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帅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土壤
  • 2篇山地
  • 2篇输水系统
  • 2篇水肥
  • 2篇土壤渗透
  • 2篇丘陵
  • 2篇丘陵山地
  • 2篇灌溉
  • 2篇灌溉用水
  • 2篇肥料
  • 1篇亚热带
  • 1篇亚热带森林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实时荧光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碳循环
  • 1篇土壤固碳
  • 1篇土壤碳

机构

  • 4篇浙江农林大学

作者

  • 4篇邵帅
  • 3篇徐秋芳
  • 2篇秦华
  • 2篇曾松伟
  • 1篇刘茗

传媒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亚热带4种典型森林植被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及数量特征被引量:15
2021年
为研究亚热带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固碳微生物特征及其影响因子,选取毛竹林(Moso banboo groves)、阔叶林(Broad-leaved forest)、杉木林(Chinese fir forest)和马尾松林(Masson pine forest)等4种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以cbbL为固碳细菌指示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和MiSeq高通量测序为研究手段。结果表明,4种林分土壤的细菌16S rRNA基因和固碳细菌cbbL基因丰度范围分别是5.40×10^(10)~2.81×10^(11) copies·g^(-1)干土和4.55×10^(8)~3.53×10^(9) copies·g^(-1)干土,其中毛竹林显著高于其他三种林分(P<0.05);基因丰度显著关联的环境因子是阔叶林土壤的有效磷、不同土层的pH(P<0.05)。杉木林土壤固碳细菌多样性显著低于其他3种林分(P<0.05),其亚表层土壤高于表层(P<0.05);双因子分析表明,林型、土层之间土壤固碳细菌多样性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所有土壤具有相似的优势属但相对丰度不同,其中毛竹林和杉木林土壤的甲基化石油杆菌属(Methylibium)和诺卡菌属(Nocardia)占比明显高于阔叶林和马尾松林。冗余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林分土壤pH、土壤有机碳、有效磷、全氮差异是影响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特征形成的主要因素。综上,4种植被对土壤固碳微生物数量及群落结构多样性影响明显,从土壤理化性质、固碳细菌基因丰度、多样性以及结构特征等多维度结果证明,毛竹林对土壤肥力以及固碳细菌影响效果最好,固碳微生物对毛竹林土壤有机质积累贡献大于阔叶林,定量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刘茗曹林桦刘彩霞梁辰飞秦华秦华邵帅邵帅
关键词:亚热带森林实时荧光定量PCR
一种无水源丘陵山地的水肥一体化装置及应用技术
本发明涉及水肥一体化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无水源丘陵山地的水肥一体化装置及应用技术,集雨蓄水机构通过集水凹面和蓄水箱配合收集存储雨水作为灌溉用水,水肥混合机构是有储肥管(PVC管)镶嵌安装于岩棉内组合而成,岩棉将储肥管上的...
徐秋芳曾松伟邵帅余骋博江秉红邓玉娟
文献传递
不同类型菌根对土壤碳循环的影响差异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21年
菌根是陆地生态系统植物与土壤间物质相互转移的桥梁,通过影响凋落物分解、土壤团聚作用、根系分泌物等作用于土壤碳循环过程。不同类型菌根存在生理功能差异,其中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ECM)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是目前已知分布最广泛的菌根类型。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类型菌根通过宿主光合产物的分配影响土壤有机碳输入;通过代谢产物及缠绕作用的差异影响土壤有机碳稳定;通过调控凋落物分解特征及菌根真菌和微生物相互作用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为了深入了解ECM和AM影响土壤碳循环过程及其关键调控因素,本研究主要从4个方面综述了不同类型菌根对土壤碳循环的影响并深入探讨其中的影响机制:不同菌根宿主向菌根提供碳源和凋落物数量等光合产物分配过程差异;不同菌根的碳汇功能及对土壤团聚体形成的影响;不同优势菌根生态系统中凋落物分解、激发效应、土壤呼吸等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差异;不同优势菌根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积累能力及相应的微生物群落差异。最后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旨在为“碳中和”背景下如何依托菌根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金文豪邵帅陈俊辉秦华
关键词:外生菌根丛枝菌根土壤碳循环土壤团聚体
一种无水源丘陵山地的水肥一体化装置及应用技术
本发明涉及水肥一体化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无水源丘陵山地的水肥一体化装置及应用技术,集雨蓄水机构通过集水凹面和蓄水箱配合收集存储雨水作为灌溉用水,水肥混合机构是有储肥管(PVC管)镶嵌安装于岩棉内组合而成,岩棉将储肥管上的...
徐秋芳曾松伟邵帅余骋博江秉红邓玉娟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