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脑损伤
  • 3篇颅脑
  • 3篇颅脑损伤
  • 3篇脑出血
  • 3篇高血压
  • 3篇出血
  • 2篇外科
  • 2篇高血压脑出血
  • 1篇动力学改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系统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尿酸
  • 1篇血尿酸水平
  • 1篇血压
  • 1篇血液动力
  • 1篇血液动力学
  • 1篇血液动力学改...
  • 1篇血肿

机构

  • 6篇合肥市第三人...
  • 2篇安徽省合肥市...

作者

  • 8篇陶小虎
  • 3篇王贵春
  • 2篇朱光宇
  • 2篇曹永胜
  • 1篇王翠萍
  • 1篇陈丹
  • 1篇王宝春
  • 1篇胡中桂
  • 1篇周晓秋

传媒

  • 3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4
  • 1篇200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颅脑损伤后脑梗死2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2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时按GOS评定预后,本组22例,7例恢复良好,中残7例,重残3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4例。结论外伤性脑梗死机制复杂、并发症多,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将有助于提高外伤性脑梗死的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金传兵陶小虎王贵春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梗死
中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38例诊治体会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中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中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的临床诊断和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及颈椎CT检查,29例患者行颈髓MRI检查;头颅CT均有异常发现,颈椎CT异常33例;颈椎CT正常,颈髓MRI异常5例。结论中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的患者可在行头颅CT检查的同时行颈椎CT检查并及时行颈髓MRI检查,尽早明确诊断,以免不当护理造成进一步颈椎或颈髓的损伤,同时又能明确无放射影像异常的颈髓损伤。
王贵春方经宏朱光宇陶小虎
关键词:中重型颅脑损伤颈椎损伤颈髓损伤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早期CT诊断
2004年
周晓秋王宝春陶小虎
关键词:脑损伤脑内血肿计算机体层成像
血尿酸水平在不同年龄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表达及意义
2018年
目的初步探讨血尿酸水平在不同年龄阶段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进行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41例,分为青年组(36例)、中年组(53例)、老年组(52例)。采用免疫法检测外周血中尿酸,对各组的尿酸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青年组血尿酸水平(402.05±174.23umol/L)明显高于中年组(294.14±95.09umol/L)和老年组(294.55±93.39umol/L),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尿酸水平与青年高血压性脑出血密切相关。
陈丹陶小虎金传兵曹永胜
关键词:尿酸高血压性脑出血年龄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疗效并探讨影响手术疗效与预后的各种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将病例分为早期组、延期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预后各项指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术前GCS评分较高、年龄较小、血肿量较小者预后较好。两组间患者术后半年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机的把握、术前GCS评分、年龄、瞳孔是否散大、出血量等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陶小虎
关键词:高血压手术疗效GCS评分
人工硬脑膜修补材料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被引量:15
2012年
背景:人工硬脑膜因资源丰富、易于制备、无抗原性、与下方的脑组织不发生粘连并易于裁剪及缝合等特点被广泛应用。目的:综述人工硬脑膜修补材料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及维普数据库有关人工硬脑膜治疗颅脑缺损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人工硬脑膜,硬脑膜修补,颅脑损伤"。检索文献量总计146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3篇。结果与结论:在硬脑膜缺损修补方面,过去多采用自身组织修复,但由于其取材来源局限,并可能造成新的创伤,增加患者苦痛等缺点使其在临床运用有一定的局限。所以对于小的缺损,可以采用自体组织如肌筋膜等进行修复,而对于大面积硬脑膜缺损的修补,往往需要采用人工硬脑膜替代材料。在神经外科,用替代材料修补缺损的硬脑膜对于维持解剖学的完整和保护脑组织是十分必要的。人工硬脑膜在修补硬脑膜缺损的实际应用中比自体膜有更大优越性。但由于其存在组织相容性等不可避免的缺点,硬脑膜修复材料仍需进一步研究。
陶小虎
关键词:人工硬脑膜硬脑膜修补颅脑损伤神经外科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以来我科经手术治疗46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作一总结。结果按ADL分级:I级5例、II级10例、III级13例、IV级13例、V级1例。死亡11例。结论及时、合理的外科手术可提高患者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曹永胜陶小虎王贵春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颈动脉系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改变的临床意义
2000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系统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改变对脑血管病、脑外伤、脑供血不足及脑肿瘤的临床意义,以及监测对高血压降压过程中降压过度对脑供血的影响。方法:应用无创伤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分析仪(CBA)检测 1000例相关患者的脑血管之入口颈动脉的血流速、流量及压力等结合临床分析。结果:脑梗塞、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颅脑损伤及脑血管痉挛(CVS)等具有量化性指标的诊断价值,对病情恢复及预后估计都具有重要意义。结论:CBA可以弥补CT、MRI、DSA和TCD之不足,在反映脑血管质地、调节功能、脑内微循环等方面优于TCD;还可作为对高血压患者防止降压过度致脑供血不足的监测。
方经宏朱光宇陶小虎王翠萍胡中桂
关键词:颈动脉系统血液动力学脑血管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