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承东 作品数:22 被引量:156 H指数:7 供职机构: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211”工程 更多>> 相关领域: 政治法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论行政案卷排他原则的运作原理——正当行政程序的保障机制 被引量:7 2008年 行政案卷排他原则的运作必须以下列三个条件为前提,即保障相对人主体地位的正当行政程序,由客观事实到法律事实,看得见的程序真相。在此基础上,行政案卷排他原则通过排斥正当程序以外的因素对行政行为起作用,同时过滤、净化程序中的事实因素和法律因素,从而避免行政程序成为一种形式、摆设,甚至是骗局,最终保障行政行为是程序自然而然的结果。同时,案卷排他也使相对人的程序权利得以切实行使,并使相对人行使的程序权利延续到行政行为中,从而使相对人的主体地位和人格尊严得以实现,相对人的程序权利得以保障。 金承东关键词:案卷排他 正当行政程序 程序权利 行政听证的法理基础及观念提升 被引量:1 2002年 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一次在行政处罚程序中设立了听证制度,这无疑是我国行政法治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里程碑。然而,面对这一先进的,在法治发达国家普遍施行的行政程序制度,中国的一般公民感到陌生,许多的政府官员感到不理解,甚至怀有抵触情绪。 金承东关键词:行政听证 行政法治建设 行政决定 行政实体法 听证主持人 权力行使 论行政案卷排他原则的运作原理——听证者与决定者的统一机制 行政主体内部的管理体制,使得听证者和决定者在形式上必然是分离的。由决定者必须听证,发展到听证者必须决定,再发展到案卷排他到,才使得听证者和决定者达到完美的统一。而且案卷排他,通过案卷这个"隔音空间"使得机关决定和行政首长... 金承东中国现行法律法规规章所涉行政强制措施之现状及实证分析 被引量:24 2000年 胡建淼 金伟峰 浙江大学行政强制法课题组 孙笑侠 朱新力 章剑生 费善诚 高杰 季涛 金承东 张旭勇 胡桂芳 涂怀艳 李莉 郑艳 黄嘉欣 王正斌 陈裕琨 张存 程排超 项新关键词: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法 民营经济的行政法问题及其改革 本文主要阐述了2004年修宪后,中国民营经济所面临的行政法问题,并提出了改革的方案。第一,针对我国长期以来公私财产区别保护的问题,政府应牢固树立私有财产也神圣的理念,并重点规范行政征收征用行为;第二,针对所有制歧视问题,... 金承东关键词:民营经济 行政法问题 中美行政程序法比较研究 2011年 由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主办、浙江大学公法与比较法研究所承办的“中美行政程序法比较研讨会”(China-U.S. Symposium on Comparative Study of Administrative Procedural Law)于2010年9月5-613,在杭州金溪山庄召开。浙江大学副校长、光华法学院院长罗卫东教授代表学校与学院致开幕辞。 金承东关键词:程序法 行政 比较法 副校长 行政听证的若干理论问题探究 行政听证作为行政程序的核心,在中国正处于初创时期.理论与实践的不成熟,决定有必要对此进行一些理论的探讨,以完善体系,实现理论先导之目的.该文首先在分析行政法学界几种典型观点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行政听证的法律涵义,指出行政... 金承东关键词:行政听证 法律涵义 案卷排他与看得见的程序作用 被引量:15 2007年 案卷排他原则,是指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只能以案卷为根据,不能在案卷以外,以当事人所未知悉和未论证的事实为根据。不能把案卷排他原则等同于听证笔录排他原则。案卷排他由最初的单方证据加偏见的排他发展到单方证据排他;由正式程序裁决发展到非正式程序裁决;由英美法系发展到大陆法系。其普适性在于它使程序的作用得以显现,从而保障程序中认定的事实因素与法律因素为作出行政行为的惟一依据,从而使程序的功能和价值得以实现。 金承东关键词:案卷排他 论行政案卷排他原则的运作原理(一)--正当行政程序的保障机制 行政案卷排他原则的运作必须以以下三个条件为前提,即保障相对人主体地位的正当行政程序,由客观事实到法律事实,程序的真相是看得见的。在此基础上,行政案卷排他原则通过排斥正当程序以外的因素对行政行为起作用,同时过滤、净化程序中... 金承东关键词:行政程序 权利保障 论司法刑事侦查权与关押权的分离——阻却刑讯逼供的有效制度 被引量:27 2001年 长期以来 ,我们一直致力于解决刑讯逼供问题 ,并设立诸如律师提前介入、非法证据排除、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全程录像监控等手段与制度来遏止这种现象的发生 ,但残酷的事实说明我们的努力并不太成功。作者在分析我们已经采用和将要采用的诸多方法之利弊得失的基础上 ,认为目前“刑事侦查权与关押权不分”是主要根源之一 。 胡建淼 金承东关键词:刑讯逼供 提前介入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沉默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