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急性肺损伤
  • 3篇肺损伤
  • 2篇新生大鼠
  • 2篇新生大鼠肺
  • 2篇鼠肺
  • 2篇内毒
  • 2篇内毒素
  • 2篇活性
  • 1篇蛋白
  • 1篇新生鼠
  • 1篇血清
  • 1篇氧合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肺泡
  • 1篇支气管肺泡灌...
  • 1篇支气管肺泡灌...
  • 1篇上皮细胞内
  • 1篇鼠血清
  • 1篇通气
  • 1篇综合征

机构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作者

  • 4篇范伟堂
  • 2篇孙晓峰
  • 1篇孙轶
  • 1篇钟赟
  • 1篇冷晓明
  • 1篇周晓光
  • 1篇苏杭
  • 1篇郭芳

传媒

  • 2篇吉林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急性肺损伤新生大鼠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CC16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早期Clara细胞蛋白CC16的变化及意义。方法70只健康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无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及内毒素急性肺损伤组(LPS组,又按注射LPS后处死时间分为7个亚组)。LPS组新生大鼠经腹腔注射5mg/kg LPS,注射后按时间点收集肺组织标本行病理学观察及测定肺湿/干重比值,并收集血清。另取70只健康新生SD大鼠按上述方法分组(NS组及LPS组),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以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及BALF中的CC16含量变化。结果LPS注射0.5h后新生大鼠即出现针尖样肺出血,随着时间延长,从局灶性向弥漫性发展;注射2、4h新生大鼠肺湿/干重比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之后回落;BALF中CC16水平在注射LPS后迅速下降,各时点较NS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血清中CC16水平较NS组上升,以LPS4h达高峰,8、16h组较前下降,但较NS组差异仍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ALI早期BALF与血清CC16浓度即发生改变,BALF中CC16下降,血清中CC16上升,血清CC16浓度与肺泡上皮及血管内皮完整性相关,血清CC16可作为早期诊断ALI的外周性生物学标志物。
郭芳周晓光范伟堂苏杭钟赟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CC16新生鼠
急性肺损伤新生大鼠肺泡上皮细胞内钙离子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钙超载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内毒素(LPS)腹腔注射的方法复制新生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应用荧光测定法检测肺上皮细胞〔Ca2+〕i的水平。结果:ALI组的肺上皮细胞〔Ca2+〕i随着病程的进展呈逐渐升高的趋势,2 h时开始〔Ca2+〕i已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至8 h时达高峰,之后虽略有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上皮细胞胞浆内钙超载是导致ALI肺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的重要机制。
范伟堂孙晓峰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钙离子内毒素新生大鼠
急性肺损伤新生大鼠肺表面活性蛋白A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SP-A)在急性肺损伤(ALI)/AR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在AL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内毒素(LPS)腹腔注射的方法复制新生大鼠ALI模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BALF中的SP-A水平。结果:ALI组血清SP-A水平在1h已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8h时达高峰值,之后虽略有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LI各组BALF中的SP-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I新生大鼠SP-A的变化,可导致PS各组分比例的改变,在ALI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ALI发病初期,血清SP-A水平即可出现显著升高,反映了肺泡上皮细胞的损伤和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因此,检测血清SP-A水平可作为ALI早期诊断的指标。
范伟堂孙晓峰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内毒素新生大鼠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保护性通气对RDS新生儿肺氧合功能的影响
2007年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条件下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气管内滴注单剂PS治疗NRDS患儿28例,并与同期未用PS治疗的20例NRDS患儿进行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结果①治疗组在应用PS30分钟后皮肤颜色转红,经皮血氧饱和度逐渐升高。用药后6h、24h、48h、72hPO2、OI、a/APO2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用药后6h、24h、48h、72h PO2、OI均低于对照组,a/AP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组使用PS30min内均可下调各呼吸机参数PIP、FiO2等,MAP明显降低,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对照组经治疗48h后PIP、FiO2及MAP才开始缓慢下降。治疗组用药后6h、24h、48h、72hPIP、FiO2、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③根据胸片所见,用药6h后治疗组28.6%患儿肺部病变得到改善,53.6%24h肺部病变改善,71.4%于用药72h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纽治疗后6~12h胸片未见肺部病变改善,25%于24h显示肺部病变改善,50%在72h肺部病变基本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④治疗组机械通气天数及氧疗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分别为4.5d(2~18d)、13d(5~29d),对照组为8.5d(2~29d)、18d(9~36d),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⑤两组并发症及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S联合肺保护性通气治疗NRDS,能迅速改善肺氧合功能,同时降低呼吸机治疗条件,缩短需要机械通气及氧疗时间,使肺部病变更快恢复正常。
孙轶冷晓明范伟堂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剂呼吸窘迫综合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