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刚
- 作品数:24 被引量:100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从基本权利的角度解释美国的联邦集权被引量:2
- 2017年
- 美国联邦宪法的发展过程呈现出联邦权力扩大和加强的趋势。对这个趋势的理解存在一个民主范式,认为其中的规范性动力来自民主。然而,对这个趋势的理解必须联系美国联邦宪法的另一个总体趋势,那就是该宪法从权力规则向权利宪章的发展。美国宪法史的解释也表明,联邦集权的规范性动力正是来自联邦政府同州政府在基本权利保卫者角色上的竞争关系,权力从州向联邦的转移和集中,是以基本权利为中介的,是通过权利的权力集中。基本权利之所以具有这样的枢纽功能,端在于基本权利具有普遍性。从基本权利普遍性的角度出发,联邦制可以被理解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 周林刚
- 关键词:美国宪法基本权利民主
- 超越“合众国”——评哈贝马斯的欧洲宪法论
- 2016年
- 一、不做'山姆大叔的走狗'欧洲的道路,与康德在《永久和平论》中的设想一致。康德指出,大自然存在一项通向和平状态的隐秘计划。在这项计划中,战争作为一种'反社会的社会性',终将使人厌倦战争。另一方面他也认为,商业的联系将使人们不愿运用战争的手段。但更重要的是,只有理性才能找到一种与人的权利相符合的国际秩序。康德为此开出的方案是一种共和国联盟。首先是在国内建构以人的权利为基础的自由体制,然后这些自由的共和国结成联盟。
- 周林刚
- 关键词:共和国战争权利
- 托克维尔的综合
- 2018年
- 一崇明论托克维尔的大作是耐心、节制和审慎的模范,而就其已写出的内容来说,更是一部深思熟虑之作,并且接近于精致。这种耐心、节制和审慎恐怕是作者和传主之间某种精神共振的效果。然而,我还是怀疑崇明带上了更多的自由主义精神。就崇明所刻画的托克维尔来看,他是一位伟大的综合者:他试图以其异教古典理想与基督教精神遗产,矫正现代民主社会非政治化和世俗化两个方向的弊病。
- 周林刚
- 关键词:托克维尔自由主义政治共同体
- 八二宪法与新宪法观的生成被引量:10
- 2012年
- 八二宪法代表着人民共和国宪法史上的一次深刻转变,对此,似乎不应提出重大的异议。但对这一转变的内涵却有必要加以澄清。这种转变不能单纯从政策学或所谓的基本路线的角度来识别,还有一个比政策或路线更为基础的形式维度。
- 周林刚
- 关键词:宪法观政策学法史异议
- 作为基本法的《共同纲领》——1949年“建国”的正当性原理及其宪法意义被引量:10
- 2018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连续性应当被理解为一个宪法学课题。无论是从制宪权的内容还是从制宪权主体的角度出发,既有的宪法理论都没有能够妥当地说明这种连续性。这种连续性需要从1949年"建国"的正当性原理当中去寻找。以新政治协商会议及其通过的《共同纲领》为集中体现的建国行动,包含了一项以人民的名义向人民作出的政治承诺,即未经人民正式选举产生的新政协代行正式人民代表的职权,目的是为了正式的人民代表能够在不远的将来无拘束地自由出场,以便自由地制定出正式的宪法。这个原理可以被称为新中国宪法史中的基本法。
- 周林刚
- 关键词:基本法
- 对表象的统治:马基雅维里的新君主及其限制
- 2014年
- 马基雅维里《君主论》中表述了一种现代的政治学说。这一学说的核心在于将政治理解为人间事物的总体性。新君主的视角是兼具君主与民众二者的总体视角,其欲望也是超越任何具体对象的事物的总体,那就是人间事物的好的秩序。为此,君主将其基础奠立在民众的基础之上,同时又超越民众。其理性并非某种特殊的理性,而是各种理性的综合物,或曰理性的理性。然而,马基雅维里并没有完全贯彻这一政治的概念,而是让他的君主通过操纵民众给定的道德世界来塑造他与其民众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对他们的治理。这种治国术与其政治的概念是不匹配的。
- 周林刚
- 关键词:马基雅维里君主论总体性
- 宪法概念的变革——从《共同纲领》到“五四宪法”被引量:10
- 2013年
- 从宪法学的角度看,从《共同纲领》到五四宪法的发展,包含着有关宪法概念的一个重大转变。这一发展过程体现了从敌我区分迈向宪法共同体的某种尝试,但由于它激进地质疑了主观权利的观念,因此,实际上是把敌我区分内在化了。与此矛盾的过程相适应,宪法也经历了从契约到公意、从公意到卡里斯玛、从规范到指南的变化。最终,一种无法从传统规范理论的层面予以理解的宪法类型被确立下来。
- 周林刚
- 关键词:共同纲领五四宪法社会契约公意
- 法典的“后院”与“前厅”——从《清华法学》“法典化研究”专辑说起
- 2006年
- 这一辑“法典化研究”专号的用意,似乎想要容纳尽量丰富的观察视角,所以,所刊文章关系到法典化的“先进”国家与后发困家,关系到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作者们或者在法典化的文化与政治因素落脚,或者在法典化的技术与学术史着墨,抑或从法典化面临的现状、历史与可展望的前景进入。用编者的活说,这一番比较法的努力,“古今观照,东西镜鉴,皆奏追本溯源之功”。检视各篇,其意可证。
- 周林刚
- 关键词:法典化专辑普通法系政治因素
- 立法官僚的兴起与封闭——以1979年~2010年全国人大立法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1
- 2011年
- 马克斯·韦伯认为,官僚制一旦完全得到确立,就会成为最难以摧毁的社会结构。如果我们将文革理解为毛泽东有意识地摧毁文官系统以期延续无产阶级革命的尝试,那么,这段历史正好从另一个角度无可辩驳地佐证了韦伯的这个论断,因为这一尝试支付的成本实在太高。文革之后,文官系统很快重新建立起来。
- 白龙周林刚
- 关键词:人大立法官僚制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斯有意识
- “敌意”的政治学:关于《利维坦》的思索
- 2017年
- 一、引言:敌人与敌意敌人(enemy)总是与敌意(hostility)相关。敌人可以是被确定了敌意的他者。当这个他者被认为持有敌意,并且有将敌意付诸实行的现实可能性时,他就成为敌人。把根本缺乏采取敌对行动之能力或现实可能性的人当作敌人,若不是出于对客观情势的误解,就是出于精神错乱。不过,对于人来说可悲的是,这类现实可能性本身是感知的结果,是某种想象,因此,'精神错乱'与错误认识近似。
- 周林刚
- 关键词:敌意敌人错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