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喜文

作品数:17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梅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化疗
  • 4篇疗效
  • 4篇肠癌
  • 3篇阴性
  • 3篇阴性乳腺癌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三阴
  • 3篇三阴性乳腺癌
  • 3篇肿瘤
  • 3篇胃肠
  • 3篇胃肠道
  • 3篇腺癌
  • 3篇肠道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术后
  • 2篇呕吐
  • 2篇中重度癌痛
  • 2篇肿瘤化疗

机构

  • 10篇广东省梅州市...
  • 7篇梅州市人民医...

作者

  • 17篇黄喜文
  • 8篇吴国武
  • 6篇曾娟紫
  • 6篇黎佳全
  • 3篇杨志君
  • 2篇叶敏
  • 2篇郭维新
  • 2篇林呼
  • 2篇吴静娜
  • 2篇杨志君
  • 2篇曾志威
  • 1篇黄清苑
  • 1篇李亮
  • 1篇李恩
  • 1篇邓伟胜
  • 1篇陈刚
  • 1篇王秋明
  • 1篇邹小芳
  • 1篇余新莲
  • 1篇王秋明

传媒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健脾和胃方对缓解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症状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观察健脾和胃方对缓解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0月在我院进行肠癌化疗4个疗程的50例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均接受化疗,观察组采取健脾和胃方+扶正升血汤治疗,对照组采用扶正升血汤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疗效、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泻、便秘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癌化疗患者应用健脾和胃方+扶正升血汤治疗可有效缓解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症状。
林呼黄喜文黄清苑余德惠张志澜
关键词:化疗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便秘食欲不振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CEA、CA-242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索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CEA(癌胚抗原)与CA-242(糖类抗原242)水平变化情况与临床治疗效果的判断价值。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当中选取晚期结直肠癌患者80例,作为结直肠癌组,另选取同期接收80例门诊健康体检人员为健康组,晚期结直肠癌组患者给予化疗,化疗前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两组人员的血清CEA、CA-242水平进行检测,结合随访复查的影像检查结果,客观评价上述肿瘤标志物检测与晚期结直肠癌组的化疗效果的关联。结果晚期结直肠癌组血清CEA、CA-242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80例患者中,CR 2例,PR 40例,SD 20例,PD 18例,总有效率为52.5%,疾病控制率为77.5%,治疗有效的患者化疗后的血清CEA、CA-242水平均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前后CR、PR、SD患者血清CEA、CA-242水平均显著低于PD患者(P<0.05);而化疗后CR、PR患者的血清CEA、CA-242水平又均显著低于SD患者(P<0.05)。结论检测血清CEA水平和CA-242水平对于判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效果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黄喜文郭维丘惠珍李恩黎佳全
关键词:晚期结直肠癌
奥氮平预防胃肠道肿瘤化疗所致爆发性呕吐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探讨奥氮平预防胃肠道肿瘤化疗所致爆发性呕吐的效果.方法 对146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第1周期化疗,选择发生爆发性呕吐的42例患者纳入研究,在第2周期化疗前给予奥氮平口服,比较联合奥氮平预防前后恶心、呕吐症状评分和呕吐程度分级,统计总有效率,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奥氮平干预后恶心、呕吐评分显著降低(P〈0.01),呕吐程度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干预前(P〈0.01),按照疗效评价标准,干预后完全控制11例,基本控制17例,轻度控制6例,总有效率为80.95%;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的嗜睡、疲劳和头晕,未见3~4级的毒性反应.结论 奥氮平可有效减少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爆发性呕吐的发生,减轻恶心、呕吐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轻微,有临床应用价值.
杨志君吴国武黄喜文曾娟紫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化疗奥氮平
尿毒症性脑病41例临床与影像学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尿毒症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检查的价值。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41例急性起病的尿毒症性脑病的临床及影像学改变。结果尿毒症性脑病依起病方式分型有意识障碍型,精神障碍型,癫痫发作型,不自主运动型,视力骤降型等;影像学表现有脑萎缩,亦可有局部病灶。结论急性起病的尿毒症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多样,易延误诊治,影像学检查也为尿毒症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提供了客观依据,亦可作为尿毒症性脑病的辅助检查常规手段。
邓伟胜黄喜文
关键词:尿毒症性脑病影像学检查
客家地区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客家地区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 258例客家籍结直肠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部位和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差异。结果 2 258例结直肠癌患者中位发病年龄65岁(14~96岁),男女发病比例为1.73:1;左、右半结肠癌分别占29.4%和21.6%,直肠癌占49.0%;TNM分期中晚期比例大(Ⅲ/Ⅳ期占50.9%),病理类型以中分化腺癌为主。男性患者发病年龄大于女性(Z=-2.633,P=0.008);男性患者直肠癌和左半结肠癌占比高于女性,女性患者右半结肠癌占比高于男性(χ^2=33.959,P<0.001)。右半结肠癌早期诊断率最低,中老年男性结肠癌患者更易合并肠息肉,老年结肠癌患者更易合并肠梗阻。结论客家地区结直肠癌患者发病趋于老龄化,就诊时分期偏晚,结肠癌占比高于直肠癌,不同性别、不同发病部位和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在临床病理特点上中存在差异。
王秋明郭维新杨志君曾娟紫黄喜文黎佳全陈刚
关键词: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种群特征
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评价应用卡培他滨对一线化疗后未进展的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进行维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该院93例接受一线化疗有效的复发转移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全阴性的乳腺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卡培他滨维持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口服卡培他滨,疾病进展或者不良反应不能耐受则停止治疗;对照组46例予以定期随访观察。比较两组疗效、无进展生存期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8个月(3~18月),高于对照组的4.5个月(2.5~12个月),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4,P <0.01)。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和肿瘤控制率(DCR)分别为55.32%和87.2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及手足综合征,均可耐受。结论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对一线化疗有效的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疗效好,可明显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不良反应轻且可耐受。
吴静娜李亮黄喜文王秋明
关键词:乳腺肿瘤维持化疗卡培他滨
大肠癌营养与辅助化疗耐受及预后的相关性
2017年
目的探讨分析大肠癌营养状态与治疗耐受性及辅助化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100例大肠癌患者,以NRS 2002量表作为患者营养状态评价方法,以患者化疗及辅助化疗过程中的随访资料为评价患者治疗耐受程度的依据,以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5年生存率为评价辅助化疗预后效果的观察指标。结果 100例患者均完成化疗计划,65例(65.0%)完成同步化疗,35例(35.0%)患者未完成同步化疗;肠癌患者体重下降>7%、术前营养不良、术中需营养支持及出现食欲减退情况下,其耐受性不及体重下降≤7%、术前营养良好、术中无需营养支持及未出现食欲减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大肠癌术前营养状态评分而言,分为A、B、C 3组,比较B、C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5年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癌营养状态影响患者治疗耐受性,大肠癌患者营养状态好,耐受性较高。
杨志君吴国武黄喜文曾娟紫
关键词:肠癌营养状态耐受性预后化疗
自拟扶正生血汤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疗效探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自拟扶正生血汤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初次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0例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观察组2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扶正生血汤辅助治疗,14d为1个周期,观察4周期化疗,统计2组近期疗效和骨髓抑制发生情况,观察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及中医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白细胞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扶正生血汤用于化疗后患者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降低骨髓抑制发生风险,改善外周血象,并有助于调节细胞免疫功能。
林呼黄喜文余新莲叶敏曾志威
关键词:化疗骨髓抑制疗效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镇痛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中重度癌痛患者136例,采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口服治疗。以每次10 mg为初始计量,每12小时服用一次,并根据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的评估结果调整服药剂量。治疗14天后采用NRS量表评估患者疼痛症状的缓解情况,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的NRS量表评分结果为(1.50±1.09)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经过治疗后,中度疼痛患者完全缓解率为70.51%,总缓解率为100%,重度疼痛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29.31%,总缓解率为91.38%,中度疼痛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重度疼痛患者(P<0.05),而中度疼痛患者和重度疼痛患者的总缓解率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食欲得分为(3.40±0.68)分,睡眠得分为(3.89±0.71)分,日常生活得分为(3.42±0.58)分,精神状态得分为(3.51±0.69)分,人际交往的得分为(3.43±0.68)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在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便秘,发生率为27.94%,其次为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4.71%。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可有效缓解中重度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黄喜文吴国武丘丽君
关键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中重度癌痛疗效
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联合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 探讨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联合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NACT)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乳腺癌患者分为TNBC组31例和非TNBC组75例。两组均给予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联合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化疗后16~21 d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发生率以及3年和5年生存率。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TNBC组的完全缓解率(CR)和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均显著高于非TN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心脏毒性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BC组3年生存率低于非TNBC组(74.2%vs 86.7%),TNBC组达到pCR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未达到pCR患者(85.7%vs 41.2%,P〈0.05)。结论 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联合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方案可提高TNBC患者CR率和pCR率,毒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TNBC患者优选的新辅助化疗方案。
黄喜文吴静娜吴国武黎佳全
关键词:三阴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表柔比星多西他赛环磷酰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