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智文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角膜
  • 2篇圆锥角膜
  • 2篇上皮
  • 2篇疗效
  • 2篇胶原交联
  • 2篇核黄素
  • 1篇修复外科
  • 1篇修复外科手术
  • 1篇眼表
  • 1篇早期疗效
  • 1篇早期疗效观察
  • 1篇上皮移植
  • 1篇手术
  • 1篇丝裂霉
  • 1篇丝裂霉素
  • 1篇丝裂霉素C
  • 1篇重建眼表
  • 1篇紫外
  • 1篇紫外光
  • 1篇紫外光照射

机构

  • 4篇厦门大学

作者

  • 4篇谢智文
  • 3篇董诺
  • 3篇罗顺荣
  • 3篇林志荣
  • 3篇吴护平
  • 2篇刘昭升
  • 2篇闫蕾
  • 2篇商旭敏
  • 1篇瞿杨洛娃
  • 1篇李炜
  • 1篇胡继发
  • 1篇邓坤明
  • 1篇周太平
  • 1篇刘祖国
  • 1篇张丽颖
  • 1篇李娟
  • 1篇刘婷婷

传媒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华眼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较薄型圆锥角膜的早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讨使用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A—TE—CXL)治疗较薄型圆锥角膜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收集2015年1至2月间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确诊为进展期圆锥角膜且符合最薄角膜厚度(含上皮)为380~420μm的19例患者(19只眼),予使用KXL快速交联系统进行A—TE—CXL术。在术前和术后1周内,术后1、3、6及12个月时分别进行疼痛及异物感评分、裂隙灯检查、裸眼与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前节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术(OCT)、角膜共聚焦显微镜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检查,记录并使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接受A—TE—CXL术后1d内存在轻度刺痛和中度异物感,术后1d时基本消失。术后24h存在少量角膜上皮缺损,术后2d时恢复至术前水平。部分患者裸眼视力提高,部分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提高。术后1个月时角膜最薄点厚度为(378.9±17.1)μm,较术前(395.2±13.8)μm降低(t=2.982,P〈0.01)。术后角膜前表面曲率参数均低于术前值,其中术后12个月KMAX值为(55.67±4.91)D,术前为(57.35±5.54)D;术后12个月K2值为(52.18±3.70)D,术前为(52.70±3.56)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KMAX:t=3.044,P〈0.01;K2:t=2.384,P〈0.05)。术后1个月内,前节OCT可见浅层基质密度增高,前后基质问存在“分界线”;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浅层基质内纤维显著增粗,纤维间连接增加,深度90-120μm。术前及术后12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2,P〉0.05)。所有患者未见角膜感染、瘢痕、角膜溃疡、持续性上皮缺损等并发症。结论A—TE—CXL治疗较薄型进展期圆锥角膜早期效果良好,其手术时间短,恢复迅速,尚未见不良反应,是一种良好的角膜交联方案。
林志荣吴护平罗顺荣刘昭升董诺商旭敏谢智文闫蕾方颉
关键词:圆锥角膜核黄素上皮角膜
高能量紫外光照射的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采用高能量紫外光照射的角膜胶原交联术(CXL)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在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接受住院治疗的34例(37只眼)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即传统CXL组(A组)和高能量CXL组(B组)。A组患者共16例(17只眼)。采用标准的紫外光进行照射,照射能量为3.0 m W/cm2,照射时间为30 min。B组患者共18例(20只眼)。采用高能量的紫外光照射进行照射,照射能量为9.0 m W/cm2,照射时间为10 min。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处理均相同。术前与术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行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角膜共聚焦显微镜等检查,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主观不适症状评分。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主观不适症状评分、角膜地形图参数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描述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比较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B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出现主观不适症状的程度明显小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6,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不适症状均有所减轻,B组患者术后不适症状持续时间较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2,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与术中的主观不适症状比较无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为(t=0.52,P>0.05),B组为(t=0.67,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的主观不适症状开始减轻。将两组患者术后3 d、1周及1个月的主观不适症状与术中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为(t=2.54,3.87,4.12;P<0.05),B组为(t=2.23,3.41,3.67;P<0.05)]。患者术后1周的主观不适症状较术后3 d明显减轻。将两组患者术后1周和1个月的主观不适症状与术后3 d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为(t=2.88,3.54;P<0.05),B组为(t=2.67,3.42;P<0.05
罗顺荣吴护平林志荣刘昭升董诺方颉谢智文
关键词:圆锥角膜紫外光核黄素光化学疗法
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重建眼表面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重建眼表面治疗完全性角膜上皮干细胞缺乏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系列病例研究。6例(6眼)单眼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患者,包括碱烧伤3例、爆炸伤2例、热烧伤1例。采用去上皮羊膜组织作为载体,体外扩增患者自体健眼角膜上皮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然后进行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重建眼表面。术前及术后检查指标包括裸眼视力、裂隙灯显微镜、超声生物显微镜、泪液分泌试验。结果患者自体来源的角膜上皮干细胞在去上皮羊膜上培养3周后均可形成直径15mm的复层上皮片。组织工程角膜上皮均成功移植于所有受体眼表面。移植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角膜上皮完整光滑.角膜瘢痕及纤维血管翳明显减轻.6例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患者自体来源的角膜上皮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可以成功重建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患者的眼表面,为这类患者的复明带来希望。
张丽颖瞿杨洛娃邹笃雷李娟欧尚坤刘婷婷董诺林志荣罗顺荣商旭敏闫蕾谢智文吴护平刘祖国李炜
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泪道阻塞疗效评价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评价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泪道阻塞的效果。方法 Nd:YAG泪道激光成形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192例218只眼,丝裂霉素C浓度为0.4mg/ml、泪道内浸润时间2min。术后随访观察3~36个月泪道引流的恢复情况和有无丝裂霉素C的不良反应。结果总治愈193只眼(88.5%),3只眼出现下泪点撕裂,随访对导泪无影响,无丝裂霉素C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 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泪道阻塞安全有效,MMC局部发挥抗增殖抗瘢痕作用,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胡继发周太平谢智文邓坤明
关键词:激光泪道成形术丝裂霉素C泪道阻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