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炜
-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与手术方式的选择
- 2009年
- 顾炜蔡兵毕杰陆飞许炯
- 关键词:MIRIZZI综合征胆囊管结石嵌顿胆管损伤胆总管瘘肝总管狭窄机械压迫
- 梗阻性黄疸大鼠应激时血浆表皮生长因子变化与急性胃粘膜病变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在梗阻性黄疸急性胃粘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结扎Wistar大鼠胆管,制作梗阻性黄疸模型,40只大鼠随机分成4个小组:假手术组A组、假手术应激组B组、梗阻性黄疸组C组、梗阻性黄疸应激组D组,每组10只。应激结束后,测定血浆表皮生长因子浓度,肉眼下按Guth标准评价胃粘膜损伤程度,计算胃粘膜损伤指数(UI),光镜下观察胃粘膜病理性改变。结果梗阻性黄疸时血浆表皮生长因子变化明显,C组、D组明显低于A组、B组(P<0.01);A组未见胃粘膜损伤,D组损伤最严重,其次为B组、C组,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梗阻性黄疸大鼠应激状态下,血浆表皮生长因子水平下降更明显,损害性与保护性因素的平衡失调,是导致急性胃粘膜病变重要因素之一。
- 顾炜蔡兵
-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应激表皮生长因子急性胃粘膜病变
- 抗病毒治疗在预防HBV DNA阴性的肝细胞癌术后复发中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抗病毒药物治疗对乙肝病毒(HBV)DNA阴性的肝细胞癌(HCC)患者预防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80例HBV DNA阴性的HC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抗病毒组给予手术切除+术后常规预防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前预防性抗病毒治疗,40例;对照组给予手术切除+术后常规预防性TACE治疗,40例。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HBV再激活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2年复发率。结果术后随访2年,对照组出现HBV再激活29例(72.50%),抗病毒组出现HBV再激活3例(7.50%),两组HBV再激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P<0.05)。抗病毒组术后6个月、1年、2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8.35、11.61,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给予抗病毒治疗是影响HCC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OR=0.27,P<0.05)。结论对于HBV DNA阴性的HCC患者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能有效减少HBV再激活,有助于降低术后2年内的肿瘤复发率。
- 顾炜张智勇吴鸣宇
- 关键词:肝细胞癌乙肝病毒DNA阴性术后复发率
- 胆囊管解剖变异的MRCP评价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5
- 2011年
- 目的通过MRCP评价胆囊管的解剖和变异,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行胆囊切除的临床胆系疾病住院患者420例,术前行MRCP对胆囊管显影分型,并与术中解剖相对照。结果 MRCP胆囊管清晰显示的369例中,胆囊管正常汇入肝总管右侧壁305例(82.7%)。胆囊管变异64例(17.3%),其中以胆囊管低位汇入、短胆囊管、胆囊管狭曲发生率较高。结论 MRCP可显示胆囊管解剖及变异结构,为胆囊切除提供术前解剖形态信息。
- 毕杰顾炜陆飞刘文松蔡兵
- 关键词:胆囊管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胆囊切除
-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安全性评价及疗效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LCTD)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确诊的6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患者行LCTD术,另30例行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OCTD),对两种手术在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感染、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镇痛剂使用情况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均未出现死亡及严重并发症,LCTD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术中出血量率、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使用镇痛剂的比率均显著低于OCT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OCTD组相比,LCTD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合理运用。
- 吴鸣宇张志强顾炜蔡兵
-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腹腔镜T管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