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项立辉

作品数:12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地球化学勘查与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沉积物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粒度特征
  • 2篇连云港近岸海...
  • 2篇近岸
  • 2篇近岸海域
  • 2篇海洋地质
  • 2篇海洋地质学
  • 2篇海域
  • 2篇表层沉积物
  • 1篇淡水
  • 1篇地层学
  • 1篇地貌
  • 1篇地球化学异常
  • 1篇地形
  • 1篇地形地貌
  • 1篇第四纪
  • 1篇第四纪地层
  • 1篇岩石

机构

  • 6篇江苏省有色金...
  • 3篇国土资源部
  • 3篇青岛海洋地质...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江苏省有色金...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0篇项立辉
  • 4篇张晓飞
  • 3篇刘健
  • 3篇刘强
  • 2篇欧阳凯
  • 2篇张刚
  • 2篇范彦斌
  • 1篇叶景艳
  • 1篇陈代庚
  • 1篇方建勇
  • 1篇闫玉茹
  • 1篇孔祥淮
  • 1篇张晓飞
  • 1篇李东义
  • 1篇陈坚
  • 1篇徐刚
  • 1篇曹志敏
  • 1篇仇建东
  • 1篇彭修强
  • 1篇刘宪光

传媒

  • 2篇海洋地质动态
  • 2篇应用海洋学学...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海洋科学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南海资源环境...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苏沿海地区地形地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被引量:2
2010年
江苏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岸类型以粉砂淤泥质海岸为主,中南部海岸外有辐射状沙洲,形成独特的海岸和海底地形。通过总结江苏沿海地区地形地貌特点,结合以往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对涉及该地区地形地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的海洋权益、港口河道及海上工程的建设、扩大陆地面积、地质环境及其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项立辉刘健孔祥淮陈代庚徐刚
关键词:地形地貌
南通近海表层沉积物粘土矿物含量分布特征及物质来源被引量:2
2015年
应用 X 射线衍射(XRD)方法对南通近海137个表层沉积物<0.002 mm 的粘土组分进行分析,研究了南通近海表层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组合特征、分布规律以及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粘土矿物中伊利石相对百分含量最高(70.6%∽80.3%,平均值为75.0%),高岭石(9.8%~14.9%,平均值为12.4%)和绿泥石(8.1%~12.4%,平均值为10.3%)次之,蒙脱石含量最低(0~4.0%,平均值为2.3%);粘土矿物组合类型以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蒙脱石型为主,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型次之.南通近海表层沉积物中粘土矿物主要为陆源成因,春夏季(5~9月)东北向扩展的长江冲淡水为研究区提供物源.
项立辉张晓飞刘强欧阳凯张刚范彦斌
关键词:海洋地质学粘土矿物物源分析长江冲淡水
丘状交错层理研究述评被引量:12
2007年
过去的几十年间在沉积物记录中发现了大量的丘状交错层理,它广泛形成于近滨——陆架之间,但在河口湾、潮坪以及三角洲等环境乃至深水浊积岩中也发现了它的存在,然而,人们对于它的形成环境和影响因素以及成因仍然存在着争论。通过近年来的研究,认为丘状交错层理是由振荡水流和单向水流联合作用所产生的观点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综合Simone Dumas(2006)的波洞实验以及前人的研究观点,影响丘状交错层理发育的因素主要有沉积物的粒度、风暴浪强度、地形坡度和水体密度、温度、粘度等。丘状交错层理对于恢复沉积物记录中的古沉积环境和古地理条件具有指导意义。
项立辉刘健曹志敏
关键词:古环境意义
连云港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沉积特征及粒径趋势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对2013年在连云港近岸海域采集的170个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以得到的粒度参数探讨其沉积物分布特征与物源和水动力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底质类型主要有泥、砂质泥、粉砂、砂质粉砂与粉砂质砂.总体趋势为近岸细、远岸粗,由岸向海呈现条带状分布.依据海底地形差异及水动力条件结合底质类型可将该地区划为3个区域:Ⅰ海州湾区、Ⅱ航道区、Ⅲ灌河口北侧砂质区.海州湾与航道区的沉积物都属于低能弱流环境下的产物,近岸区域以粉砂为主,远岸以砂质粉砂为主;砂质区沉积物则相对较粗,主要成分为粉砂质砂,受到了较强的波浪掀沙与潮流冲蚀.利用Gao-Collins模型对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系数进行了趋势分析,得到了粒径运移趋势图,揭示了研究区内沉积物输运的趋势,连岛西北部与灌河口北部有较小辐聚区,海州湾北部沉积物运移方向为西南向,表现为向岸运移,与该区域的涨潮流方向一致;徐圩航道中段南部运移趋势较紊乱,是受到了航道疏浚与抛泥的影响.
项立辉安成龙张晓飞刘强
关键词:海洋地质学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粒径趋势分析连云港近岸海域
南海北部海洋雾状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在粤东上升流区和南海北部陆架陆坡区共选取7条断面,通过分析水体的温度、盐度、密度、浊度、叶绿素浓度特征和悬浮体现场粒度平均粒径、体积浓度特征等,初步研究了南海北部海洋雾状层的特征及其受控机制。研究发现粤东上升流区底部雾状层普遍发育,在个别站位存在表层雾状层,高能的近岸浪流作用和来自港湾、河流的泥沙为表层雾状层和底部雾状层提供物源;南海北部陆架陆坡区底部雾状层也普遍发育,在珠江口外的内陆架和外陆架陆坡区表层雾状层比较常见,陆坡区中层雾状层比较发育,本区雾状层的物源主要来自珠江和台湾岛西南部河流的入海泥沙、海底沉积物以及生源颗粒物。南海北部底部雾状层的强度和扩散范围主要受水动力条件、河流入海物质的扩散和底质再悬浮等控制。
张晓飞陈坚项立辉方建勇李东义朱亚超欧阳凯范彦斌
关键词:南海北部影响因素
盐城滨海港区防波堤建设对水下地形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利用双频测深仪和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对滨海港区附近海域进行了区域测深和定点全潮水文观测,通过与以往调查研究资料的对比,分析了防波堤建成前后海底冲淤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以来水下岸坡为侵蚀最剧烈的区域,海底平原则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受自然侵蚀的影响,水下岸坡继续向岸内移,目前最强侵蚀区已内移至–8~–12 m水深的水下岸坡;近年来自然侵蚀明显减弱,年均侵蚀速率约为前10年的1/4;受防波堤挡流效应的影响,口门南侧已由往复流转变为旋转流;目前已出现三大淤积区域,其中以口门处淤积最严重,最大淤积厚达3.5 m,已造成口门处水深不足–10 m;防波堤对周边海域直接影响范围约13.4 km^2,最远可达废黄河口。分析认为,防波堤建设是引起港区海底冲淤格局发生变化的主因。该研究为防波堤的后续维护及滨海港区30万t级航道工程论证提供了基础资料。
刘强闫玉茹项立辉张晓飞彭修强
关键词:防波堤冲淤变化
长江口滨外泥质区末次冰消期以来沉积特征与沉积环境演化
长江口滨外泥质区是未次冰消期海侵以来的长江入海物质沉积中心和“物质汇”之一,论文对取自该泥质区的ECS-0702孔(122°40.0108'E,3l°00.0041'N,孔深35.6m,水深22m)30.8m以上岩心进行...
项立辉
关键词:长江口泥质区元素地球化学末次冰消期
文献传递
连云港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对连云港近岸海域83个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探讨了该区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和沉积物类型的分布特征.结合该区沉积物物源和沉积动力环境,探讨了两者对该区沉积过程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类型以砂质粉砂、粉砂质砂和...
欧阳凯张晓飞闫玉茹项立辉王忠蕾孙祝友
关键词: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
文献传递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浅海地球化学异常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2013年
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浅海为研究区,针对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As、Cd、Cr等七种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分析测试,依据调查区环境背景值,圈定了地球化学异常区,发现:①在澳门东北部海域以及大亚湾海域存在As、Cd、Cr、Pb、Zn高值综合异常;②在珠江入海前靠近深圳的港湾处存在Cu、Pb、Zn高值综合异常;③在广东惠州巽寮湾、双月湾附近存在元素低值综合异常。造成元素高值综合异常的原因,除了港口建设及营运等经济活动有关以外,还与其海湾、海岸地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在沿岸流流速变缓的港湾处、沿岸流受阻的地段,均易使河流中带入的污染物发生沉积,从而造成高值异常。在广东惠州巽寮湾、双月湾附近的低值异常主要归因于该地较低的工业水平。
叶景艳项立辉汤倩马言胜张刚刘宪光
关键词:地球化学异常浅海珠江三角洲
现代黄河三角洲北岸YRD-1101孔岩心磁性地层学被引量:6
2014年
对渤海南岸黄河三角洲地区200.30m的YRD-1101钻孔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岩石磁学研究表明沉积物中主要载磁矿物是碎屑磁铁矿,部分样品含有少量铁硫化物和赤铁矿;古地磁学研究结果揭示了早、中更新世界线即布容(Brunhes)正极性时/松山(Matuyama)负极性时界限(B/M)位于该钻孔123.33m处,同时,发现在松山负极性时记录了不完整的奥尔杜威(Olduvai)正极性亚时(191.78~200.30m);根据沉积速率推测该孔底部200.30m的年代为1.885Ma。这一研究为该钻孔提供了可靠的年代标尺,为渤海湾南岸黄河三角洲第四系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
孙丽莎刘健仇建东李国涛项立辉
关键词:磁性地层岩石磁学第四纪地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