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蕊

作品数:11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榆林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3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文学
  • 2篇教学
  • 2篇高校
  • 1篇档案
  • 1篇地方高校
  • 1篇意境
  • 1篇应用型人才
  • 1篇余华
  • 1篇语言
  • 1篇语言文学
  • 1篇日记
  • 1篇审美心理机制
  • 1篇诗歌
  • 1篇实践教学
  • 1篇实践教学模式
  • 1篇体系化
  • 1篇专业实践教学
  • 1篇文质
  • 1篇席慕蓉
  • 1篇席慕蓉诗歌

机构

  • 7篇榆林学院

作者

  • 7篇刘蕊
  • 3篇贺智利
  • 1篇樊文军

传媒

  • 3篇榆林学院学报
  • 1篇小说评论
  • 1篇品牌
  • 1篇陕西教育(高...
  • 1篇延安职业技术...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余华与鲁迅小说创作比较论被引量:2
2011年
把余华和鲁迅相联系,曾有人做过。余华的《四月三日事件》,很容易使人想到鲁迅的《狂人日记》。其实,余华与鲁迅的相似,并不限于个别作品,而是整体性的。于是,有论者认为余华是鲁迅精神的继承者。但我认为,将余华与鲁迅相比较,在发现他们共同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二者之间的巨大差异:余华的小说确有类似于鲁迅的深刻性之处,但同时也有其显见的局限性。
刘蕊贺智利
关键词:鲁迅精神余华比较论《狂人日记》共同性
矛盾交叉的多维地带——浅析路遥及其小说中的审美心理机制
2009年
从路遥小说中的矛盾交叉及路遥的生活经历入手,透视作家的意识世界和潜意识世界,分析其创作心理机制的审美构成。路遥在创作时对这种内在矛盾性在其作品中的存在的认识却并不是完全自觉的,这还不是作家主体主观上完全自觉的理性要求,而恰恰是作品中这种内在矛盾性的存在形成了路遥特有的审美取向,成就了路遥的成功。
刘蕊
关键词:审美心理机制
试论黄钢报告文学的电影艺术特性
2009年
电影艺术特性是黄钢报告文学创作的重要特征。从电影艺术特性的角度对黄钢的报告文学进行分析,指出黄钢报告文学中电影艺术特性的积极意义:增加作品的生动可感性;精简作品的结构;优化报告文学的文体。
刘蕊
关键词:报告文学
关于教学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探索被引量:2
2012年
教学档案的管理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教学档案规范化管理,是高校教学评估工作中各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就教学档案管理与高校教学评估工作的辩证关系、当前教学档案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加强教学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建议等几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以期更好地发挥教学档案在教学评估中的参考凭证作用和在日常教学管理中的服务功能。
刘蕊贺智利
关键词:教学档案高校教学评估
关于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思考被引量:2
2014年
本科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现教学、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本科学生毕业和授予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提升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对提高人才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从学生、指导老师、管理三方面分析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从而提出了加强学生管理,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适当下放权力等改革措施,以规范论文管理,提高论文质量。
刘蕊
论席慕蓉诗歌的绘画美
2015年
将绘画的手法运用到诗歌的创作中在中国古已有之。作为画家的诗人席慕蓉,在她的诗歌创作中,自然而然地将绘画的手法运用于其中。席慕蓉用她的笔,以画入诗,从色彩、画面感、意象意境三个方面为我们构建了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
刘蕊
关键词:席慕蓉诗歌绘画美画面
构建体系化实践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榆林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为例被引量:3
2016年
对于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实现转型发展以及内涵建设的核心任务,而实践教学则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对学生职业技能的需求,我们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逐步把分散的、碎片化的实践教学环节,向模块化、体系化凝练,形成一种全员参与、全过程贯穿、全方位覆盖的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
贺智利樊文军刘蕊
关键词:地方高校实践教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