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书杰
-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 古代汉语没有积极修辞的转类吗——与郭焰坤先生商榷
- 2002年
- 转类作为一种积极修辞格,具有特定的修辞结构和特殊的修辞效果。这种辞格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运用也渐趋成熟。而《修辞学习》1998年第二期发表了《转类性质的历史演变》一文,其作者郭焰坤先生列举了大量名词适用的例子,认为“转类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性质”、“先秦两汉时的转类不是辞格”、“转类作为一种积极修辞方式,它萌芽于明末清初而成熟于五四之后”。郭焰坤先生的这一观点值得商榷。
- 孙书杰张素格
- 关键词:积极修辞辞格古代汉语修辞结构修辞效果
- 谈古典诗词中“韵”的修辞功能被引量:1
- 2007年
- 文章从韵类和韵式两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不同的韵具有表达不同情感的修辞功能,从而说明了古典诗词尤其是名作,之所以能使之声情相切,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与作者精心选韵、合理安排韵的疏密不无关系。
- 孙书杰张素格
- 关键词: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 杨树达《中国修辞学》“参互”修辞格辨析被引量:3
- 2003年
- 杨树达先生的《中国修辞学》中的“参互”修辞方式与所谓的“互文”修辞格并不完全相同。杨氏在“参互”一章中所采用的四十个古例不能“一揽子装”,它们可以分为三大类:互文、互体、省略。
- 王占福张素格孙书杰
- 关键词:互文省略
- 引用修辞生成的历史文化根源被引量:3
- 2005年
- 汉语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引用修辞实践。本文阐述了引用修辞生成的历史文化根源:一是尊古崇圣的思想意识,二是对含蓄美的崇尚,三是文人追求风雅、表现才学的创作心态。其中尊古崇圣的思想意识是最根本的原因。
- 张素格孙书杰
- 关键词: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