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耀武

作品数:15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尿道
  • 5篇尿道下裂
  • 5篇外科
  • 4篇肾癌
  • 3篇手术
  • 3篇皮瓣
  • 3篇肿瘤
  • 3篇纵行
  • 3篇外科手术
  • 2篇带蒂
  • 2篇岛状
  • 2篇岛状包皮瓣
  • 2篇一期手术
  • 2篇一期手术治疗
  • 2篇肾肿瘤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尿道成形
  • 2篇尿道成形术
  • 2篇外科皮瓣
  • 2篇微波

机构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郧阳医学院附...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3篇苏耀武
  • 6篇贾洪涛
  • 5篇王志华
  • 5篇叶章群
  • 5篇胡志全
  • 5篇刘绪堃
  • 4篇周浴
  • 4篇孙成亮
  • 4篇庄乾元
  • 4篇罗茂华
  • 4篇张少峰
  • 3篇杨为民
  • 3篇刘继红
  • 3篇曾星
  • 2篇宋晓东
  • 2篇陈忠
  • 2篇陈志强
  • 2篇刘双林
  • 2篇王少刚
  • 2篇管维

传媒

  • 3篇临床泌尿外科...
  • 2篇现代泌尿生殖...
  • 1篇医学新知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第四届全国解...

年份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重型尿道下裂的一期手术治疗
2007年
目的总结应用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行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中、重型尿道下裂的经验。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54例,阴茎型44例,阴茎阴囊型10例。均用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行一期尿道成形术,平均重建尿道长度2.8cm。结果一期手术成功率为92.6%(50/54),尿瘘发生率为7.4%(4/54)。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1次,48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阴茎外观及排尿功能均良好。结论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行一期尿道成形术,对伴有阴茎下曲、尿道板发育不良的阴茎型及阴茎阴囊型中、重型尿道下裂患者,治疗效果良好。
刘绪堃周浴苏耀武贾洪涛罗茂华
关键词:尿道下裂外科手术
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的外科治疗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总结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外科处理的经验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 009年4月经手术治疗的24例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7例,中位年龄46岁;右侧18例,左侧6例;Ⅰ级瘤栓6例,Ⅱ级10例,Ⅲ级5例,Ⅳ级3例。结果:22例成功行肾癌根治性切除加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2例术中粘连紧密无法分离;2例术前经右锁骨下静脉放置下腔静脉滤网,1例术前行肾动脉栓塞治疗。24例患者中,1例失访,9例术后存活3~31个月,14例随访2~50个月仍存活。结论:对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肾癌并下腔静脉瘤栓患者积极行肾癌根治术加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胡志全庄乾元叶章群苏耀武王志华曾星刘双林杨为民刘继红王少刚陈志强陈忠宋晓东
关键词:肾癌下腔静脉瘤栓外科手术
微波消融治疗在小肾癌中的应用(附15例报告)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治疗小肾癌的合理性、安全性、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至2008年12月,我们对15例小肾癌患者进行了微波消融治疗,术后病检均证实为肾细胞癌。其中男9例,女6例;中位年龄58.2岁。15例患者中2例为孤立肾,1例为双侧肾肿瘤,6例合并肾功能不全,2例合并肾病综合征,1例合并对侧肾结石,3例心脏功能及全身情况差。结果4例为开放微波消融,11例为腹腔镜下微波消融,平均接受1~3个点的微波消融(50W,每个点5~8min)。开放手术时间平均72min,腹腔镜手术时间平均65min,出血量均较少。2例患者术后出现漏尿,放置双J管1个月后无漏尿,其余患者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均行CT复查,均未见肿瘤残留,术后随访10~52个月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微波消融治疗小肾癌是一种安全性好、并发症少、近期疗效好的方法,是小肾癌治疗的一个合理的选择,但目前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胡志全苏耀武管维王志华曾星叶章群庄乾元
关键词:肾肿瘤腹腔镜微波消融
114例尿道下裂的术后处理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总结尿道下裂术后处理经验。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114例尿道下裂术后临床资料。结果一期手术成功率94.74%,其中尿瘘5.26%。术后1个月内排尿异常21.93%。104例随访3个月~2年,阴茎外观及排尿均良好;10例失访。结论采用高质量多侧孔硅胶管作尿道支架管兼引流尿液;术后给予止痛和镇静药及乙烯雌酚,预防阴茎勃起;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外喷“金因肽”,配合频谱仪理疗;以及用2%~3%温盐水坐浴等,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刘绪堃张少峰罗茂华贾洪涛孙成亮周浴苏耀武
关键词:尿道下裂术后
膀胱癌发病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膀胱癌是我国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中国膀胱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为此,我们进行这项研究以探讨中国人膀胱癌发病的影响因素,以助于膀胱癌的预防和治疗。   方法:2005年10月~2009年3月...
苏耀武
关键词:膀胱癌发病机制病例对照研究相关危险因素
间隙连接蛋白Cx32在肾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 Cx)基因作为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在肿瘤的生长、侵袭及转移过程中有重要意义。通过其介导的细胞间通讯结构和间隙连接蛋白本身的独立作用两条途径对肿瘤产生抑制作用,同时能够降低癌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抵抗性,降低肿瘤细胞的迁徙和侵袭力。本文就近年来间隙连接蛋白Cx32在肾癌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苏耀武刘昊(综述)胡志全(审校)
关键词:肾肿瘤连接蛋白类
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治疗尿道下裂44例报告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总结近4年来应用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44例患者中,阴茎型尿道下裂34例,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10例。均采用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一期尿道成形术,平均重建尿道长度2.8cm。结果:一期手术成功率90.9%(40/44例),尿瘘9.1%(4/44例)。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1次,随访3个月以上,阴茎外观及排尿均良好。结论: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一期尿道成形术对伴有阴茎下曲、尿道板发育不好的阴茎型及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刘绪堃张少峰谢胜贾洪涛孙成亮苏耀武
关键词:尿道下裂外科皮瓣尿道成形术
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Ⅰ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评价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Ⅰ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总结114例尿道下裂Ⅰ期尿道成形术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70例,联合尿道口附近皮肤44例。平均重建尿道长度3.8 cm。结果Ⅰ期手术成功率94.74%,其中尿瘘5.26%。术后1月内排尿异常21.93%。未发生器质性尿道狭窄。104例随访3个月-2年,阴茎外观及排尿均良好;10例失访。结论对伴有阴茎下弯的、尿道板发育不好的阴茎型及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患者,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Ⅰ期尿道成形术疗效好,并发症少。
刘绪堃张少峰罗茂华贾洪涛孙成亮周浴苏耀武
关键词:尿道下裂外科皮瓣尿道成形术
索拉非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不良反应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回顾分析31例使用靶向治疗药物索拉非尼治疗转移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的安全性,探讨其不良反应的特点、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2006年4月至2008年12月,我们对31例转移性肾癌患者行口服索拉非尼治疗,其中男20例,女11例;有17例患者为一线用药,14例为二线用药。25例行原发肿瘤切除,除1例为肾乳头状细胞癌外,其余均为透明细胞癌(2例含肉瘤成分),6例患者无法行手术切除,但经穿刺活检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治疗方案:索拉非尼400mg,2次/日;2例患者接受索拉非尼增量治疗,每次口服600mg,2次/日;1例同时使用免疫治疗。结果本组31例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消化系统反应22例(71.0%)、手足综合征17例(54.8%)、疲乏13例(42.0%)、高血压7例(22.6%)、肝功能损害3例(9.7%),其中3级不良反应4例(12.9%),无4级不良反应,给予对症处理、减量或停药后均缓解。结论索拉非尼治疗转移性肾癌有较多的不良反应,但多数较为轻微,经积极适当的处理,绝大多数患者可耐受,安全性较好。
胡志全苏耀武王志华曾星刘双林庄乾元杨为民刘继红叶章群
关键词:索拉非尼转移性肾癌靶向治疗安全性
转移性肾细胞癌中Connexin32、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通过观察肾细胞癌及正常肾组织中间隙连接蛋白32(connexin 32,Cx3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的表达及其关系,探讨它们在转移性肾癌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研究44例肾癌及10例正常肾脏组织中Cx32及VEGF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Cx32、VEGF在肾癌中和在正常肾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7.3%、90.0%和79.5%、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x32、VEGF在转移性肾癌和临床分期局限性肾癌的阳性率分别为0%、36.4%和90.9%、75.8%,Cx32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VEG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肾癌中,Cx32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r=-0.660,P=0.001)。结论:Cx32及VEGF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肾癌的发生、进展、转移中发挥作用,提高Cx32的表达能够抑制肿瘤的发展,并增强抗VEGF类药物在转移性肾癌中的疗效。
胡志全刘昊苏耀武王志华叶章群
关键词:肾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