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伟立

作品数:19 被引量:89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前列腺
  • 6篇增生
  • 6篇前列腺增生
  • 5篇肿瘤
  • 4篇上皮
  • 4篇上皮内
  • 4篇上皮内瘤
  • 4篇皮内
  • 4篇前列腺上皮
  • 4篇前列腺上皮内...
  • 4篇前列腺肿瘤
  • 4篇腺上皮
  • 4篇腺肿瘤
  • 4篇内瘤
  • 3篇蛋白
  • 3篇蛋白激酶
  • 3篇细胞
  • 3篇免疫抑制剂
  • 3篇激酶
  • 2篇电切

机构

  • 10篇中国航天科技...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8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马伟立
  • 10篇侯垒
  • 7篇高居忠
  • 7篇白铁男
  • 6篇陈晓
  • 4篇李宁
  • 3篇张金艳
  • 3篇杨江华
  • 3篇于宏伟
  • 3篇何京
  • 3篇程阔
  • 2篇孙光
  • 2篇廖晓星
  • 2篇李凤宽
  • 2篇徐勇
  • 2篇冯军花
  • 2篇杨子轩
  • 1篇张新
  • 1篇王广有
  • 1篇田惠忠

传媒

  • 4篇临床泌尿外科...
  • 4篇中国现代医药...
  • 2篇中华泌尿外科...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北京医学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K506作用下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及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FK506作用下肠屏障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比较免疫抑制组和对照组大鼠血浆D-乳酸和DAO浓度、回肠黏膜病理分析。结果:免疫抑制组血浆D-乳酸和DAO浓度、肠黏膜损伤评分在各时间点均呈缓慢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第3、5、7天血浆D-乳酸和DAO浓度、各时间点的肠黏膜损伤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血浆D-乳酸、DAO浓度与肠黏膜损伤评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FK506可以引起肠黏膜上皮损伤,肠黏膜机械屏障功能破坏,肠黏膜通透性增高。随FK506应用时间的延长,肠黏膜损伤的加重,肠黏膜通透性改变越显著。检测血浆D-乳酸和DAO的变化,能够及时反映免疫抑制剂引起的肠黏膜上皮损伤及其通透性变化。
马伟立侯垒李宁高居忠
关键词:免疫抑制剂肠黏膜屏障
妇产科术后泌尿生殖道瘘15例报告被引量:5
2003年
马伟立白铁男李凤宽孙光姚庆祥方平徐勇
关键词:妇产科术后泌尿生殖道瘘
输尿管回肠吻合术在可控性尿流改道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评价输尿管回肠吻合术在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后抗返流及防止上尿路感染中的效果。 方法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行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和新膀胱术的患者 10例 ,采用带回盲瓣的回肠段作为可控性膀胱的输入襻 ,双侧输尿管黏膜下隧道法与回肠吻合 ,随访观察患者术后输尿管返流及上尿路感染情况等。 结果  10例手术顺利 ,术后随访 6~ 36个月 ,均未发生输尿管返流或上尿路感染 ,1例发生单侧肾积水 ,为吻合口狭窄所致。 结论 黏膜下隧道法输尿管回肠吻合术预防去带盲升结肠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返流及上尿路感染效果良好。
白铁男李凤宽马伟立孙光徐勇王广有
关键词:可控性尿流改道膀胱肿瘤
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尿流动力学检查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尿流动力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100例(研究组)和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00例(对照组)的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结果 2组低顺应性膀胱发生率、不稳定膀胱发生率、逼尿肌功能受损发生率、初始尿意容量(FDV)、最大膀胱容量(MCC)、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at Qmay)、剩余尿量(PVR)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加重了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膀胱功能障碍。
马伟立侯垒崔功静杨江华赵延朋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尿动力学
微生物酵素防治免疫抑制剂对肠粘膜屏障功能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移植后感染仍是肝、肾移植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肝、肾移植术后1个月内细菌感染最常见,其中最常见的细菌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肠球菌、肺炎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肠球菌感染主要由肠源性感染引...
马伟立
关键词:免疫抑制剂肠粘膜屏障细菌易位微生物酵素肾移植
文献传递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尿流动力学检查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糖尿病(DM)患者尿流动力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BPH合并DM患者30例(研究组)和单纯BPH患者30例(对照组)的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在膀胱感觉减退、膀胱顺应性增加、膀胱逼尿肌不稳定、膀胱逼尿肌功能受损、初始尿意容量(FDV)、最大膀胱容量(MCC)、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剩余尿量(RUV)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加重了BPH患者的膀胱功能障碍,尿流动力学检查对于BPH合并DM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马伟立侯垒崔功静杨江华赵延鹏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糖尿病尿动力学
细胞增殖核抗原在前列腺上皮内瘤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研究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在前列腺上皮内瘤(PIN)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细胞增殖在前列腺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例PIN和1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PCNA的表达。结果:PIN组织中PCN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腺上皮的基底细胞层与分泌细胞层,在BPH组织中主要见于腺上皮基底细胞层。PIN和BPH组织中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15.92±4.40)%和(8.33±2.9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N组织中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BPH,增强的细胞增殖活性参与了前列腺上皮的恶性转化,在前列腺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马伟立白铁男张新张淑敏畅继武陈晓高居忠邢念增王勇
关键词:细胞增殖前列腺肿瘤前列腺增生
细胞增殖和凋亡在前列腺上皮内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2008年
目的通过研究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和细胞凋亡在前列腺上皮内瘤(PIN)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细胞增殖和凋亡在前列腺上皮内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脱氧核糖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12例前列腺上皮内瘤和1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细胞增殖核抗原和细胞凋亡的表达。结果PIN中PCN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腺上皮的基底细胞层与分泌细胞层,在BPH中主要见于腺上皮基底细胞层。PIN和BPH中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15.92±4.40)%和(8.33±2.93)%,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BPH和PIN组织中凋亡细胞主要分布于腺上皮的基底层,分泌层内少见。PIN和BPH中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8.33±2.99)‰和(4.00±1.8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IN组织中细胞增殖和凋亡活性显著高于BPH,增强的细胞增殖和凋亡活性参与了前列腺上皮的恶性转化,在前列腺上皮内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马伟立侯垒崔功静白铁男陈晓李宁高居忠
关键词:细胞增殖凋亡前列腺肿瘤前列腺增生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在前列腺上皮内瘤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p38)在前列腺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和12例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p38的表达。结果:p38在PIN中主要分布于腺上皮和肿瘤细胞,呈片状、弥漫状分布。在BPH中主要分布于腺上皮基底细胞,分泌细胞有少量着色。PIN和BPH组织中p38的活性表达分别为(63.83±18.34)%和(48.75±16.9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N组织中p38的活性显著高于BPH。p38活性的增强参与了前列腺上皮的恶性转化,可能在前列腺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马伟立侯垒白铁男陈晓高居忠
关键词: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前列腺肿瘤前列腺增生
p38MAPK在前列腺癌发生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p38)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和早期前列腺癌(Pca)各12例石蜡标本中p38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在BPH、PIN和Pca组织中,p38活性表达呈递增趋势,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38级联途径的激活参与了前列腺上皮的恶性转化,可能在PIN和Pca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马伟立侯垒崔功静白铁男陈晓李宁高居忠
关键词:蛋白激酶类P38前列腺肿瘤前列腺上皮内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