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鹤村

作品数:7 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缺血
  • 4篇脑缺血
  • 3篇缺血模型
  • 3篇脑缺血模型
  • 2篇蝶骨
  • 2篇蝶骨大翼
  • 2篇动脉
  • 2篇鼠脑
  • 2篇大鼠脑
  • 1篇动脉环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血管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学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中动脉
  • 1篇四逆
  • 1篇四逆汤

机构

  • 4篇蚌埠医学院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5篇田鹤村
  • 4篇张成英
  • 4篇陈前芬
  • 1篇姜之全
  • 1篇王小标
  • 1篇姚家庆
  • 1篇陈前芬

传媒

  • 2篇四川解剖学杂...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鼠及家兔脑动脉的比较及其在脑缺血模型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0年
目的 观察和比较大鼠、家兔脑动脉的形态特点。方法 利用墨汁、乳胶混合液灌注的 45只鼠和 5 0只兔脑标本 ,在光镜下观察脑动脉的起始、行程和分布。结果 大鼠和家兔的椎 基底动脉系血管起始、行程基本相同。大鼠的脑底动脉环闭锁型的出现率是 97 78% ,组成环的两侧血管等粗 ,对称者是 80 0 0 %。而家兔脑底动脉环闭锁型出现率是 80 0 0 % ,环两侧血管对称者占 2 8 0 0 %。大鼠的大脑中动脉均是 1枝型 ,起始、行程恒定。兔的大脑中动脉 1~ 2枝不等 ,行程短 ,其分布范围内尚有 1~ 2枝梨状区动脉存在。结论 与家兔相比 ,大鼠的脑动脉更接近人类 ,是制做脑缺血模型理想的实验动物。
张成英陈前芬田鹤村
关键词:家兔脑动脉脑缺血药理学
大鼠脑缺血模型血管阻断部位的选择被引量:1
2000年
利用 45只经墨汁与乳胶混合液灌注的大鼠脑标本 ,观测大脑中动脉的起始、行程及表面投影。大鼠的大脑中动脉可分三段 ,中段较长 ,分支较少 ,表面为蝶骨大翼覆盖。著者认为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血管的最佳阻断部位是大脑中动脉中段 ,经蝶骨大翼行颅骨开窗可达此部位。
张成英陈前芬田鹤村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蝶骨大翼脑缺血
用大鼠制作脑缺血模型血管阻断部位的选择被引量:10
2002年
利用 4 5只经墨汁、乳胶混和液灌注的大鼠脑标本 ,观测大脑中动脉的起始、行径及表面投影。大鼠的大脑中动脉可分三段 ,中段较长 ,分支较少 ,表面为蝶骨大翼覆盖。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血管的最佳阻断部位是大脑中动脉中段 。
张成英陈前芬田鹤村
关键词:蝶骨大翼脑缺血动物模型
大鼠脑动脉环的解剖学观察被引量:16
1996年
利用45只经墨汁乳胶混合液灌注的标本,观察大鼠的脑动脉环.观测发现:闭锁型动脉环的出现率为97.78%.其前部多数由两侧大脑前动脉及其合并而成的总前大脑动脉构成(71.11%),后部多数由后交通动脉和基底动脉末端构成(86.66%),动脉环的血管左、右对称,粗细相等者为80%,此种动脉环有利于制作脑缺血模型.
张成英姚家庆王小标田鹤村陈前芬
关键词:解剖学
四逆汤对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探讨四逆汤对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方法 将昆明种小鼠18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再灌注组、四逆汤组。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和给颈部软组织加压的方法造成全脑缺血,对照组只做手术,不造成缺血,观察90min;再灌注组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四逆汤组手术前用四逆汤0.1ml/g体重,每天灌胃,连续3d。然后处死各组小鼠取大脑皮质,制成匀浆,测大脑皮质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酸激酶活性。 结果 再灌注组大脑皮质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酸激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四逆汤组显著高于再灌注组(P<0.01)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结论 四逆汤对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姜之全陈前芬田鹤村
关键词:四逆汤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血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