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凌
- 作品数:30 被引量:146H指数:5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不同中心体温亚低温治疗儿童流感相关脑病/脑炎的临床效果和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索不同中心体温亚低温治疗儿童流感相关性脑病/脑炎(influenza 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encephalitis,IAE)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为新的亚低温治疗方案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2年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的115例拟接受亚低温治疗的IA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分为33℃组(60例)和35℃组(55例),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和亚低温临床疗效,对6个月神经系统伤残情况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基线指标方面,包括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脑脊液总蛋白(cerebrospinal fluid total protein,CSF-TP)、脑脊液乳酸脱氢酶(cerebrospinal fluid lactate dehydrogenase,CSF-LDH)、淋巴细胞(lymphocyte,Lym)、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指标方面,包括GCS评分差值、住院时间、6个月神经系统伤残发生率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CSF-TP差值、CSF-LDH差值、Lym差值、CK-MB差值、LDH差值、NSE差值、脑电图和颅脑磁共振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R=1.185,95%CI(1.026~1.369),P=0.021]提示首次亚低温治疗时间迟是IAE患儿接受亚低温治疗后6个月发生神经系统伤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33℃与35℃儿童IAE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应用亚低温治疗IAE患儿时可适当放宽对中心体温的要求,及时接受亚低温治疗是降低IAE患儿神经系统伤残风险的关键措施。
- 林雨焮冯骁林辰曦张明陈凌
- 关键词:亚低温治疗流感脑病脑炎
- 死亡蛋白激酶1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表达的研究
- 2020年
- 目的通过测定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脑组织中死亡蛋白激酶1(DAPK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探讨死亡蛋白激酶1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方法SD新生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HIBD组)和假手术组两组,其中HIBD组50只,根据处死时间不同分为5组(6 h、12 h、24 h、48 h和72 h各10只),假手术组10只,使用q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假手术组及HIBD组DAPK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DAPK1 mRNA和DAPK1蛋白均低表达,HIBD组均高表达,且HIBD不同时间点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BD组48 h DAPK1 mRNA和DAPK1蛋白达到高峰.结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可以使DAPK1的表达上调.
- 冯骁陈凌赵红缨林志青郭志峰
-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
-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血栓形成1例分析被引量:26
- 2015年
-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肺栓塞的病例资料。结果患儿以呼吸道症状起病,在抗感染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下肢肿痛和左肺呼吸音减低,经检查明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伴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经甲基泼尼松龙、丙种球蛋白抑制炎症反应,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抗凝,阿司匹林抗凝的综合治疗,患儿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结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血栓形成可能与过度炎症反应和内皮损伤有关。临床上对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有抗磷脂抗体阳性和蛋白C浓度降低的患儿,需要警惕合并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应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
- 陈煜黄萍田维敏陈凌林志青陈琪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栓抗磷脂抗体蛋白C
- 1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营养支持治疗的药学监护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通过对1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患儿营养支持方案的优化干预和药学监护,探讨临床药师在营养支持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对患儿初始肠外营养支持方案进行优化,在患儿并发NEC及出现肠外营养相关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时,及时对营养支持方案的调整进行干预。结果出生后24h内给予氨基酸是安全的。当患儿出现NEC时予以禁食,全肠外营养支持;当出现高甘油三酯血症时应减少脂肪乳用量。结论患儿营养支持方案的制定与调整做到了个体化,使营养支持治疗达到较好的效果。
- 余靓平杨勇欧阳华陈凌张长泽
-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营养支持药学监护
- 布拉氏酵母菌对不同喂养方式极低出生体重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在不同喂养方式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中,探讨布拉氏酵母菌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3月1日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患者,根据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和早产儿奶喂养组,在各组中均随机分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观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结果早产儿奶喂养组比母乳喂养组NEC发病率更高,第Ⅲ期以上严重病例者增多(P<0.05)。母乳喂养组中,治疗组比对照组NEC发病率和严重病例发生率均降低(P<0.05)。早产儿奶喂养组中,治疗组比对照组NEC严重病例减少(P<0.05),但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母乳喂养是最佳的喂养方式,布拉氏酵母菌在母乳喂养方式的患儿中能减少NEC发病率和降低严重程度,在早产儿奶喂养方式的患儿中NEC发病率虽无明显变化,但疾病严重程度得到降低。
- 陈凌陈煜黄萍
- 关键词:布拉氏酵母菌极低出生体重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 厦门市2231名儿童乙型肝炎血清学调查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调查厦门市完成乙肝疫苗三针基础免疫后的儿童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及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阳性率,评价现阶段厦门市儿童乙肝的免疫预防控制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2019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 231名7月~14岁儿童血清标本。全部儿童依据年龄分为7月~3岁、>3~7岁、>7~10岁、>10~14岁4个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定量检测HBsAg和Anti-HBs滴度情况。应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各年龄组的HBsAg和Anti-HBs阳性率,应用秩和检验比较各年龄组乙肝免疫应答情况。结果共收集儿童血清2 231份,HBsAg阳性率为0.85%(19/2 231),Anti-HBs阳性率为57.01%(1 272/2 231)。不同年龄儿童血清Anti-HBs阳性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188,P<0.01)。其中7月~3岁儿童Anti-HBs阳性率最高(88.86%),>7~10岁儿童Anti-HBs阳性率最低(42.21%)。不同年龄组乙肝免疫应答水平亦不相同,其中7月~3岁、>3~7岁、>7~10岁及>10~14岁组低应答率分别为32.15%、65.08%、34.29%及2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8.212,P<0.01)。结论出生后规范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Anti-HBs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3岁后下降明显,有必要在3岁后加强定期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监测。
- 陈水利林志青黄蕊赵红缨郭志峰陈凌
- 关键词: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血清学标志物
-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影响因素及APRI的预测价值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危险因素及验证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血小板(PLT)比值指数(APRI)对PNAC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20例肠外营养(PN)时间≥14 d的VLBWI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PN期间DB及TB的检测值,分为PNAC组和非PNAC组。应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比较两组病儿临床资料及生后不同时间段检验指标和APRI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VLBWI发生PNAC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验证APRI的预测价值。结果:纳入120例VLBWI中发生PNAC 19例(15.83%)。两组比较,PNAC组病儿的Apgar评分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高,达全EN时间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胎龄和PN持续时间是发生PNA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2,P=0.003)。在PN第3周,APRI预测PANC发生的效能最优(AUC=0.669,灵敏度52.6%,特异性86.9%,P=0.048)。结论:胎龄小、PN持续时间长是PNA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APRI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PNAC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林少芳余靓平陈凌杨羡球汤颖谢素治
-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质量儿APRI
- 甲型流感危重症致塑型性支气管炎一例被引量:4
- 2010年
- 塑型性支气管炎是罕见的儿科急危重症,目前国内未有继发于甲型流感的报道,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近期收治1例重症甲型流感导致的塑型性支气管炎,现报道如下。
- 陈凌陈琪黄萍
- 关键词:塑型性支气管炎甲型流感急危重症
- 乳铁蛋白对极早产儿感染性疾病预防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探讨乳铁蛋白对于极早产儿感染性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 收集本院NICU收治的胎龄28~31+6周极早产儿,按照不同的喂养方式,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部分予以添加乳铁蛋白,部分喂糖水,统计出生后28天内患儿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添加乳铁蛋白的极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和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母乳/混合喂养的新生儿添加乳铁蛋白后晚发型败血症和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方乳喂养新生儿添加乳铁蛋白后其晚发型败血症和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母乳/混合喂养极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及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均低于配方乳喂养新生儿(P<0.05);各组极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添加乳铁蛋白可以显著降低配方乳喂养的极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和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但对于母乳喂养的极早产儿无显著影响;添加乳铁蛋白不能降低极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
- 冯骁陈凌姜波汤颖杨羡球庄丽娟
- 关键词:乳铁蛋白新生儿肺炎母乳喂养
- 解脲脲原体感染新生儿血常规、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水平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关系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感染新生儿血常规、D-二聚体(D⁃D)和降钙素原(PCT)水平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关系,为NEC的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86例解脲脲原体感染的新生儿。根据是否发展为NEC,分为NEC组29例和非NEC组57例。比较两组患儿的血常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数(NEUT)]、D⁃D和PCT水平;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解脲脲原体感染新生儿继发NEC的影响因素;构建NEC预测列线图模型,分析预测效能;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结果NEC组与非NEC组的性别构成、生产方式构成比、胎膜早破构成比、先天性心脏病构成比,母亲年龄、妊娠糖尿病构成比、妊娠高血压构成比、孕期使用激素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EC组胎龄小于非NEC组(P<0.05),出生体重低于非NEC组(P<0.05),晚发性羊水过少构成比高于非NEC组(P<0.05)。NEC组D⁃D、PCT、MPV和WBC水平均高于非NEC组(P<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O^R=0.547(95%CI:0.309,0.970)]、出生体重[O^R=0.140(95%CI:0.029,0.689)]是感染患儿继发NEC的保护因素(P<0.05);晚发性羊水过少[O^R=132.685(95%CI:2.025,8694.860)]、D⁃D水平高[O^R=1.085(95%CI:1.024,1.149)]、PCT水平高[O^R=732.105(95%CI:11.495,46627.057)]、MPV水平高[O^R=1.699(95%CI:1.118,2.581)]和WBC水平高[O^R=1.683(95%CI:1.084,2.614)]是解脲脲原体感染患儿继发NEC的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显示,解脲脲原体感染新生儿胎龄较小、出生体重较轻、晚发性羊水过少、D⁃D、PCT、MPV和WBC水平较高,继发NEC的风险更高。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D、PCT、MPV、WBC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82(95%CI:0.960,1.000),敏感性为93.10%(95%CI:0.772,0.992),特异性为98.20%(95%CI:0.906,1.000),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 陈凌汤颖杨羡球
-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新生儿D-二聚体降钙素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