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瑞
- 作品数:18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苍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医药卫生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关于自然灾害流行病学工作的思考被引量:2
- 2008年
- 自然灾害给灾区带来许多公共卫生问题,灾害流行病学则能帮助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做好灾前准备及灾后应对工作。本文以2006年8号台风"桑美"过后受灾地区疾控部门的应急工作为例,讨论自然灾害流行病学工作,提出相关建议:灾前要做好流行病学技术及基础资料准备,灾后要根据灾情因时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流行病学方法和技术。
- 亓晓阚坚力陈廷瑞
- 关键词:自然灾害流行病学公共卫生监测
- 苍南县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调查被引量:3
- 2010年
- 陈廷瑞杨晓霞丁婷婷林上统张红
- 关键词:生活变动事件健康教育学生保健服务
- 卫生检验方法及卫生标准的规范性探讨被引量:4
- 2009年
- 雷佳莞陈廷瑞
- 关键词:卫生检验方法卫生标准数据处理
- 温州市台风灾后肠道传染病疫情风险的评估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评估温州市台风灾害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疫情风险,探索优化的层次分析在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通过专家会商梳理并建立台风灾后肠道传染病疫情风险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判断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并计算指标权重。随机选择温州市的3个县,收集或调查各指标值,结合权重计算风险分值和校正风险值。结果共建立了4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层权重以优势菌株、卫生应急能力和应急避难场所保障最高,分别为0.177 2、0.111 3和0.111 3;3个县(市、区)平均校正风险值和最大风险值分别为:苍南县(0.377 2,0.580 1);乐清市(0.399 4,0.466 9);温州市鹿城区(0.213 4,0.398 6)。6种肠道传染病疫情平均校正风险和最大风险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0.466 5,0.579 6);霍乱(0.443 3,0.537 9);细菌性痢疾(0.392 9,0.5367);伤寒和副伤寒(0.282 0,0.442 9);甲型肝炎(0.247 8,0.440 4);戊型肝炎(0.147 3,0.353 4)。结论本研究为台风灾害引起肠道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建立了初步的评估指标体系,并评估出台风灾害对温州市不同地区肠道传染病疫情造成的风险程度和风险因素,能较好地为当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 陈廷瑞谢海斌倪成剑魏晶娇朱善冰林上统李前梁池海潮王坚陈国智张菊何凡
- 关键词:台风灾害肠道传染病
- 一起幼儿园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分析
- 2007年
- 2006年9月13日上午11时,苍南县春秋幼儿园晨检发现3~4例幼儿出现发热、腹泻症状。9月14日经苍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样检验,22份患儿粪便标本中有18份检出志贺菌(宋内氏),证实是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 洪仙月陈廷瑞
- 关键词:暴发疫情分析细菌性痢疾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腹泻症状采样检验粪便标本
- 关于自然灾害流行病学工作的思考
- 自然灾害给灾区带来许多公共卫生问题,灾害流行病学则能帮助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做好灾前准备及灾后应对工作。本文以2006年8号台风"桑美"过后受灾地区疾控部门的应急工作为例,讨论自然灾害流行病学工作,提出相...
- 亓晓阚坚力陈廷瑞
- 关键词:流行病
- 苍南县预防接种副反应告知模式调查分析
- 2007年
- 陈廷瑞朱善冰杨晓霞郑少姿
- 关键词:预防接种工作接种副反应问卷调查查对
- 浙江省苍南县预防接种副反应告知模式研究
- 背景与目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疫苗使用研究的深入开展,疫苗的成功以及短时间内疫苗大量的接种等原因引起了疫苗副反应的绝对数也明显的增多,导致公众对疫苗相关的健康风险问题的关注得到空前的加强。苍南县1995~...
- 陈廷瑞
- 关键词:预防接种问卷调查告知义务
- 文献传递
- 苍南县4923例初复治肺结核病例比较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肺结核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也是我国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苍南县自2004年开始落实DOTS以来,各项防控措施均能得到有效落实。为进一步控制肺结核的流行并对下一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苍南县2005-2011年4 923例初复治肺结核病例进行比较分析。
- 陈廷瑞
- 关键词:肺结核
- 浙江省苍南县2001-2012年HIV感染/艾滋病疫情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分析苍南县H1V/AIDS患者流行特征,为科学决策提供合理建议。方法对2001-2012年网络报告的HIV/AIDS个案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年发病率、患者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地区分布、感染途径及发现方式等。结果2001--2012年,苍南县累计报告HIV/AIDS患者157例,平均发病年龄(36.7±11.9)岁,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2007--2012年累计发病率明显高于2001--2006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10/10万:1.94/10万,y0=69.16,P〈0.05)。男女性别比为2.83:1。男性116例,25~44岁组占56.03%(65/116),以商业服务人员和农民为主;女性41例25~34岁组占56.10%(23/41),以家政、家务和待业为主。性传播146例(92.99%),其中同性传播27例(44.44%的患者年龄15。2,4岁)。女性通过配偶或固定性伴传播的构成比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5,P〈0.05)。49例(31.21%)患者是因其他疾病就诊检测时发现。结论2007--2012年苍南县的H1V/AIDS增长的速度明显加快,男性发病数高于女性,性传播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25~34岁组为高危人群。要进一步加大主动监测的力度,及时发现并有效地控制疫情。
- 陈廷瑞朱善冰李前梁
- 关键词:HIV疫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