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全华

作品数:31 被引量:167H指数:7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免疫
  • 10篇肿瘤
  • 10篇组织化学
  • 9篇免疫组织
  • 9篇免疫组织化学
  • 8篇病理
  • 6篇细胞
  • 6篇抗原
  • 5篇腺癌
  • 5篇癌组织
  • 5篇CD15
  • 5篇CD15抗原
  • 4篇粘附
  • 4篇粘附分子
  • 4篇乳腺
  • 4篇乳腺癌
  • 4篇细胞粘附
  • 4篇细胞粘附分子
  • 4篇分子
  • 3篇蛋白

机构

  • 31篇第二军医大学
  • 7篇解放军第25...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251...

作者

  • 31篇李全华
  • 12篇谷化平
  • 12篇尚培中
  • 7篇马大烈
  • 7篇郑青渝
  • 7篇黄玲
  • 5篇胡海霞
  • 5篇苏红
  • 5篇龚志锦
  • 4篇郑唯强
  • 3篇魏建丽
  • 3篇富克远
  • 2篇詹洲
  • 2篇倪灿荣
  • 2篇修先伦
  • 2篇禹宝庆
  • 2篇张少成
  • 2篇葛绳德
  • 2篇李春光
  • 2篇王景明

传媒

  • 8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中国组织化学...
  • 2篇中华泌尿外科...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癌症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胃肠病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华整形烧伤...

年份

  • 7篇2000
  • 12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4篇1996
  • 2篇1995
  • 3篇1994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胆囊癌组织中CD15抗原的定量研究
2000年
目的 探讨 CD15抗原的表达及含量与胆囊癌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微波 - L SAB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技术 ,检测 45例胆囊癌、17例胆囊腺瘤和 1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 CD15抗原表达及含量。结果  CD15抗原表达阳性率及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值 ,在胆囊癌中显著高于胆囊腺瘤和慢性胆囊炎 (P<0 .0 5 ,P<0 .0 1) ;胆囊癌 、 级显著高于 级 (P<0 .0 5 ,P<0 .0 1) ;有转移的肿瘤显著高于无转移的肿瘤 (P<0 .0 2 5 ,P<0 .0 1)。结论  CD15抗原表达与胆囊癌的发生、细胞增殖、分化和转移相关。对判断胆囊癌的恶性程度、预测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谷化平尚培中李全华苏红李宏伟
关键词:胆囊肿瘤CD15抗原免疫组织化学
AB-P一MY显示羊水栓塞、吸入鳞状上皮和粘液物质的快速双重组织化学染色法被引量:4
1994年
AB-P一MY显示羊水栓塞、吸入鳞状上皮和粘液物质的快速双重组织化学染色法龚志锦,戴益民,李全华,郑唯强,詹洲为了在病理组织中,能够可靠地快速证明羊水栓塞、吸入鳞状上皮及其它有形成分,我们在用Alcianblue和Phloxine对组织作用后,发现选...
龚志锦戴益民李全华郑唯强詹洲
关键词:羊水栓塞组织化学染色法
C-erbB-2和组织蛋白酶D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2000年
目的:研究C-erbB-2 和组织蛋白酶D(Cath-D)表达与食管癌分级、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以及C-erbB-2表达与Cath-D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微波-SP免疫组化法,检测65 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erbB-2 和PCNA 表达水平。结果:在食管癌中C-erbB-2 和Cath-D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8% 和64.6% 。C-erbB-2 和Cath-D表达均与肿瘤分级、浸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相关。C-erbB-2 表达与Cath-D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erbB-2 和Cath-D是食管癌高度恶性和预后不良的重要生物学指标。食管癌C-erbB-2 和Cath-D表达具有相互协同作用可能。
谷化平尚培中李全华苏红
关键词:食管肿瘤C-ERBB-2蛋白组织蛋白酶D
Cox模型在乳腺癌临床病理学预后分析中的应用
1995年
应用半参数方法Cox模型并借助电子计算机,对85例具有随访资料的乳腺癌患者的组织学分级、分型、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sNOR)、核形状因子(FF)、年龄、p53癌基因蛋白、DNA倍体、雌激素受体(ER)、核增殖抗原(PCNA)等11个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经筛选进入Cox模型中与预后有关的指标为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FF、ER与PCNA,经统计学处理,该Cox模型的Score值为44.743,P<0.0001,具有非常显著意义。因而根据该Cox模型及有关统计学公式,可较客观而又正确地评估有关指标的相对危险度,并可由绘制的生存曲线图求得某一指标在一定时间内的生存率。
郑唯强詹镕洲龚志锦李全华黄丽娟
关键词:COX模型临床病理学预后乳腺癌
应用国产半导体制冷机制作冰冻切片的经验
1996年
应用国产半导体制冷机制作冰冻切片的经验李全华,龚志锦关键词冰冻切片;组织学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361.2临床病理快速诊断是外科医生决定手术范围的重要依据,而冰冻切片是作好病理诊断的主要步骤。1989年1月至1994年7月我们应用改进的国产半导体...
李全华龚志锦
关键词:冰冻切片病理组织学
CD15和nm23/NDPK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5
1999年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细胞粘附分子CD15、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的表达与肾癌转移、分期的关系,探讨两者表达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60例均为手术切除的肾癌标本。病理:透明细胞癌27例,颗粒细胞癌15例,混合细胞癌10例,乳头状癌8例。标本经10%福...
谷化平尚培中胡海霞王景明李全华
关键词:肾癌CD15NM23/NDPK免疫组织化学
CD_(15)抗原在癌前期病变和胃癌中的表达及与PCNA的相关性研究
1999年
谷化平尚培中胡海霞李全华
关键词:CD15抗原PCNA癌前期病变肠上皮
湿润烧伤膏抗感染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3
1994年
我们采用大鼠20%Ⅲ度烫伤创面接种绿脓杆菌 ATCC-27853作为实验治疗模型,旨在评价湿润烧伤膏外用治疗烧伤的防治感染功效。于接种绿脓杆菌后10分钟、8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开始外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并以1%的 Ag-SD 霜,1.2%的 Ag-FLX 霜和基础霜剂作为对照。治疗48小时后送血培养,痂下细菌计数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此作为评价指标。4种外用药物在体外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做抑菌试验,结果表明,Ag-FLX 抗菌作用和疗效最强,Ag-SD 次之,而湿润烧伤膏的各项指标和基础霜剂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说明湿润烧伤膏在防治烧伤感染方面几乎没有作用。
杨勇葛绳德霍正禄胡云风孙家玲富克远李全华王靖
关键词:湿润烧伤膏烧伤
细胞粘附分子CD15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与癌转移的关系被引量:5
1999年
目的与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细胞粘附分子CD15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结果CD15在前列腺癌中有较高表达,阳性率为73.3%。CD15表达阳性率在低分化癌和未分化癌显著高于高分化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0.05),C~D期显著高于A期和B期(P<0.01和0.025)。结论CD15表达在前列腺癌的细胞增殖、分化、转移和临床进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对判断肿瘤恶性程度、预测生物学行为和评估预后是一项良好指标。
谷化平胡海霞尚培中尚培中李全华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细胞粘附分子肿瘤转移
细胞粘附分子CD1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定量研究被引量:14
1999年
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对临床乳腺癌组织进行细胞粘附分子CD15表达及定量检测,研究乳腺癌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状况与CD15的关系,旨在为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和临床防治的研究探索新的途径。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为我院和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作...
谷化平尚培中胡海霞李全华李春光
关键词:乳腺癌细胞粘附分子CD15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