80(NR 037013)的相似度分别为99.9%和99.6%。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表明,菌株TH5是导致禾花鲤暴发性死亡征的病原菌。该菌株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多粘菌素B等11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青霉素G、复达欣、先锋霉素VI等8种药物已产生耐药性。【结论】引起广西全州县养殖禾花鲤暴发性死亡征的病原菌是简达气单胞菌,生产中可选用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多粘菌素B等药物进行防治。 龙苏 邓小红 梁静真 牛志伟 韩书煜 范华龙 黄钧关键词:禾花鲤 药敏试验 禾花鲤致病性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8 2016年 探明广西桂林市全州县禾花鲤暴发性死亡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特性,为有效防控禾花鲤暴发性死亡现象提供依据。按常规方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人工感染试验确定病原菌,分别以API 20NE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生化鉴定和分子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患病禾花鲤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株TH4,该菌株对禾花鲤的平均致死率为80.00%,是引起禾花鲤暴发性死亡的病原菌;API 20NE和16S rRNA鉴定结果,TH4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与标准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94(KM013815)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相似度99.9%;病原菌TH4对菌必治等7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青霉素G等7种药物耐药。 龙苏 梁静真 韩书煜 范华龙 牛志伟 邓小红 胡大胜 黄钧关键词:禾花鲤 铜绿假单胞菌 病原分离与鉴定 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毒力基因检测与克隆 为探明罗非鱼无乳链球菌所携带毒力基因种类对其致病力的影响,以从广西各地患病罗非鱼中分离得到的无乳链球菌为材料,通过对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测定试验菌株的致病力,PCR 检测供试菌株的cfb、cpsE 和sip 3 种毒力基因... 龙苏 韩书煜 黄艳华 牛志伟 胡大胜 刘杰 黄钧关键词: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毒力基因 致病力 克隆 3种中草药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抑菌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2016年 通过在知网、维普、万方、读秀等数据库搜索有关中药对无乳链球菌抑菌效果的相关文章,采集数据,使用Ren Man 5.3进行Meta统计分析,评价大黄(Rheum)、五倍子(Rhus chinensis)、黄连(Coptis chinensis)3种中草药对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的体外抑菌效果,为中药防治无乳链球菌的筛选和复方的配制提供科学的参考。研究共纳入相关文献2篇,经过Meta统计分析,3种中药的体外抑菌效果为:黄连>大黄、黄连>五倍子、五倍子>大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敏感分析结果稳健。研究结果表明3种中草药对无乳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大小为:黄连>五倍子>大黄,这一结果需要在养殖过程中进一步验证。 牛志伟 范华龙 龙苏 黄钧 朱厚发 黄国成 梁静真关键词:中药 无乳链球菌 抑菌效果 META分析 一例南方大口鲶烂尾病病原阪崎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3 2015年 从患烂尾病南方大口鲶的肝脏和心脏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株DKN01,经API 20NE系统鉴定结果为阪崎肠杆菌。2次人工感染试验结果,DKN01对试验鱼的致死率在60%以上,是南方大口鲶烂尾病病原菌。该菌对复达欣、菌必治等8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青霉素G、复方新诺明等7种药物不敏感。 刘杰 韦斯祺 刘斌 牛志伟 龙苏 梁静真 黄钧关键词:南方大口鲶 烂尾病 阪崎肠杆菌 药敏试验 黄沙鳖致病性温和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毒力基因检测 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明确广西不同养殖区域患病黄沙鳖的病原菌及其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黄沙鳖细菌性疾病的有效防控及病原菌毒力监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常规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通过16S r RNA基因序列确定其系统发育地位,并以PCR检测病原菌的6种毒力基因。[结果]从广西6个养殖区10个黄沙鳖养殖场的病样中分离获得10株病原菌,经API 20NE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和16S r RNA基因鉴定均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与Aeromonas sobria ATCC43979亲源关系最近(同源性达99.5%~99.9%)。6种毒力基因中hly、Aer和Alt基因的阳性检出率为100%,Act基因为90%,ahal和ahp基因为80%。病原菌株的毒力基因型共有4种,其中,hly^+Aer^+Alt^+Act^+ahal^+ahp^+是主要毒力基因型(占70%),其余3种毒力基因型分别是hly^+Aer^+Alt^+Act^-ahal^+ahp^-、hly^+Aer^+Alt^+Act^+ahal^-ahp^+和hly^+Aer^+Alt^+Act^+ahal^-ahp^-,各占10%。[结论]hly和Aer基因是黄沙鳖源温和气单胞菌的主要毒力基因,而Alt、Act、ahal和ahp基因对其致病力起协同作用,即在所检测的6种毒力基因中若只缺失Alt、Act、ahal和ahp基因中的1~2种对黄沙鳖源温和气单胞菌致病力影响不明显。 农新闻 黄艳华 龙苏 梁静真 牛志伟 刘杰 米强 黄钧关键词:黄沙鳖 温和气单胞菌 毒力基因 黄颡鱼暴发性流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其3种毒力基因检测 被引量:16 2015年 为查明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菌及其3种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以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人工感染试验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API 20NE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细菌鉴定,PCR扩增法检测病原菌的3种毒力基因。结果显示,从发病症状典型的黄颡鱼肝脏中分离到1株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GXGP1,与嗜水气单胞菌标准株ATCC 7966T的同源性为99.9%,对黄颡鱼有很强致病力,是引起黄颡鱼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菌,该菌携带有Aer、hly和ahp 3种毒力基因。 刘杰 龙宜楠 黄钧 梁静真 胡大胜 龙苏 牛志伟 彭亚 植淇业罗非鱼套肠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5 2015年 从疑似套肠病的罗非鱼进行细菌分离,人工感染试验确定病原菌后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从患套肠罗非鱼的肝脏和心脏共分离到2株病原菌LZLF01和LZLF02,API 20NE鉴定结果,2株病原菌均为嗜水气单胞菌。该病原菌对复达欣、先锋霉素VI、菌必治等21种抗生素敏感,对苯唑青霉素和青霉素G耐药。 邓小红 牛志伟 龙苏 刘杰 胡大胜 黄钧 曾桂忠关键词:罗非鱼 嗜水气单胞菌 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