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志钧 作品数:25 被引量:42 H指数:4 供职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垂体腺瘤的X刀治疗 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观察分析 X刀对垂体腺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7年1月至 2000年6月应用 Radionic公司头部X刀系统,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随访54例,单次治疗32例,分次治疗22例。其中 54例获得影象学复查,36例获得血激素水平复查。随访期3个月到32个月,平均13 2个月。结果:肿瘤缩小达55.6%,无一例肿瘤增大;临床症状改善率72.2%,无临床症状加重着。血激素水平恢复正常达30.6%。结论:X刀治疗垂体腺瘤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SRT治疗后血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率高于SRS治疗,但血激素水平恢复时间长于SRS治疗。 闫志钧 林志国 沈红 李庆国 隋立森 浦松关键词:垂体腺瘤 X-刀 单次治疗 分次治疗 相隔13年发生的三原发性恶性肿瘤一例 1991年 患者女,43岁,干部,五常县人。 1977年3月因右下腹隐痛、稀便逐渐加重,去北京诊治。在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经钡透检查确诊为“升结肠癌”,4月29日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升结肠腺癌,浸润肠壁全层,创口愈合后行MF方案化疗3个疗程。 闫志钧 贾素文 白玉贤关键词:原发性恶性肿瘤 右半结肠切除术 升结肠癌 结肠腺癌 左半结肠切除术 垂体腺瘤的X刀治疗——附54例临床分析 2002年 目的 观察分析X刀对垂体腺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应用Radionic公司头部X刀系统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随访54例,单次治疗32例,分次治疗22例。其中54例获得影象学复查,36例获得血激素水平复查。随访期3个月到32个月,平均13.2个月。结果 肿瘤缩小达55.6%,无1例肿瘤增大;临床症状改善率72.2%,无临床症状加重着;血激素水平恢复正常达30.6%。结论 X刀治疗垂体腺瘤安 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SRT治疗后血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率高于SRS治疗,但血激素水平恢复时间长于SRS治疗。 林志国 闫志钧 沈红 李庆国 隋立森 浦松关键词:垂体腺瘤 X刀治疗 ^(18)F-FDG PET-CT影像测定非小细胞肺癌体积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为了评价^(18)F-FDG PET-CT影像测定非小细胞肺癌体积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选择病理明确的19例未经过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72h内采用^(18)F-FDG PET-CT显像后,采用最大SUV值(SUVmax)、最大SUV值不同阈值包括的体积、前后2次同一阈值所涉及体积的重叠程度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次所测量SUVmax、SUVmax不同阈值所包括的体积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94、0.95。SUVmax30%-SUVmax40%测得的体积与CT所测量的体积相近,P>0.05。前后两次同一阈值所涉及肿瘤体积均有较高的重叠率50%-99%。结论采用^(18)F-FDG PET-CT影像结合SUVmax阈值法进行肿瘤体积测量是可行的。 李勇 闫志钧 王丽范 韩巍 王家富关键词:^18F-FDG PET-CT 肿瘤体积 NSCLC 葫芦素B对卵巢癌细胞SKOV3的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研究葫芦素B对卵巢癌细胞SKOV3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利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葫芦素B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荧光定量PCR法测定STAT3 m RNA表达水平。[结果]葫芦素B对SKOV3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随葫芦素浓度的增加,出现明显的G2/M期细胞阻滞,细胞凋亡率也随之增加(P<0.05);STAT3 m RNA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葫芦素B抑制STAT3的表达,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和诱导细胞凋亡,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生长。 谭立君 张大昕 闫志钧 任玉欣 郭俊峰关键词:葫芦素B 卵巢癌 立体定向Ommaya管置入治疗鞍区Rathke囊肿1例 2002年 1病例介绍
患者,女,42岁,入院前20余天开始出现右眼视物不清,无头痛及多饮多尿. 沈红 林志国 闫志钧 隋立森关键词:鞍区RATHKE囊肿 X-刀在脑转移瘤的补救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2002年 目的 研究X-刀在脑转移瘤补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X-刀治疗脑转移瘤233例,其中12例为行2次或3次X-刀治疗,重复行X-刀治疗的标准为复发的肿瘤部位分散或在以前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体积以外,KPS70分。第1次靶区平均周边剂量为20Gy(17~30Gy),肿瘤平均体积2.2ml(0.3~20.1ml);第2次靶区平均周边剂量为18Gy(15~30Gy),肿瘤平均体积2.4ml(0.4~12.5ml);第3次靶区平均周边剂量为15Gy,肿瘤平均体积1.2ml(0.4~6.8ml)。结果 本组病人中,第1次X-刀治疗35个病灶,1~2次治疗的中位时间为59周(5~104周),第2次治疗36个病灶,第3次治疗3个病灶。这12个病人中,在治疗过程中全部接受全脑放疗,全脑放疗的剂量为30~36Gy。实际第1次X-刀治疗的中位生存期82周,第2次X-刀治疗 的中位生存期21周。随访中有84%的病人获得影像学资料,90%局部控制,10%在疾病过程中进展,局部控制20周的占94.3%。生存质量提高者占91.7%(11/12)。12例接受X-刀治疗的病人有9例(75%)死亡,其中8例(89%)死于颅内病变,1(11%)例死于系统性疾病,中枢系统的死因为出现癌性脑膜炎或颅内多发转移。结论 SRS治疗后出现其他部位的颅内转移的脑转移瘤的患者,X-刀治疗可作为一种较好的补救治疗措施,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陈洁 林志国 闫志钧关键词:X-刀 脑转移瘤 立体定向活检在X-刀治疗颅内病变中的应用体会 1999年 林志国 李庆国 沈红 闫志钧 吴怀兰 刘淑芝 刘玉芳关键词:颅内病变 立体定向术 X-刀 颅内肿瘤 立体定向活检在X-刀治疗颅内病变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明确诊断,避免X-刀应用的盲目性。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方法行86例颅内病变活检,男48例,女38例,年龄1.5~76岁,平均46.2岁。病变部位:额顶叶21例,颞叶11例,枕叶15例,松果体区3例,脑干2例,小脑2例,桥小脑角2例,鞍区3例,胼底体压部2例,基底节区6例,侧脑室1例。结果 本组86例活检病人中,适合X-刀治疗70例。其中胶质瘤21例,淋巴瘤1例,脑膜瘤3例。垂体瘤1例,松果体区肿瘤3例,听神经瘤2例,颅咽管瘤2例,转移瘤36例,血管网织细胞瘤1例。其他16例病人分别为 脑脓肿8例,脑梗塞3例,脑出血1例,胶质细胞轻度增生2例,脑囊肿2例。结论 立体定向活检对指导X-刀治疗颅内病变非常有意义。 林志国 李庆国 沈红 闫志钧关键词:活检 X-刀 颅内病变 X-射线诱导垂体瘤细胞调亡剂量-效应关系的实验研究 2002年 目的 通过研究照射剂量与垂体瘤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射线诱导调亡的机制,为临床上进一步实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5例垂体瘤标本行垂体瘤的细胞培养,分别设置对照组、5Gy、10Gy、15Gy、20Gy、25Gy组,模拟X-刀剂量。采用直线加速器(美国Varian600C)6MV的X射线,射野为10cm×10cm;深度为3cm,照射完毕后,常规培养24~48小时后进行下一步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和细胞免疫组化法:P53和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 随着照射剂量增加,正常存活细胞逐渐减少,而调亡和坏死细胞数逐渐增加,照射10~15Gy时细胞调亡率最高,剂量进 一步增加,细胞凋亡率也不再增加。凋亡组内P53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 射线诱导的细胞凋亡是P53基因依赖性凋亡。Bcl-2基因表达低于对照组,说明它的过度表达抑制细胞凋亡。 浦松 林志国 闫志钧关键词:X-射线 垂体瘤 细胞凋亡 剂量-效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