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
- 作品数:13 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颈动脉彩色超声对冠心病早期的临床预测价值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指标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拟诊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60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90例)和非冠心病组(70例)。分别对受试对象行颈动脉彩色超声,观察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AP)形成情况。结果冠心病组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1.08mm±0.18mm比0.76mm±0.13mm,P<0.05),AP发生率也明显增高(60%对11%,P<0.05)。结论颈动脉IMT厚度及AP形成可作为早期预测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的指标。
- 郭华平李哲
- 关键词:冠心病颈动脉动脉硬化彩色超声粥样硬化斑块
- 冯·希佩尔-林道综合征合并肝细胞核因子1α突变1例
- 2024年
- 报道1例冯·希佩尔-林道(VHL)综合征合并肝细胞核因子1α(HNF1A)突变患者的诊疗经过。患者既往高血糖合并胰腺囊肿与肾囊肿,经基因检测及相关检查确诊为VHL综合征合并HNF1A突变。该文重点回顾了该患者从初次起病到明确诊断的全过程,并对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征及可能机制进行了分析讨论,以期为此类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 郝晋璇蔺亚斌齐一洁李哲魏红霞杨喜枫刘云峰
- 山西地区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和α-内收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调查山西地区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和α-内收蛋白(alpha-aduction,ADD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用诱变分离聚合酶链反应(mutagenically separa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MS-PCR)检测山西地区EH患者299例(病例组)和血压正常者218例(对照组)的AGT基因M235T多态性和ADD1基因Gly460Trp多态性。结果病例组AGT基因的TT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病例组T等位基因频率(0.426)与对照组(0.37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1)。病例组ADD1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306和0.072)。TT+TT联合基因型患EH的危险度增加(MT+GG:OR=0.410,P=0.041;MT+GT:OR=0.364,P=0.020;MT+TT:OR=0.262,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GT基因的TT基因型较MM、MT基因型患EH的相对危险度增加(MM:OR=0.502,P=0.019;MT:OR=0.306,P<0.001)。结论 AGT M235T多态性与山西地区人群患EH相关,TT基因型可能与EH危险增加有关。AGT M235T多态性与ADD1基因Gly460Trp多态性间存在基因间的协同作用。
- 李哲王丹李翠丽才丽娜率中泰杨瑾张玲兰文燕
- 关键词:高血压基因型病例对照研究
- H型高血压患者体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意义
- 2016年
- 目的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体内血栓前状态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产生机制,为早期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1例,其中H型高血压患者136例(H型高血压组)、单纯高血压患者65例(单纯高血压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3组血浆vwF、GMP-140、D—dimer、FIB浓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H型高血压组中Hcy与PTs分子标志物的关系。结果H型高血压组、单纯高血压组血浆vWF、GMP-140、D—dimer、FIB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型高血压组又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型高血压患者剔除混杂因素后,Hcy与PTS分子标志物显著相关。结论H型高血压患者体内存在着PTS分子标志物水平明显的变化,其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影响其PTS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临床意义与H型高血压患者血栓性并发症的产生密切相关。
- 袁梁炎李哲马建林
- 关键词:H型高血压血栓前状态血栓性疾病
- 某市男性离退休干部心血管病知识知晓情况及行为调查
- 2006年
- 目的探讨离退休干部群体心血管疾病患病情况、心血管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和生活行为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随机抽样方法,在知情同意原则下抽取240名男性调查对象,用问卷调查获得心血管疾病患病、心血管疾病知识知晓、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为75.83%,高于一般人群。心血管疾病知识知晓率全部答对率仅12.6%,各项知识知晓率非病人均低于病人。活动少于一般人群,吸烟率、饮酒率高于一般人群,病人与非病人间比较有显著性。结论某市男性离退休干部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心血管疾病知识不足和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可能是原因之一。
- 李哲
- 关键词:离退休干部心血管疾病知识
- 维拉帕米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维拉帕米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及抗凋亡基因Bcl-2基因的影响,探讨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心肌细胞的缺氧/复氧(H/R)模型,用噻唑蓝染色法(MTT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实时荧光定量法(RT-PCR法)测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LC-3mRNA的表达量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mRNA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复氧组心肌细胞存活率降低,同时Beclin-1及LC-3mRNA的表达量增加,Bcl-2mRNA的表达量降低(P<0.05)。维拉帕米组可抑制Beclin-1mRNA的表达量,提高Bcl-2mRNA的表达量(P<0.05),明显提高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存活率。结论维拉帕米可通过抑制Bcl-2/Beclin-1途径保护缺氧/复氧心肌细胞。
- 侯贞秀李哲
- 关键词:心肌细胞缺氧复氧自噬维拉帕米
- 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血尿酸(UA)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共收集行冠脉造影术的冠心病患者230例和健康者40名,冠脉病变程度用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分析血尿酸及影响因素年龄、性别、血脂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冠脉病变支数与UA水平呈正相关。UA水平: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及多支病变组,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与UA呈正相关,与HDL-C、TC、TG、LDL-C未见明显的相关性。冠心病影响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低HDL-C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高尿酸和年龄、性别、高TG、高TC、高LDL-C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确实是冠心病较为显著的危险因素,是冠心病发病的一项可靠预测因子。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对有多种危险因素的人群,常规进行血尿酸检查,可为早期发现和筛选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提供依据。
- 率中泰李哲
- 关键词:血尿酸冠脉造影冠心病
-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22年
-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在我国开展与普及,支架内再狭窄(ISR)已成为PCI术重要、值得关注的并发症之一。除一些病变复杂程度较高的冠心病病人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外,目前国内主要采用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和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冠状动脉等方法治疗ISR。随着“介入无置入”理念的兴起和发展,DCB在ISR的治疗中显得日益重要。综述DCB治疗ISR的研究进展。
- 唐殿龙范春雨李哲
- 关键词: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冠状动脉再狭窄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体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栓形成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UAP的患者59例(UAP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2例(冠脉硬化组)、以及正常对照者43例(对照组),分别测定其体内hsCRP、PTS分子标志物水平,并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UAP组患者体内的hsCRP、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血栓前体蛋白(TpP)水平均明显高于冠脉硬化组(P〈0.05),冠脉硬化组患者体内的hsCRP、vwF、D-二聚体、FIB、TpP水平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UAP患者体内的hsCRP水平与vWF、D-二聚体、FIB、TpP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UAP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hsCRP、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变化,并且两者变化的程度密切相关,这种相关性可能在UAP病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测定这两项指标对于判定UAP患者病情及严重程度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马向杰李哲马建林
-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栓前状态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梗死前心绞痛、恶化性心绞痛、中间综合征)特征是心绞痛症状进行性增加,新发作的休息或夜间性心绞痛或出现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属于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病,与稳定型心绞痛相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易进展成急性心肌梗死,其中包括缺血所致的心脏性猝死。阻止疾病的进行性恶化,及时治疗使之恢复稳定状态极为重要。我们于2006年7月至2007年3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获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李哲牛凡王伟宋洁
-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低分子肝素钙疗效观察阿司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