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燕
- 作品数:28 被引量:127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上胃肠道运动及胃肠激素的研究
- 1999年
- 对30例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波(MMC)的检测及血浆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的放免测定.结果显示:Du患者MMC正常者仅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60%,P<0.001)且胃窦MMCⅢ期持续时间缩短(P<0.05);胃窦、十二指肠近端MMCⅡ期的收缩频率、收缩波幅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P<0.001)。Du患者MMCⅡ、Ⅲ期的MT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SS则高于对照组(P<0.05,P<0.55).结果提示:胃肠道运动异常和胃肠激素的释放与Du有着密切关系。
- 任继平钱冬梅王雁王瑶张建忠张彤彦袁申元万小平陈波丁燕
-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胃肠激素胃肠道运动
- 术中食管测压在食管功能性疾病手术中的应用
- 目的:通过手术中对LESP和LESL变化的监测,准确判断短松式Nissen手术胃底折叠缝合的松紧程度和改良Heller手术中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食管、贲门肌层切开的长度和比例。方法:2003~2007年间利用食管测压指导经腹...
- 李建业于磊刘宾钱冬梅张云峰丁燕
- 关键词:疗效评价术后随访
- 非糜烂性反流病与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及食管酸暴露情况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比较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与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症状及食管酸暴露情况。方法具有反流症状的患者155例,进行胃镜检查和食管24 h pH动态监测。结果 155例患者中诊断RE 76例(49.0%),其中A、B、C、D级分别为40、24、8和4例;诊断NERD 79例(51.0%);RE组中pH监测阳性57例(75.0%),NERD组26例(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RD组食管外症状发生率较RE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典型的反流症状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组各项酸反流指标均大于NE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RE(LA-A)组各项酸反流指标低于中度RE(LA-B)和重度RE(LA-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度RE(LA-B)与重度RE(LA-C+D)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9例NERD中,依据监测当日症状计算SI值,pH阴性SI阳性(NERD pH-SI+)15例,pH阴性SI阴性(NERD pH-SI-)28例,NERD pH-SI+组的pH<4.0(%)和酸反流次数明显高于NERD pH-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酸反流是RE形成的重要因素,其中胃酸的浓度及长反流与食管黏膜接触的次数是直接造成食管黏膜损伤的重要因素;酸反流的程度与RE的严重程度之间可能相关;NERD根据酸反流与症状的关系可分为不同的亚型,病理性酸反流所占比例相对较低,酸反流的强弱在其发病机制中可能未起到决定性作用。
- 王凡丁燕钱冬梅万晓萍谢新纪展玉涛
- 关键词:非糜烂性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食管PH值监测
-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观察Du患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方法 通过胃肠测压方法对Du患者进行MMC测定。结果 49例Du患者11/4 9(2 2 4% )出现MMC3期 ;对照组则高达 14 /2 0 (70 % )出现完整MMC3期。对照组MMC3期波幅明显高于Du组 (P <0 0 1)。结论 Du组患者确实存在MMC异常 ,在其发病机理中有一定作用。
- 王凝王雁丁燕任继平
- 关键词:十二指肠球溃疡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动力学研究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血管活性肠肽水平的观察
- 2003年
- 姜立萍弓在春丁燕
-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
- 无痛肠镜的临床护理
- 电子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治疗下消化道疾病的最为重要直接有效方法,但因检查时有一定痛苦,部分患者拒绝接受或不配合检查,据报导“有30%~40%的患者对肠镜检查有紧张、焦虑、恐惧感,有21%的患者在肠镜检查过程中因痛苦难忍而致检...
- 邸霞丁燕万小平
- 关键词:氧饱和度消化内科无痛肠镜肠镜检查肠道准备
- 文献传递
-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测压及pH监测值被引量:21
- 2000年
- 为探讨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机制及其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 采用食管测压法和24h食管pH监测对6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了食管功能检测。结果显示食管炎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减低(P<0.05)、食管蠕动波幅(PA)减低(P<0.01) 、食管蠕动波传导速度(PV)减慢(P<0.05) ;24h食管pH<4的百分比 、酸反流次数和>5 min的酸反流次数明显增加(均P<0.01), Ⅰ期与Ⅱ期食管炎相比食管动力参数无差异, 而在24h食管 pH监测方面显示Ⅱ期食管炎患者在酸反流次数及>min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pH<4时间百分比方面均较Ⅰ期食管炎患者有明显增加。提示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机制与胃食管反流明显相关。
- 万小平张建忠王雁袁申元丁燕陈波王凝谢新纪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食管炎PH监测食管测压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肠动力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 万小平张建忠陈波丁燕张彤彦袁申元王凝王雁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患者胃肠动力胃肠激素幽门螺杆菌感染
- 文献传递
- 糖尿病患者胃电图的改变
- 2001年
- 张彤彦王雁丁燕
- 关键词:胃电图糖尿病患者
- 消化性溃疡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时胃肠动力及胃肠激素的改变被引量:1
- 2001年
- 王雁万小平陈波丁燕张丹彦王凝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消化道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激素胃肠道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