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英
- 作品数:9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孩子我与你一起成长
- 2001年
- 李卫英
- 关键词:儿童教育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生活教育
- 面向道德需要的德育接受性探讨被引量:5
- 2008年
- 如何促进现代化进程和社会转型中人的主体性全面发展,是学校德育的时代使命。德育的有效性提升取决于德育矛盾的解决:即传授德育内容与个体道德接受的统一,取决于德育内容是否满足、契合和引导接受主体的道德需要。个体有无积极的态度对待德育传授,是德育是否有效的关键问题。德育接受性研究从学生道德需要出发,尝试通过德育目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变革,激发、唤起和培育受教育者的道德需要,进而提高德育有效性。
- 李卫英
- 关键词:德育有效性道德需要
- 当代中国公民教育的时代背景和体系建构被引量:12
- 2008年
- 当代世界的市场化、现代化、全球化发展使公民教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国人公民意识的觉悟、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使当代中国公民教育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契机、社会基础和政治保障。笔者认为,要建构我国公民教育的体系,就必须首先确立其理念和目标,把握其内容和方法,找到与当前教育现实相契合的适当形式。
- 刘志山李卫英
- 关键词:公民教育
- 高校突发事件与危机应急管理
- 论述了高校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管理的重要意义,具体分析了其过程,管理原则及操作流程。
- 李卫英
-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 文献传递
- 高校德育评价的误区与理性审视被引量:9
- 2008年
- 通过反思德育过程中针对师生主体的德育评价所体现的价值原则与操作规程,找出在德育教师工作评价和学生个体德育评价中存在的误区,试图厘清德育评价的指导思想与方法论问题,解决"何为正确评价"和"如何正确评价"问题,以提高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 李卫英
- 关键词:高校德育德育评价
- 新世纪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国际背景
- 2000年
- 对外部环境的认知分析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性工作。本文拟用四对概念 :“地球村”与民族分裂主义的“分庭抗礼”、“全球化”与“美国化”、新经济的崛起与经济危机的幽灵、技术崇拜与精神信仰来概括新世纪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国际背景 。
- 李卫英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 道德及其生活意义被引量:3
- 2008年
- 道德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即德目、德性、德行,它们共同构成了道德在现实生活中的三种表现形态。道德是人们获得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德目通过调节人际关系,避免人际冲突,缓解人际矛盾,使人们在道德活动中获得自身幸福。德性通过节制个人欲望,帮助和配合他人,协调个人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幸福的关系,使人们在道德活动中不仅获得个人的自身幸福,而且获得社会的整体幸福。德行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处理好生活幸福与道德完善的关系,使人们在道德活动中不仅获得个人幸福、他人幸福和社会幸福,而且实现自我完善、他人完善和社会完善。
- 刘志山李卫英
- 关键词:道德
- 道德教育语境中的道德对话被引量:4
- 2008年
- 对话是交往的重要环节,道德交往的主要形式是道德对话。在道德教育语境中,道德对话是人与人之间透过语言进行的平等交流,是人与文本作者之间借助文本内容达到的视界融合,是个体对自我道德意识、道德实践和道德教育活动的反思。在道德对话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达成理解、共鸣与共享,在此基础上共同建构美好的道德生活。
- 刘志山李卫英
- 关键词:道德教育道德交往道德对话
- 计算机伦理的必要与可能——构建和谐信息化社会的一种哲学思考
- 2008年
-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它对人类原有的道德观念、社会秩序带来的冲击,在个体、组织、社会各层面及早开展计算机伦理的建设、研究和教育尤为必要。开展计算机伦理建设的三个可能途径分别是:通过高校计算机伦理教育,从源头上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道德自律和责任意识;通过计算机行业内部的企业伦理培育,克服计算机作为生产工具带来的工作异化与人际利益冲突;通过评估、反思计算机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规避纯粹技术理性崇拜,激扬人类主体性的价值理性,是计算机伦理建设的关键问题。
- 李卫英
-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计算机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