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食管癌放疗后复发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食管癌放疗后复发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食管癌放疗后复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给予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化疗,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年和2年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1年和2年生存率、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食管癌放疗后复发患者使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的疗效更好,可提高患者耐受性,减轻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
- 周海文魏涛聂志勇
- 关键词:食管癌
- 图像引导放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究图像引导放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8例局部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49例,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常规化疗+多西他赛)与对照组(49例,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常规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疾病控制率(DCR)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5%(P<0.05)。试验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出现血液毒性反应、胃肠道毒性反应及肺毒性反应的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图像引导放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和控制患者病情,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 魏涛
- 关键词:图像引导放疗多西他赛局部晚期肺癌
- 食管癌放射抵抗相关基因的筛选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筛选与食管癌放射抵抗相关的基因,为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放疗疗效差异最大的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的CNV片段,筛选出这些CNV片段中的代表性基因。进一步从筛选出的高度相关的代表性基因中,利用qPCR进行验证。结果基因芯片筛查的结果得到显著差异的CNV片段共5个,分别位于3、4、8、11、17号染色体,其中拷贝数缺失的(CN Loss)3个,增加的(CN Gain)1个,杂合性缺失的(LOH)1个。代表性基因分别为ROBO1、NSD2、CSMD3、CADM1、NF1。qPCR验证的放射抵抗相关基因为NSD2和CADM1,主要涉及DNA损伤修复通路和细胞黏附。结论基因芯片筛选食管癌放射抵抗相关分子标记具有可行性。NSD2和CADM1可能是与食管癌放射抵抗的相关位点。
- 朱青山李军扩刘维鹏马庭炜代宁涛冯连杰魏涛周福有
- 关键词:食管癌基因芯片
- TP方案联合放射治疗对食管癌患者miR-802 Smad4及食管黏膜组织黏蛋白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顺铂化疗(TP)方案联合放射治疗对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其疗效增殖和迁移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住院的食管癌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放射治疗,观察组给予TP方案联合放射治疗。治疗14天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以及miR-802、食管黏膜组织黏蛋白1和Smad 4的水平变化,同时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结果 治疗14天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0%)高于对照组(62.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iR-802、Smad4、食管黏膜组织黏蛋白1表达量以及CD4~+、CD4~+/CD8~+水平均较高,CD8^(+)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食管癌患者来说,TP方案联合放射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调控患者体内miR-802、Smad4和食管黏膜组织黏蛋白1表达水平及缓解疾病严重程度。
- 周海文程欣宇魏涛郑一李鸣鹤
- 上段食管癌放射治疗与手术切除疗效比较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比较手术治疗与放射治疗对上段食管癌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3月在安阳市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500例上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结果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74%、56%,其中手术组为90.2%、74.0%、533%;放疗组为90.3%、73.4%、58.2%。手术组和放疗组中位总生存期(97个月、1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156,P=O.693)。接受交叉治疗患者(86例)的中位生存期为306个月,较未接受交叉治疗者(237例)的87个月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6.893,P=0.009)。手术组化疗与未化疗患者生存期均为97个月,放疗组分别为306个月、172个月,化疗的参与对于手术组和放疗组的生存期没有明显影响(Х^2值分别为0.242、0.048,P值分别为0.623、0.826)。结论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对上段食管癌的疗效没有明显差异,两种治疗手段联合较单一治疗手段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化疗在上段食管癌治疗中的意义尚不明确。
- 朱青山中静何志杰魏涛冯连杰张庆富
- 关键词:食管肿瘤外科手术放射疗法
- 卡培他滨联合放疗对胃癌疗效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至2010年收入安阳市肿瘤医院的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62例胃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卡培他滨组31例,只单纯使用卡培他滨化疗;卡培他滨联合放疗组31例,在使用卡培他滨的同时联合放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联合组有效率为90.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3%;单纯卡培他滨组有效率为67.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6%,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卡培他滨联合放疗共同治疗胃癌疗效较好,可作为胃癌患者的一个选择。
- 冯连杰张庆富何志杰申静魏涛
- 关键词:卡培他滨放疗胃癌疗效
- 辅助化疗在食管癌根治术后的临床价值
-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8年3月年在安阳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139例,其中810例未接受术后辅助治疗,281例接受术后辅助化疗(其中23例同时接受术后放疗),...
- 朱青山何志杰申静魏涛马保庆
- 关键词:食管癌手术治疗辅助化疗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基于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筛查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射敏感相关性基因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分析,筛查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放射敏感相关性的基因。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8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放疗科接受单纯放疗且该院病理中心留存有活组织检查石蜡标本的ESCC患者,分为放疗敏感组和放疗抗拒组。对两组患者的石蜡标本进行DNA提取,利用美国Affymetrix公司的OncoScan Array平台设计的基因芯片检测人全基因组CNV,筛选两组样本的基因片段差异。结果共收集到19例ESCC患者的标本进行DNA提取,为方便配对分析,从DNA样品质检合格的患者中选取10例,其中放疗敏感组和放疗抗拒组各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变长度、放疗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杂合性缺失(LOH)是主要的CNV类型。放疗抗拒组中,10号染色体q24.32-q24.33区域与18号染色体q21.2-q21.31区域检测到LOH的频率为100%,而在放疗敏感组中未检测到。放疗敏感组中,4号染色体q27-q28.1区域检测到LOH的频率为80%,而在放疗抗拒组中未检测到。结论10q/18q LOH与ESCC放射抗拒相关,4q LOH与ESCC放射敏感相关。
- 朱青山刘维鹏代宁涛冯连杰马庭炜魏涛李军扩韩朋
- 关键词:基因测定辐射耐受性
- LncRNA NEAT1通过靶向Hsa-miR-206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NEAT1通过靶向miR-206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培养人乳腺癌细胞和乳腺上皮细胞,RT-qPCR检测细胞中NEAT1和miR-206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NEAT1与miR-206的靶向结合关系,MTT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敲减NEAT1和抑制miR-206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敲减NEAT1和抑制miR-206对乳腺癌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人乳腺上皮细胞相比,乳腺癌细胞中NEAT1表达上调(P<0.05),miR-206表达下调(P<0.05);RT-qPCR结果表明,敲减NEAT1可促进乳腺癌细胞中miR-206表达,而过表达NEAT1可抑制乳腺癌细胞中miR-206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NEAT1靶向负调控miR-206的表达;敲减NEAT1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及细胞中MMP-2和MMP-9蛋白表达,而敲减NEAT1的同时抑制miR-206则可逆转敲减NEAT1对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抑制作用,逆转敲减NEAT1对细胞中MMP-2和MMP-9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敲减NEAT1可能通过靶向抑制miR-206表达,发挥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作用。
- 魏涛冯连杰付小娜赵世杰刘伟鹏梁豪
- 关键词:乳腺癌增殖迁移
- 不同剂量脑立体定向放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不同剂量脑立体定向放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脑立体定向放疗分割剂量分为A组(n=15)、B组(n=15)和C组(n=20),患者均接受脑立体定向放疗联合生存PD-1/PD-L1抑制剂治疗,A组脑立体定向放疗剂量为4 Gy/f,12 f,B组为5 Gy/f,8 f组,C组为7 Gy/f,5 f。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生存情况;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结果三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70个月、2.40个月和6.60个月。Log-rank检验结果提示,三组患者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KPS评分均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且C组患者较A组和B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7 Gy/f,5 f分割剂量相比于4 Gy/f,12 f和5 Gy/f,8 f联合PD-1/PD-L1抑制剂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更明显,延长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更为明显。
- 付小娜魏涛赵世杰冯连杰刘维鹏赵晓园朱青山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