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翁汉育

作品数:31 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东莞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一般工业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5篇卒中
  • 9篇脑卒中
  • 8篇症状
  • 7篇抑郁
  • 6篇血性
  • 6篇缺血
  • 6篇卒中患者
  • 5篇卒中后
  • 4篇心理学
  • 4篇疲劳症状
  • 4篇脑卒中患者
  • 4篇痴呆
  • 3篇神经心理
  • 3篇神经心理学
  • 3篇生活质量
  • 3篇缺血性脑卒中
  • 3篇缺血性卒中
  • 3篇活质量
  • 3篇痴呆患者
  • 2篇心理

机构

  • 29篇东莞市人民医...
  • 2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29篇翁汉育
  • 21篇肖卫民
  • 20篇陈仰昆
  • 17篇李婉仪
  • 17篇刘勇林
  • 13篇袁伟杰
  • 9篇李伟
  • 7篇屈剑锋
  • 6篇李润雄
  • 5篇石铸
  • 5篇张婧
  • 4篇李爱萍
  • 4篇马荣
  • 4篇黄小琼
  • 3篇吴笑君
  • 2篇林显仙
  • 2篇陈丽静
  • 2篇钟秀玲
  • 1篇曾秋萍
  • 1篇周柯

传媒

  • 7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广东医学
  • 2篇广东省医师协...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第八届全国神...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广东省医师协...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疲劳症状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疲劳症状的发生率,以及临床和神经心理学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10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1-3周内进行详细的神经心理学评估.抑郁及焦虑症状分别采用汉默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默尔顿...
陈仰昆肖卫民袁伟杰刘勇林李爱萍李婉仪张婧李润雄翁汉育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疲劳症状病因分析心理学
文献传递
卒中后情感失禁的临床及神经心理学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情感失禁(Poststroke emotional incontinence,PSED的临床及神经心理学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11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3个月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
陈仰昆李伟袁伟杰翁汉育石铸李婉仪肖卫民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疲劳症状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疲劳症状的发生率以及临床和神经心理学方面的影响因素。方法共选取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1~3周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采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判定入选患者有无卒中后疲劳(PSF),并根据该结果将患者分为PSF组及非PSF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评估患者抑郁及焦虑症状;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患者认知功能。通过比较PSF组及非PSF组临床因素及神经心理学结果(包括HAMA、HAMD及MMSE评分)组间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PSF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33例(30.6%)患者存在PSF。当将HAMA评分纳人logistic回归分析时,发现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值为1.222,P〈0.05)及HAMA评分(OR值为1.311,P〈0.01)均为PSF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预测因素;当将HAMD评分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时,仅发现HAMD评分(OR值为1.217,P〈0.001)为PSF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预测因素。结论PSF在国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较常见,患者抑郁及焦虑症状均为PSF的主要影响因素。
陈仰昆肖卫民袁伟杰刘勇林李爱萍李婉仪张婧李润雄翁汉育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焦虑
颅内大动脉狭窄对中国缺血性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颅内大动脉狭窄(ICAS)对中国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连续入组207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对入组患者在卒中后1-2周以及3个月分别进行抑郁症状的评估。卒中后抑郁(PSD)定义为汉...
陈仰昆屈剑锋肖卫民李婉仪李伟刘勇林袁伟杰翁汉育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抑郁症状
文献传递
不同脑血管病变类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的比较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脑血管病变类型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人口学、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患者存在的大动脉病变(LAD)和小血管病变(SVD),所有病例分为无LAD及SVD组、单纯SVD组、单纯LAD组和LAD合并SVD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的血管病变类型与hs-CRP的关系。结果无LAD及SVD组55例,单纯SVD组28例,单纯LAD组10例,LAD合并SVD组23例。LAD合并SVD组的血清hs-CRP含量显著高于无LAD及SVD组,但与单纯SVD组及单纯LAD组无明显差异。单纯SVD组及单纯LAD组的hs-CRP含量与无LAD及SV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合并SVD是hs-CRP增高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LAD合并SVD是其血清hs-CRP增高的相关因素。血清hs-CRP含量可作为颅内外LAD及SVD负荷的生物学标记。
陈仰昆肖卫民刘勇林李婉仪钟秀玲石铸翁汉育
关键词:C反应蛋白脑白质病变
卒中后情感失禁的临床及神经心理学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情感失禁(PSEI)的临床及神经心理学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3个月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PSEI的诊断使用House的诊断标准。抑郁及焦虑症状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总体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能评分(MMSE)进行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脑卒中专门生存质量量表(SSQOL)测定。比较PSEI及非PSEI组间临床因素及神经心理学因素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PSF的影响因素。结果 23例(11.1%)患者存在PSEI。PSEI患者具有较高的入院NIHSS评分、HAMD、HAMA及MMSE评分(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NIHSS评分(OR=1.161,95%CI=1.024-1.318,P=0.021)为PSEI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PSEI组SSQOL显著低于非PSEI组,这种差异在校正入院NIHSS评分、HAMD、HAMA及MMSE评分后仍然存在。结论 PSEI在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常见,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是PSEI的主要相关因素。
陈仰昆李婉仪李伟曾秋萍袁伟杰翁汉育刘勇林肖卫民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
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 神经心理学及影像学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神经心理学及影像学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2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1~3周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抑郁症状采用汉默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PSD定义为HAMD总分〉7分。总体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能评分(MMSE)进行评估。比较PSD及非PSD 2组间临床、神经心理学及颅脑MRI变量的差异,并应用logistic回归探讨PSD的影响因素。结果 104例(47.1%)患者诊断为PSD。与非PSD患者相比,PSD患者具有较高的教育程度(中学以上,38.5%vs 25.6%,P=0.041),较高的入院NIHSS评分中位数[(四分位间距),4(2-7)vs 3(1-4),P〈0.001)],较低的MMSE评分(24.0±4.9vs 26.1±4.3,P=0.001)。PSD患者卒中前失眠更常见(37.5%vs 12.8%,P〈0.001)。2组脑梗死部位、体积、数目、脑白质病变以及脑萎缩程度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MMSE评分、卒中前失眠及教育程度为PSD的相关因素。结论 PSD在脑卒中后早期发生率较高。神经功能缺损、认知障碍及卒中前失眠是PSD的主要相关因素。
李婉仪陈仰昆李伟袁伟杰翁汉育刘勇林屈剑锋林显仙肖卫民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神经心理学MRI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疲劳症状的影响因素研究
背景:疲劳是躯体或心理能量的缺乏而影响自主活动的一种主观感受。疲劳是脑卒中后的一种常见的症状,发生率介于16%到78%。卒中后疲劳(Poststroke fatigue,PSF)对卒中患者的康复与生存质量有明显影响[3]...
陈仰昆肖卫民袁伟杰刘勇林李爱萍李婉仪张婧李润雄翁汉育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PSF疲劳症状
舍曲林治疗卒中后抑郁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舍曲林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舍曲林联合常规脑血管病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脑血管病药物治疗;在治疗第l、4、8周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及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疗效和副反应评定。结果在治疗4、8周治疗组与对照组HAMD、NIHSS、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袁伟杰翁汉育李婉仪
多模式照护干预对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多模式照护干预对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改变痴呆患者的照护模式,从而提高痴呆患者智力和生活质量。方法建立痴呆患者的健康档案。50例患者接受定期随访,接受安全行为、生理、心理、常识的宣教及康复等方面的照护干预。结果干预后,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总体健康(general health,GH)、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ing,SF)、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活力(vitality,VT)等5个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认知功能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多模式照护干预对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不明显,但有助于改善痴呆患者的照顾行为,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对社会及家庭的负担,提高了家庭和社会对医院的满意度。
翁汉育马荣吴志东李润雄黄小琼梁咏娴
关键词:痴呆生活质量满意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