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玲
- 作品数:29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鞍山师范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 列宁依法治国思想的当代启示
- 2015年
- 列宁依法治国思想是他在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列宁依法治国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保障人民民主、坚决实施宪政、完善法律体系、严格执行法律、加强权力监督、处理党与法的关系。列宁依法治国思想对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启示:依法治国的政治前提——人民民主,依法治国的先决条件——完善法律体系,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强化权力监督。
- 刘博识徐金玲隋立双
- 关键词:依法治国列宁人民民主
- 论“依宪治国”在依法治国中的核心作用
- 2015年
-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法治的最高标准是宪法至上,依法治国需要强大的宪法支持。当前我国执行宪法时,存在公民宪法意识缺乏、宪法修改易受政策因素左右、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监督机制和制度匮乏等问题。加强宪法实施要从宣传和培养宪法意识、健全和完善宪法适用渠道、建立违宪审查机制和树立宪法权威等方面着手,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之路。
- 刘博识徐金玲隋立双
- 关键词:依宪治国依法治国
- 永无终点的理论追寻——关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后现代理论的思考
- 2015年
-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作为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其理论探索自始至终都彰示着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他通过总体性的传承、辩证法的反思诠释了自己的"辩证马克思主义",进而期冀实现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超越。他的总体性、辩证法思想对我们寻找哲学发展之路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 刘博识徐金玲隋立双
- 关键词:新马克思主义后现代理论
- 列宁依法治国思想对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的启示
- 2015年
- 列宁依法治国思想是在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列宁坚持用依法治国思想建设国家,明确指出:“假如我们拒绝用法令指明道路,那我们就会是社会主义的叛徒。列宁依法治国思想丰富,对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由于斯大林主义、苏联解体等诸多因素影响,列宁依法治国思想一直被误解。
- 刘博识徐金玲隋立双
- 关键词:依法治国思想列宁社会主义国家俄国十月革命斯大林主义法治建设
- 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核心
- 2015年
- 法治的最高标准是宪法至上,依法治国必须要有强大宪法为后盾。当前我国存在公民宪法意识缺乏、宪法修改不够严谨、相关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监督机制匮乏等问题。依宪治国建设要从宣传和培养宪法意识、健全和完善宪法适用渠道、建立违宪审查机制和树立宪法权威等方面着手,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依法治国之路。
- 刘博识徐金玲隋立双
- 关键词:依宪治国依法治国
- 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反思被引量:1
- 2015年
- 信仰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动力和支柱。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形势不容乐观,出现信仰迷失、混乱、弱化等现象。从根源上看,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是受到世界信仰危机、社会现实生活变化、历史思想反作用等因素影响。解决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通过彰显人文关怀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加强青少年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等方面着手,走出信仰危机困境。
- 刘博识徐金玲隋立双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
- 理性实践下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
- 2015年
-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要坚持理性实践,在变革理性思维中突破二元思维的局限,关注人本的内在向度,领悟生存的真正含义;在价值取向意义转变中认清价值原点和价值终点,将意义追寻转向为意义赋予;以安身立命的终极寄托领悟终极形上之道,在深度反问人生意义下自觉履行社会道义,通过理性实践思维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真正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 刘博识徐金玲隋立双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
- 基于菲涅尔公式测量折射率的实验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菲涅尔公式测量折射率的实验装置,包括实验平台、固定架、样品槽、激光笔、CCD摄像头及计算机;所述固定架和样品槽设于实验平台上,样品槽用于盛放待测的固体或液体;激光笔通过固定架设置在样品槽的外上方,C...
- 张杨赵辉徐金玲修畅
- 析“依宪治国”在依法治国中的核心作用
- 2015年
-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法治的最高标准是宪法至上,依法治国需要强大宪法的支持。当前我国执行宪法时,存在公民宪法意识缺乏、宪法修改易受政策因素左右、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监督机制和制度匮乏等问题。加强宪法实施要从宣传和培养宪法意识、健全和完善宪法适用渠道、建立违宪审查机制和树立宪法权威等方面着手,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之路。
- 刘博识徐金玲隋立双
- 关键词:依宪治国依法治国
- 不容忽视的道德底线关注——关于青少年底线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 2014年
- 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一直实行道德理想主义教育,由于内容过于理想化脱离了实际。应针对青少年所处的环境和特点实行底线道德教育。当前青少年底线道德存在诸多问题,需从底线道德教育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制度规范、教育方式等方面着手,提高青少年底线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 刘博识徐金玲
- 关键词:青少年教育底线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