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峰
- 作品数:20 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简明症状量表在高中学生中的试用
- 目的检验简明症状量表(BSI)在高中生中的信、效度。方法1284名高中生完成简明症状量表(BS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随机抽取98名受试在两周后进行重测,以考察量表的重测信度。分析BSI的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条...
- 刘诏薄陈海峰曹波焦峰李多聪孔令军
- 关键词:症状量表BSI分量表相关系数高中学生
- 利多卡因对精神分裂症无抽搐电休克术后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精神分裂症无抽搐电休克(MECT)术后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12月江西省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行MECT治疗,对照组患者出现注射痛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患者出现注射痛后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后1、7、14 d,2组患者MMSE及WM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χ^(2)=4.320,P=0.038)。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MECT术后给予利多卡因的安全性较高,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恢复情况较好,可促进患者短时记忆功能恢复,值得应用。
- 曾庆晟陈海峰陈文英伍屈锋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利多卡因认知功能障碍
- 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奥氮平片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较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奥氮平片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缓释片组(P组,n=50)和奥氮平片组(A组,n=48),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8、10、12周的PAN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P组患者的起效时间早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服药时间延长至治疗后第12周,两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嗜睡、肝功能异常、血脂异常、体重增加的发生率低于A组,静坐不能的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奥氮平片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相当,但帕利哌酮缓释片副作用少于奥氮平片,且起效更快。
- 李多聪陈海峰
- 关键词:帕利哌酮缓释片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开放性临床验证
- 2005年
- 目的验证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用可变剂量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45例,剂量范围5~30mg/d,疗程共8周;以PANSS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以治疗药物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45例中36例完成8周疗程,9例在4周内停止使用。治疗结束时,显效率为64.4%(29/45),其中临床痊愈31.1%(14/45),显著进步33.3%(15/45),好转22.2%(10/45),无变化13.3%(6/45)。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常见不良反应为焦虑、静坐不能、头晕、乏力、视物模糊、震颤等。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种选择。
- 匡奕华刘诏薄陈海峰龚坚陈海波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阿立哌唑
- 齐拉西酮和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和奥氮平在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期间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差异。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202例在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奥氮平治疗,对照组给予齐拉西酮治疗,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对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1、2、4、8周后,两组PANS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齐拉西酮和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均有较好的疗效,两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但不良反应发生类别有所不同,临床医生需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 陈海峰李多聪陈海波曹波
- 关键词:齐拉西酮奥氮平精神分裂症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评估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0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以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疗程共8周,以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阿立哌唑组显效率为66.6%(34/51),有效率为86.2%(44/51);利培酮组显效率为64.0%(32/50),有效率为92.0%(46/50)。两组间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在治疗前后体重增加副作用方面,阿立哌唑组为1.1±1.5kg,利培酮组为1.8±1.4kg,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在其它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副反应差异不显著,但在体重增加方面,阿立哌唑轻于利培酮。
- 陈海峰刘诏薄龚坚陈海波胡玉梅万冬莲
- 关键词:阿立哌唑利培酮疗效安全性
- 度洛西汀治疗老年期抑郁障碍患者的对照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比较度洛西汀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期抑郁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期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度洛西汀和舍曲林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M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及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HAMA量表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度洛西汀组在第1、2周末的有效率及HAMD、HAMA减分幅度明显高于舍曲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度洛西汀治疗老年期抑郁症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起效更早,有利于患者康复。
- 陈海波吴文艳李多聪陈海峰
- 关键词:度洛西汀舍曲林老年期抑郁障碍
- 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帕罗西汀组和氯米帕明组,共治疗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症状。结果:帕罗西汀组与氯米帕明组治疗前、治疗后HAMD、BPR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6周末时疗效更明显,两组间统计无显著差异(P>0.05),帕罗西汀组不良反应症状较氯米帕明组少而轻,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轻。
- 李多聪陈海峰刘诏薄
- 关键词:帕罗西汀氯米帕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 血液白细胞联合中性粒细胞水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液白细胞(WBC)联合中性粒细胞(N)水平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12月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首次发作住院接受治疗,按照修改版外显行为量表(MOAS)评估结果分为有攻击行为组(n=30)和无攻击行为组(n=30),比较两组患者血液WBC、N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分析血液WBC、N水平与MOAS量表各项目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攻击行为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液WBC、N水平对攻击行为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有攻击行为组入院时的WBC、N水平高于无攻击行为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WBC、N水平与MOAS评估量表中语言攻击、自身攻击、体力攻击及财产攻击4个项目评分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BC(β=2.149,OR=8.551,95%CI=2.291~32.065)、N(β=1.961,OR=7.803,95%CI=1.208~15.318)水平是导致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两项指标联合预测攻击行为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6。结论有攻击行为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WBC、N水平显著提高,两项指标均是导致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评估能够精确地预测攻击行为的发生,以便临床医师早期进行干预治疗。
- 陈海峰
- 关键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精神分裂症
- CRP水平与心境障碍患者自杀倾向的相关性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心境障碍患者自杀倾向的发生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42例心境障碍患者和96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自杀倾向或行为的发生将心境障碍患者分为自杀倾向组与无自杀倾向组,分别测定心境障碍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RP水平。采用非参数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心境障碍患者自杀倾向行为的发生与血清CRP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对照组与心境障碍组的血清CRP水平有差异(P=0.027);自杀倾向组与无自杀倾向组的血清CRP水平有差异(P=0.044);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CRP、ESR是心境障碍患者自杀倾向的危险因素(P=0.029,OR=1.129;P=0.047,OR=1.08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CRP水平升高是心境障碍患者自杀倾向的危险因素(P=0.034,OR=1.502)。结论血清CRP水平是心境障碍患者发生自杀倾向的危险因素。
- 何文胡强陈海峰陈林俊
- 关键词:心境障碍自杀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