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振峰

作品数:11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太原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胆道
  • 2篇修补术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肿瘤
  • 2篇疝修补
  • 2篇疝修补术
  • 2篇外科
  • 2篇外营养
  • 2篇胃癌
  • 2篇胃癌术
  • 2篇胃癌术后
  • 2篇胃肿瘤
  • 2篇疗效
  • 2篇免疫
  • 2篇结石
  • 2篇老年
  • 2篇腹部
  • 2篇腹部疼痛
  • 2篇肠内

机构

  • 9篇太原市中心医...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省人民医...
  • 1篇武警山西总队...

作者

  • 11篇薛振峰
  • 3篇梁毅
  • 1篇周树理
  • 1篇王秀根
  • 1篇王俊毅
  • 1篇刘跃刚
  • 1篇武飚
  • 1篇徐钧

传媒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健康向导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腔镜术式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s,CBDS)是指原发或继发于胆总管内的结石,大多由胆囊内或肝管内的结石移行至胆总管处而形成,其属于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在疾病早期可无明显临床表现,随着结石的增大增多可引起急性胆道梗阻临床表现,如出现右上腹阵发性绞痛、恶心、呕吐、寒战、高热、皮肤及巩膜黄染等,病情迁延时可引起胆汁淤积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胆源性胰腺炎等并发症[1]。外科治疗是治疗CBDS的主要方法,手术原则是尽可能取尽结石,积极解除胆道狭窄和梗阻,术后保持胆汁引流通畅。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是治疗CBDS的传统的重要手段,优点是治疗效果好缺点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且并发症多发[2]。
薛振峰
关键词:巩膜黄染阵发性绞痛胆源性胰腺炎胆道梗阻肝外胆管结石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膀胱滑疝一例
2020年
患者,男性,55岁。主因“间断脐周及下腹部疼痛3 d”入太原市中心医院。患者于入院前3 d搬动重物后出现脐周及下腹部疼痛,疼痛呈间断性、钝痛,不伴发热,不伴恶心、呕吐,不伴腹胀、腹泻及排气异常;不伴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于2015年4月17日就诊于我院急诊,给予对症治疗后入住我科。入院查体:腹平坦,脐周及右下腹部压痛阳性,肠鸣音略亢进。
闫虎维薛振峰刘跃刚王秀根武飚
关键词:下腹部疼痛脐周肠鸣音
胃癌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胃癌是一种容易复发、多发的恶性肿瘤,它不仅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健康,并且也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研究胃癌术后给予患者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后,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情况。  方法:  收集山西省太原市中心...
薛振峰
关键词:胃肿瘤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疗效分析
文献传递
腹腔镜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效果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210例,均给予腹腔镜下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结果 210例患者中202例行单纯修补加大网膜覆盖术,5例行生物胶黏堵修补术、3例行单纯缝合修补加迷走神经切断术,均取得满意的效果。210例患者的穿孔直径在3~8 mm,平均6 mm,腹腔积液量在60~420 ml,术中出血量7~12 ml,平均10 ml,手术持续时间60~90 min。术后继续给予禁饮食、胃肠减压、抗炎、抑酸、补液等对症治疗。术后48 min~2 h排气后给予拔除胃肠减压管,嘱其进饮食,平均约1周后出院。随访半年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腔镜技术及其设备不断改进,腔镜技术在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方面效果较好,推荐临床应用。
王存生张晋岗周树理庞天骄薛振峰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腹腔镜
胃癌术后不同营养支持方式治疗的疗效对比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本研究观察胃癌术后给予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后,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对比。方法收集山西省太原市中心医院普外科2012年10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胃癌术后患者,把60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EN(enteral nutrition)组、PN(parenteral nutrition)组、EN+PN组各20例,分别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体重、血常规、肝肾功能,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EN组、EN+PN组营养支持术后8d体重下降幅度明显低于PN组;EN组、EN+PN组营养支持术后8d HB、TRF、TP、ALB等营养学指标均明显优于PN组;EN组、EN+PN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PN组明显缩短;EN组、EN+PN组术后肝肾功能损伤、术后感染、切口愈合不良、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EN组与EN+PN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薛振峰徐钧
关键词:胃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结肠癌VEGF-C COX-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0年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环氧合酶-2(COX-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相互关系及其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分别检测VEGF-C、COX-2在结肠癌、结肠腺瘤及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关系及两者与结肠癌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在正常结肠组织两者均未见明显表达,结肠腺瘤组织中VEGF-C蛋白不表达,COX-2阳性表达率为33.33%;在结肠癌组织中,VEGF-C的阳性表达率为58.8%,COX-2阳性表达率为68.8%;②VEGF-、CCOX-2的表达与结肠癌的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③在VEGF-C阳性表达组中,COX-2的阳性表达率为87.23%;在VEGF-C阴性表达组中,COX-2阳性表达率为41.8%.VEGF-C表达与COX-2表达呈正相关(r=0.433,P<0.05)。结论 VEGF-C和COX-2在结肠癌中高表达,参与结肠癌的发生、浸润及转移,可以作为判断结肠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可能为结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薛振峰梁毅
关键词:结肠癌VEGF-CCOX-2免疫组织化学
可吸收补片在老年开放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分析可吸收补片在老年开放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太原市中心医院因腹股沟疝行开放Lichtenstein手术的老年患者105例,根据术中补片类型分为可吸收补片组(可吸收组)和合成补片组(合成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105例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顺利完成开放Lichtenstein手术,其中可吸收组患者55例,合成组患者5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发病时间、疝位置、疝类型、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吸收组术后血清肿23例(41.82%),合成组11例(22.0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术后血清肿经保守观察后痊愈吸收;可吸收组出院时VAS评分(2.27±1.13)分,合成组(2.24±1.1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吸收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0.82±0.58)分,合成组(1.26±0.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随访1~2年均无复发病例、无异物感及感染等其他术后并发症。结论可吸收补片在老年开放腹股沟疝治疗中的效果与合成补片相当。可吸收补片术后血清肿发生率较高,但中长期疼痛程度较轻。
王俊毅薛振峰
关键词:腹股沟疝修补术
胃肿瘤导致消化功能不全的手术临床治疗分析
2015年
目的:研究手术治疗胃肿瘤导致消化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到2014年5月太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胃肿瘤导致消化功能不全患者80例,采取腹腔镜下胃肿瘤根治手术,手术全程患者为全身麻醉的经腹手术。结果80例胃肿瘤导致消化功能不全患者中显效43例,有效25例,无效12例,总治疗有效率为85%,且其各项症状评分及总评分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胃肿瘤导致消化功能不全患者采用切除胃肿瘤手术并配合相应的药物治疗对缓解患者病情、加快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梁毅薛振峰
关键词:胃肿瘤
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外伤性脾损伤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样器官,作为网状内皮系统的过滤器其具有隔离和去除血液循环系统中抗原、微生物及衰老细胞的功能,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起着重要作用。脾脏损伤常见于腹部遭受钝性创伤条件下,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脾破裂居于首位,占20%~40%,在腹部开放性损伤中,脾破裂约占10%[1]。目前,基于对脾脏功能及损伤后易患相关疾病的考量,最大限度地保留脾脏功能且使得机体功能完整及系统性运行,是脾脏外科已形成的观念。
薛振峰
关键词:网状内皮系统脾脏功能脾脏损伤脾脏外科机体免疫系统
勿以“疝”小而不为
2019年
疝气,是老年人常见的外科疾病,在门诊时常见到不少老年男性得了疝气好几年,直到腹部疼痛,或者影响走路了才来就医。许多老年人对疝气的认识还存在误区:认为虽患者站立或腹压增高时腹股沟区有一包块,平卧后就消失了然得了疝气,但是自身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不痛也不痒,所以就没有特别注意。况且由于发病部位的私密性,家人很难发现,最终结果是导致疝气越来越大。
薛振峰
关键词:疝气外科疾病老年男性腹部疼痛腹压增高发病部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