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鑫
-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新泰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经阴道手术与经腹手术摘除子宫肌瘤分析对比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分析观察腹腔镜、经阴道手术与经腹手术摘除子宫肌瘤不同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12月-2013年5月之间由于子宫肌瘤而入院治疗的女性患者99例,随机划分为3组,A组患者接受的是腹腔镜下手术摘除子宫肌瘤治疗,B组患者接受的是经阴道手术摘除子宫肌瘤治疗,C组患者接受的是经腹手术摘除子宫肌瘤治疗。对比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情况,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分析,判断腹腔镜、经阴道手术与经腹手术摘除子宫肌瘤的疗效。结果 3组临床数据对比,发现经阴道手术术中时间最短,然后是经腹和腹腔镜手术。出血状况方面,经阴道最少,其次腹腔镜手术,最后是开腹手术。体温恢复时间经阴道组和腹腔镜组时间均要短于开腹手术的患者。术后的恢复,经阴道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均要优于开腹组患者。结论腹腔镜、经阴道手术与经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各有其优点和缺点,经腹手术时间短,但是创伤大,恢复较慢;而腹腔镜和经阴道手术的患者则创伤小,恢复快,但是术时长。3种方法各有不同,尤其特定的适应证。
- 张鑫
- 关键词:腹腔镜经阴道手术经腹手术子宫肌瘤
- 经阴道与经腹腔镜行良性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对比经阴道和经腹腔镜两种途径进行良性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良性卵巢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经阴道卵巢囊肿剥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40例,经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的患者44例,通过分析两组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阴道组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较腹腔镜组患者短,而住院费用也较低,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术中平均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术后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在术后1个月就能恢复日常的活动,而经阴道的患者手术切口愈合均较好。结论经阴道行良性卵巢囊肿剥除术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式。
- 张鑫
- 关键词:阴道腹腔镜良性卵巢囊肿卵巢囊肿剥除术临床疗效
- 血管周围间隙钝性分离法在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采用血管周围间隙钝性分离法切除盆腔淋巴结的手术方法及其意义。方法选择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采用腹腔镜下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先行钝性分离盆腔血管周围各个间隙,将盆腔内重要脏器如输尿管、肠管等推离,再打开盆腔内血管鞘膜切除盆腔各组淋巴结。观察盆腔淋巴结切除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淋巴结总数、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无血管、输尿管、膀胱、肠管及神经等损伤。手术时间为(83.2±20.4)min,出血量为(60.4±15.3)m L,盆腔淋巴结切除数为(16.2±3.1)个。术后24~48 h均下床活动。结论腹腔镜下钝性分离盆腔血管周围间隙清扫盆腔淋巴结术可有效避免盆腔重要脏器、神经及盆腔内大血管的损伤,是治疗子宫内膜癌安全可行、创伤小的手术方法。
- 刘维星节洪梅张鑫李作芬杨帅
- 关键词:腹腔镜血管周围间隙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钝性分离子宫内膜癌
- 阴式病灶切除联合子宫壁修补术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究阴式病灶切除联合子宫壁修补术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新泰市人民医院治疗的86例C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子宫栓塞+清宫手术)及观察组(阴式病灶切除联合子宫壁修补术),各43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术后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卵巢储备功能指标[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β-hCG]、应激指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醛固酮(ALD)、皮质醇(Cor)]、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搏动指数(PI)、]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术后β-hCG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卵巢储备功能指标、应激指标、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FSH、LH高于术前,E_(2)、β-hCG低于术前,但观察组FSH、LH、β-hCG低于对照组,E_(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ACTH、ALD、Cor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EDV、RI、PSV、PI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SP患者采用阴式病灶切除联合子宫壁修补术治疗,效果显著,手术应激反应较轻,对卵巢储备功能影响较小,可调节子宫血流动力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张鑫
- 关键词:剖宫产
- 宫腹腔镜修补术在子宫切口憩室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目的目的分析子宫切口憩室疾病治疗中宫腹腔镜修补术应用价值。方法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接受诊治的子宫切口憩室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4,阴式修补术手术)和研究组(n=44,宫腹腔镜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憩室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结果术后两组子宫切口憩室宽度、深度有显著降低,且经期时间有显著缩短,且研究组改善幅度显著较大(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P>0.05)。结论结论宫腹腔镜修补术能够与阴式修补术治疗效果同等,但宫腹腔镜修补术对经期及憩室改善幅度更加显著。
- 张鑫
- 关键词:并发症发生率
- 中晚期宫颈癌治疗的观察分析
- 2014年
- 目的分析放射治疗和化学介入治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为临床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1月期间由于宫颈癌中晚期而入院治疗的女性患者66例,将这66例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一组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在放射治疗,而另一组患者为试验组,除了放射治疗外,还接受化疗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各项临床数据的对比,分析化疗对辅助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总结讨论。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Ⅲ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试验组要优于观察组,而Ⅳ期患者则无明显差异。结论根据研究我们发现介入治疗仅仅对Ⅲ期患者都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和临床推广使用。
- 张鑫
- 关键词:中晚期宫颈癌介入治疗疗效分析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子宫肌瘤患者疗效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新泰市人民医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74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及观察组(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各37例,对比两组临床指标[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Hb)]、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皮生长因子(EGF)]、相关指标[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性激素水平[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_(2))、孕酮(P)]、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PBAC评分、子宫内膜厚度、Hb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PBAC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均降低,Hb升高,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L-2、TNF-α、EGF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IL-2水平升高,TNF-α、EGF水平均降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R、E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PR、ER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LH、FSH、E_(2)、P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LH、FSH、E_(2)、P水平均降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应用腹腔镜下剔除术联合LNG-IUS治疗,效果显著,可调节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减轻炎症反应,降低LH、FSH、E_(2)、P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张鑫
-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性激素水平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