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金荣
- 作品数:53 被引量:575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利用小口径顶管机建造大断面地下空间的一种新手段——管幕工法被引量:20
- 2004年
- 在简述管幕工法原理的基础上,总结管幕工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重点对管幕工法的设计和施工要点进行了论述,提出管幕设计的方法和技术难点,最后,结合上海正在实施的管幕工程,阐述我国软土地区应用管幕工法的意义和可行性。
- 袁金荣陈鸿
- 关键词:管幕法顶管机地下空间施工设计
- 双圆盾构法隧道衬砌结构施工方法
- 沈秀芳曹文宏杨志豪申伟强狄永媚袁金荣曹伟飚
- 本发明是一种双圆盾构隧道衬砌结构施工方法。该方法将两条单圆隧道通过构造技术结合起来,一次完成上、下行区间隧道的施工。本发明克服了现有单圆盾构区间隧道施工技术的不足之处,可以节约地下空间、降低工程投资、加快工程进度、提高施...
- 关键词:
- 关键词:双圆盾构隧道衬砌结构施工方法
- 新加坡地铁环线Kent Ridge站围护结构设计被引量:2
- 2007年
- 根据现场条件和围护结构设计报告,讨论新加坡地铁环线Kent Ridge站的设计方法和原则。介绍岩土工程专用分析软件PLAXIS的特点及其在基坑开挖施工模拟中的应用,并在新加坡尼诰大道基坑坍塌事故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分析地下工程设计中应考虑的一些问题。岩土参数的取用是地下工程设计中重点考虑的因素。
- 袁金荣朱莉莉
- 关键词:地铁车站围护结构PLAXIS
- 上海市轨道交通双圆区间隧道衬砌圆环设计探讨被引量:2
- 2004年
- 随着城市空间的不断开发,地下空间资源日益紧张、环境制约要求增多,对已有的设计施工技术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结合上海隧道轨道交通 M8线工程方案研究,介绍其中双圆区间隧道衬砌圆环的设计和计算。
- 狄永媚杨志豪袁金荣许熠
- 关键词:隧道衬砌轨道交通区间隧道工程方案地下空间资源
- 磁浮交通沪杭线越黄浦江隧道的工程技术问题研究
- 沈秀芳周顺华曹文宏王炳龙杨志豪余南阳范益群宫全美袁金荣雷震宇许恺杨龙才高波贺春宁毛坚强陈海龙乔宗昭
- 课题组将针对上海磁浮线龙阳路站和世博城的位置,充分利用既有黄浦江隧道的设计资料,结合磁浮系统的特点,分别以建筑总体设计和结构设计为主线,开展研究工作。 总体设计要求解决以下问题: (1)线型; (2)断面; (3...
- 关键词:
- 关键词:隧道磁浮交通
- 层状地层横观各向同性粘弹性优化反分析与优化方法比较
- 2004年
- 针对基坑开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间效应以及地层横向与竖向变形的差异,采用Voigt 模型进行横观各向同性粘弹性模拟,并结合具体的施工过程,进行横观各向同性粘弹性位移优化反分析。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分析了阻尼最小二乘法、遗传算法以及混合遗传算法对横观各向同性粘弹性位移反分析的适应性,结果发现,阻尼最小二乘法对流变参数不敏感而遗传算法则不同,可以对参数进行全面优化,而混合遗传算法集合了两者的优点,克服了阻尼最小二乘法的不足。
- 陆龙池刘学增袁金荣
- 关键词:横观各向同性位移反分析基坑开挖粘弹性竖向变形
- 深大基坑施工变形的智能控制技术被引量:27
- 2002年
- 利用神经网络 (ANN)和模糊控制 (FC)理论 ,采用预测控制的思想 ,建立了一套集基坑施工变形预测和控制于一体的智能化施工控制系统 ,该系统由神经网络预测器和模糊控制器组成。神经网络预测器对基坑变形进行连续滚动的多步预测 ,模糊控制器根据预测结果对施工参数进行决策控制。在MATLAB 5 .2平台支持下 ,研制了相应的基坑变形控制软件系统。实际应用结果表明 ,该智能控制系统对深基坑的安全施工过程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真正做到了施工过程的实时、动态、智能化控制。软件系统操作界面简单、直观 ,便于实际工程应用。
- 袁金荣王文明孙钧
- 关键词:深基坑模糊控制智能控制MATLAB软件系统
- 钢管幕力学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以上海中环线虹许路—北虹路下立交工程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管幕箱涵顶进工法中管幕的加固、承载和抗隆起等力学作用。
- 朱合华周建晖丁文其沈杰袁金荣
- 关键词:管幕数值模拟
- 清江隔河岩水库诱发地震的条件与地震活动特征被引量:6
- 2001年
- 分析了清江隔河岩水库区诱发地震的形成条件、地震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库水位与地震活动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 :该水库的地震活动类型属典型的震群型水库地震 ,其成因主要为岩溶陷落。
- 高士钧甘家思王清云殷志山袁金荣
- 关键词:隔河岩水库水库诱发地震地震类型地震成因
- 利用GPS观测资料反演华北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被引量:20
- 1999年
- 根据已获得的最新 G P S 观测资料,利用有限元方法反演华北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反演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除受55°~235°方向的压应力外,同时还受到140°~320°方向的拉应力,其中 N E- S W 向的压应力最大,约为 S E- N W 向的2 倍。认为这一应力场是2 种动力学过程的叠加,一是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挤压,其中来自印度洋板块的作用力最大,约为太平洋板块作用力的1 .5 倍;另一个是因地幔隆起而产生的 N W - S E
- 袁金荣徐菊生高士钧
- 关键词:GPS构造应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