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国良
- 作品数:105 被引量:2,214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SSM/I微波辐射计数据陆面温度反演被引量:11
- 2001年
- 利用美国防卫气象卫星计划 (DMSP)特别微波辐射 /成像计 (SSM/I)的多通道微波辐射亮温数据 ,开展中国陆地区域陆地表面温度反演研究。选择 1997年 7月 2 0 / 2 4日的SSM/I数据 ,先对中国陆地区域的数据进行处理与成像 ,然后基于Holliger算法利用七个通道数据进行地表类型分类。最后利用SSM/I数据的统计算法进行中国区域内的陆面温度反演研究 ,并用NOAA AVHRR反演的温度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其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 ,SSM/I微波辐射计数据可以为大面积的陆面温度反演提供快速的研究方法 。
- 潘广东王超田国良
- 关键词:陆面温度反演数据处理
- 我国遥感应用现状、问题与建议(续)被引量:17
- 2003年
- 在对我国遥感应用现状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 ,总结了我国二十多年来遥感应用的发展现状。据此 ,分析了遥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和我国遥感未来的发展 ,提出了若干建议。
- 田国良
- 关键词:遥感遥感数据遥感信息
- 黄河流域典型地区遥感的动态研究(一)被引量:15
- 1990年
- 本专题攻关的总目标为:进行黄河流域典型地区遥感动态研究,利用多时相卫星和航空遥感图像及地面实测数据和水文气象资料,建立黄河流域典型地区水土资源定量、半定量动态分析方法,为黄河流域水力发电、农田灌溉和管理,河口改道预测和决策服务。该专题分为三个子专题: 1.黄河上游冰雪覆盖监测与融雪径流预报模型的研究 2.黄河下游平原地区土壤水分动态监测方法研究 3.
- 田国良
- 关键词:黄河水土资源遥感
- 基于GIS的黄淮海平原旱情监测研究被引量:21
- 1998年
- 基于GIS技术,提出了用集遥感图像、图形、数据为一体的作物缺水指数模型监测黄淮海平原旱灾的方法。实时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法速度快、精度高,从点到面各种形式的黄淮海平原旱情分布结果均与实际吻合,基本上达到了实时监测旱情的目的。
- 申广荣田国良
- 关键词:旱灾GIS遥感监测黄淮海平原
- 利用夜间热红外遥感影像研究玉米冠层孔隙率分布
- 2005年
- 为了测量高覆盖条件下(LAI=5)玉米冠层的方向孔隙率,利用一台基于工业用吊车平台的窄视角热红外成像仪开展测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几何光学和辐射传输混合模型模拟半球空间的孔隙率分布。测量结果表明,大多数的孔隙出现在邻近的植株行之间,这导致了在热红外图像中,冠层还保持着垄行结构的特征。基于已经得到的几何参数,本研究发展的模型具有垄行作物孔隙率分布特征,模拟的孔隙率与被观测的孔隙率保持很好的一致。更进一步的改进,需通过计算机模拟以建立更加真实的作物结构描述,这也是以后的一个研究方向。
- 余涛顾行发田国良M.LegrandJ.F.HanocqR.Bosseno蔡红艳张勇
- 关键词:玉米冠层孔隙率
- 遥感估算水稻产量
- 项月琴田国良
- 关键词:水稻卫星遥感太阳辐射叶面积指数
- 国办防汛遥感技术服务系统示范
- 何国金刘定生田国良王世新李纪人朱小详李淑清李加洪周艺黄诗峰焦伟利李琳赵清寇连群王威黄鹏阎福礼吕永宏陈德清徐美刘诚赵长海蒋卫国张弛
- 基于遥感技术的最新发展,研究了利用遥感数据进行水灾监测的技术和方法,如“MODIS数据水情信息提取技术”、“雷达卫星监测动态信息快速处理技术”和“考虑行业、水深、受淹历时的灾害评估模型”等,扩充和更新了全国主要流域重点地...
- 关键词:
- 黄河流域典型地区遥感的动态研究(二)
- 1990年
- (三)黄河尾闾摆动及泥沙淤积的研究 1.泥沙输送与三角洲的形成根据研究分析可认为: ①黄河在河口三角地区输沙分配基本上为三角洲陆地、河口、海域成3:4:3的比例。对于不同的年段输沙分配是有变化的。陆地泥沙分配普遍淤高,对于清水沟来说,以清2清3两段面的淤积为最高。滨海泥沙分配,最大泥沙淤积并不在近岸,而在5—10米的水深海区。②黄河三角洲不同岸段的淤进造陆和不同年段时期的淤进造陆是有很大区别的。在三角洲造陆过程中有淤有蚀、淤蚀同时存在。淤是主流蚀是支流,淤是宏观蚀是微观,淤是整体蚀是局部。总之,淤大于蚀,并在淤蚀交替过程中体现出三角洲的形成。
- 田国良
- 关键词:黄河遥感治河工程
- 基于植被状态指数的全国干旱遥感监测试验研究(Ⅰ)——资料分析与处理部分被引量:27
- 2004年
- 在收集处理了了 1981~ 1994年连续 5 0 4旬的由NOAAAVHRR第 1、2通道的反射率计算得的NDVI时间系列数据 ,以及 1980~ 1994年全国 10 2个固定农气观测站的旬土壤湿度资料 (- 2 0cm)和相应测站的田间持水量资料基础上 ,分析了全国NDVI及植被状态指数VCI的时空变化特征 ,发现NDVI值随季节 (旬 )分别表现为“双峰型”和“单峰型”的变化 ,在第 17~ 2 7旬之间达到极大值 ,并与作物生长有关 ,VCI的变化与NDVI的变化呈相反趋势 ;对资料因站点的分布和密度以及时序位相等差异可能影响资料代表性的探讨认为 :因旱情发展有一个过程 ,故NDVI、SHI的时空特性应该不会影响其分析结果的代表性。综合分析了资料的时空代表性 ,为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的建立作准备。
- 冯强田国良王昂生柳钦火Tim R. Mc VicarDavid L.B.Jupp
- 关键词:干旱遥感监测NDVI
- 水稻的光谱反射特性被引量:11
- 1982年
- 一、前言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它分布区域辽阔,种植面积古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4。因此,开展水稻光谱反射特性的测试,对于进行农业遥感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为区别水稻和其他农作物提出依据,而且还可以找出区别它们的最佳遥感波段及遥感时间。同时,根据水稻的光谱特征,可以了解其生长状况与施肥、含水率、生物学产量(简称生物量,下同),产量的关系,对于掌握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产量预报和成熟期的预报都是密切相关的。
- 田国良郭世忠
- 关键词:水稻光谱反射率早丰生物量叶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