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阮园

作品数:5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疗效
  • 2篇肥胖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闭塞
  • 1篇动脉闭塞性
  • 1篇动脉闭塞性疾...
  • 1篇多囊
  • 1篇多囊卵巢
  • 1篇多囊卵巢综合
  • 1篇多囊卵巢综合...
  • 1篇性疾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形
  • 1篇血管成形术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抵抗
  • 1篇影响因素

机构

  • 5篇江苏省中医院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阮园
  • 2篇余江毅
  • 2篇叶丽芳
  • 1篇汪涛
  • 1篇刘苏
  • 1篇张舒
  • 1篇徐亮
  • 1篇施荣伟
  • 1篇刘敬顺
  • 1篇贾佳
  • 1篇邵鑫
  • 1篇孙心怡
  • 1篇顾建平
  • 1篇王丽娟
  • 1篇徐小萍
  • 1篇周静波
  • 1篇徐巍龙
  • 1篇王佳颖

传媒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发育医学电子...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三黄汤加减治疗痰湿热结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观察三黄汤对痰湿热结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5例痰湿热结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均采用二甲双胍口服,中药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三黄汤颗粒并随症加减口服,进行3月的疗效观察。对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性激素水平、体质量及胰岛素抵抗代谢指标等进行分析。结果加用中药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性激素水平、月经周期恢复、体质量和胰岛素抵抗指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加用三黄汤加减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药对照组。
叶丽芳邵鑫刘苏徐巍龙阮园邢莹王林杰顾春艳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胰岛素抵抗
长春胺衍生物Vin24通过Bcl-2/Bax/Caspase3通路改善糖尿病小鼠周围神经病变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长春胺衍生物Vin24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小鼠病理症状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8周龄雄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长春胺给药组和Vin24给药组。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50 mg·kg^(-1))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6周后开始给药。30只18周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长春胺给药组和Vin24给药组,10只同窝阴性小鼠作为对照组。给药组每天灌胃长春胺(30 mg·kg^(-1))或Vin24(46.8 mg·kg^(-1)),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持续4周。通过检测机械异位痛觉和热痛觉阈值来评价小鼠感觉功能。利用激光散斑成像仪检测小鼠外周血流量。取足垫表皮组织进行PGP9.5免疫荧光染色评价表皮内神经纤维(IENF)密度;提取原代背根底神经节(DRG)神经元进行β-tubulinⅢ免疫荧光染色评价DRG神经元突起生长情况。此外,取DRG组织进行ATF3免疫荧光染色以及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Cleaved-Caspase3和Caspase3的蛋白水平来评价DRG神经元凋亡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Vin24给药组小鼠的机械异位痛和热痛觉阈值降低(P<0.01,P<0.001),外周血流量增加(P<0.001);IENF密度增加(P<0.05,P<0.01),DRG神经元突起生长得到改善(P<0.001)。荧光染色结果显示,Vin24给药后小鼠DRG组织中神经元凋亡标记物ATF3的表达减少(P<0.01,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抗凋亡蛋白Bcl-2的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促凋亡蛋白Bax和Cleaved-Caspase3的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长春胺衍生物Vin24通过调控Bcl-2/Bax/Caspase3通路,抑制Cleaved-Caspase3的激活,降低神经元的凋亡水平,从而减轻DRG神经元损伤,改善糖尿病小鼠周围神经病变。
黄玉洁阮园王佳颖
火把花根片与厄贝沙坦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比较火把花根片与厄贝沙坦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收集糖尿病肾病临床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两组分别给予厄贝沙坦片和火把花根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ACR)、24 h尿蛋白定量(UTP)、肝肾功能、血脂、血常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尿ACR、UTP均明显下降(P<0.01),而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TC、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火把花根片较厄贝沙坦片明显降低糖尿病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水平,治疗效果更优。
周静波王丽娟孙心怡阮园余江毅徐亮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火把花根厄贝沙坦疗效
南京市中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青少年单纯性肥胖患病率,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2016年10月,以南京市中学的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选市区及郊区各一个区域,纳入共14所中学,将所选学校全部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8695例。设计"青少年肥胖危险因素问卷调查表",调查学生基本情况、父母情况、饮食情况、运动情况、夜眠情况等,并对学生的身高、体重、腰围进行测量。采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作为结局变量,将学生分为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分析超重及肥胖的影响因素。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有效问卷8522份(98.01%,8522/8695),超重及肥胖共1966例(23.07%,1966/8522)。男生与女生组的超重率、肥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生肥胖率高于高中生(P<0.05),两组间超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肥胖的中学生中,11项指标的比例高于正常体重组,3项指标的比例低于正常体重组(P<0.05)。以上述1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以是否有超重或肥胖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吃早餐(OR=2.306)、父亲未接受过正规教育(OR=1.277)、母亲未受过正规教育(OR=1.196)、祖父母均肥胖史(OR=1.131)、父母均肥胖史(OR=1.113)、出生体重≥4000 g(OR=1.113)为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每天吃蔬菜/水果的数量在5种及以上(OR=0.958)为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南京市中学生超重、肥胖的现状较为严峻。家庭遗传、出生体重较高、不吃早餐等因素与超重肥胖密切相关,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及饮食习惯是干预肥胖的有力措施。
贾佳施荣伟郑凯刘敬顺刘泽萱张舒阮园叶丽芳徐小萍
关键词:中学生超重肥胖影响因素
介入治疗糖尿病足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采用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2月至2014年至3月收治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介入组20例和保守组20例,均以膝下段动脉病变为主。两组均采用饮食控制、胰岛素强化治疗和抗血小板、扩血管、活血等常规治疗。介入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加长球囊行膝下动脉球囊扩张术。比较两组治疗后1周症状改善及多普勒超声踝肱指数(AB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随访1周,介入组技术成功率90.0%(18/20),术后间歇性跛行距离增加发生率高于保守组(80.0%vs 40.0%,P<0.01);患肢麻木减轻或消失、皮温上升、疼痛缓解等症状改善发生率分别为65.0%、85.0%和85.0%,较保守组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肢ABI比较,介入组由术前的0.48±0.16升至术后的0.87±0.14(P<0.01),对照组由术前的0.49±0.19稍许上升为术后的0.50±0.11(P>0.05),介入组术后明显高于保守组治疗后(P<0.01)。介入组未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糖尿病足创伤小、并发症少,近期疗效确切。
阮园余江毅顾建平汪涛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膝下动脉血管成形术介入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