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打印结合定制钢板内固定技术在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4
- 2016年
- 目的探讨3D打印结合定制钢板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1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91例新鲜闭合骨盆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D打印结合定制钢板内固定组(3D组)和单纯重建钢板内固定组(传统组)。3D组42例,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38.4±7.2)岁。传统组49例,其中男37例,女12例;年龄(39.1±6.8)岁。根据Tile分型:B型35例,C型56例。3D组和传统组受伤至手术时间分别为(6.5±2.2)d和(5.1±1.7)d。3D组术前通过3D打印技术完成骨盆骨折三维建模并打印实物模型,根据三维建模数据定制出个体化钢板;传统组则按常规方式完成术前计划,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输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MaLta标准评估复位质量,术后1年采用Majeed标准进行功能评分。结果3D组与传统组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21.2±3.7)个月和(26.3±3.9)个月。3D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输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较传统组缩短或减少[(78.2±11.7)min:(93.6±12.1)min、(452.7±102.1)ml:(723.3±147.5)ml、(6.9±3.2)U:(11.3±4.6)U、(4.2±1.2)次:(7.3±1.1)次](P〈0.05)。3D组较传统组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早[(12.5±0.9)周:(14.1±3.6)周](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5%:8%)(P〈0.05)。3D组Matta标准及Majeed标准评分优良率均高于传统组(93%:88%、90%:86%)(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结合定制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骨盆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骨折复位质量、减少手术创伤和手术风险,可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有效改
- 黄淦禹宝庆敖荣广黄晓微张旭陈帆成李得见季英
- 关键词:骨盆3D打印
- 经前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对骨盆前侧手术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进行解剖学研究,以证实该入路的可行性。方法成人尸体标本10例20侧,进行大体层次解剖,观察下腹部腹壁及盆腔内解剖结构位置及变异情况。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临床应用20例骨盆骨折及15例髋臼骨折,观察骨盆前侧入路的临床效果。结果骨盆前侧入路的切口全长均不分离暴露精索/子宫圆韧带。腹壁肌层纵形分离切口位于腹直肌外侧和腹壁下动静脉起始循行部位的内侧。采用该入路临床应用35例,平均切口长度10em(9~12cm),失血量(225.5±30.5)ml(170—350m1),所有患者未见股神经和坐骨神经损伤,术后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切口均I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18个月(11~35个月)随访,均获骨性愈合。结论骨盆前侧手术入路将术野自耻骨联合一直延续至骶髂关节前外侧以及四边区,实现对骨折部位的充分显露。该人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具有安全性高、损伤小、术野暴露充分、临床效果良好等优点,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禹宝庆周海燕张传森黄会龙黄淦
- 关键词:骨盆髋臼解剖学
- 后方经皮微创切开加塑形锁定钢板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后方经皮微创切开结合塑形锁定钢板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入院的46例骨盆后环损伤的骨盆骨折患者,其中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龄34.8岁。骨折均为TileC型:C1.1型18例,C1.2型8例,C1.3型9例,C2型11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后方经皮微创切开结合塑形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合并骨盆前环损伤32例患者,其中30例联合骨盆前方有限切开手术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2例因尿道损伤行膀胱造瘘术只单纯应用后方经皮微创切开内固定骨盆后环。合并髋臼骨折14例,其中8例联合骨盆前方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6例联合Kocher—Langenbeck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未发生大出血,术后未出现腰骶丛神经卡压征,未出现感染、复位丢失、深静脉血栓形成等。46例均获平均19个月(8—35个月)随访。骨盆骨折前后环损伤复位均为优。所有患者术后6~10周患侧下肢部分负重行走,术后12—16周完全负重行走。X线片示骨痂生长通过骨折线,骨折部位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采取后方经皮微创切开结合塑形锁定钢板治疗骨盆后环损伤具有固定牢靠、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周海燕季英吴良浩施继飞禹宝庆叶秀章周建华顾龙殿苏佳灿姜新华李承黄建明朱雅龙张东华黄淦潘思华
- 关键词:骨盆
- BMSCs与同种异体肋软骨细胞共培养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讨BMSCs与同种异体肋软骨细胞共培养的可行性,为软骨细胞的来源开辟新的途径和方法.方法:1、贴壁离心法分离兔BMSCs,酶消化法结合组织块法获取肋软骨细胞,体外扩增,形态学观察,绘制生长曲线、检测BMSCs的表...
- 章浩黄淦刘培钊唐昊纪方
- 关键词:BMSCS软骨细胞共培养
- 一种便携式骨内输液器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紧急抢救时快速建立液体复苏通道的便携式骨内输液器,包括套管,套管上设有手持柄,套管上端为底座,套管的内腔容纳有由穿刺针芯、空心输液针套接的组合式输液针,套管内设有旋转弹簧,旋转弹...
- 禹宝庆黄淦苏佳灿
- 文献传递
- 白花丹素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骨肉瘤细胞G2/M期阻滞、凋亡与自噬的分子机制研究
- 骨肉瘤(osteosarcoma)是儿童及青少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四肢长管状骨的干骺端,尽管目前新辅助化疗即术前诱导化疗、手术及术后化疗的贯序治疗法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但骨肉瘤对术前化疗反应不敏感、化疗...
- 黄淦
- 关键词:骨肉瘤白花丹素信号通路
- 一种便携式骨内输液器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紧急抢救时快速建立液体复苏通道的便携式骨内输液器,包括套管,套管上设有手持柄,套管上端为底座,套管的内腔容纳有由穿刺针芯、空心输液针套接的组合式输液针,套管内设有旋转弹簧,旋转弹...
- 禹宝庆黄淦苏佳灿
- 文献传递
- 骨内输液及其在院前现场救治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4年
- 院前救治中,建立外周静脉通道对于外周静脉塌陷的患者及婴幼儿十分困难。作为替代途径,骨内输液技术由于建立所需时间短,安全可靠,容易掌握,在国外院前救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已被广泛应用。相比之下,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十分有限,骨内输液技术在国内的应用还主要局限于儿科,因此有必要回顾近几十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发展以及创新,以引起国内对骨内输液技术的关注,发现其应用于国内现场救治的价值。本综述从原理、安全性、部位及效率方面详细介绍了骨内输液技术,列举了国外主流的骨内输液设备,探讨了骨内输液技术应用于国内院前救治的可行性。
- 赵云飞黄淦禹宝庆
- 关键词:骨内输液院前急救
- 应用第一、二掌骨外支架联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被引量:13
- 2014年
- Bennett骨折是指发生在第一掌骨基底部的腕掌关节内骨折,约占成人第一掌骨骨折的1/3,由于该类型骨折的不稳定性常需手术治疗[1-2].虽然已有众多手术方法见诸报道,但针对该骨折的治疗仍颇具挑战性[2].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2006年3月-2012年6月采用第一、二掌骨外支架联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15例新鲜Bennett骨折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黄淦禹宝庆潘思华周海燕
- 关键词:BENNETT骨折有限切开外支架第一掌骨骨折
- 一种便携式骨内输液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紧急抢救时快速建立液体复苏通道的便携式骨内输液器,包括套管,套管上设有手持柄,套管上端为底座,套管的内腔容纳有由穿刺针芯、空心输液针套接的组合式输液针,套管内设有旋转弹簧,旋...
- 禹宝庆黄淦苏佳灿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