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绍典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教育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语言
  • 2篇文化
  • 1篇东西方文化差...
  • 1篇言语
  • 1篇语言单位
  • 1篇语言学
  • 1篇中国文化
  • 1篇思维
  • 1篇思维方式
  • 1篇童言
  • 1篇维果茨基
  • 1篇文化差异
  • 1篇西方文化
  • 1篇象似性
  • 1篇民族
  • 1篇民族文化
  • 1篇模糊语
  • 1篇模糊语言
  • 1篇模糊语言学
  • 1篇交往

机构

  • 4篇浙江教育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潘绍典
  • 1篇伍铁平

传媒

  • 1篇民族语文
  • 1篇心理学探新
  • 1篇福建外语
  • 1篇浙江教育学院...

年份

  • 2篇2002
  • 2篇200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维果茨基论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发展被引量:7
2000年
该文介绍了维果茨基关于言语的个体发生的论述 ,言语个体发生过程中思维和言语的关系。
潘绍典
关键词:交往
关于东西方文化差异等问题的一些思考——伍铁平《语言文化评论集》读后被引量:2
2002年
本文对伍铁平《语言文化评论集》作了论评 ,同时也对申小龙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
潘绍典
关键词:中国文化西方文化
模糊语言学是语言学的崭新领域——评伍铁平教授新著《模糊语言学》被引量:2
2002年
语言的不少方面,如模糊和精确、语言单位的象似性(iconic)和任意性等在20世纪后半叶成为新的热点。因此认知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语言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潘绍典
关键词:模糊语言学范畴化语言单位《模糊语言学》象似性
语言·思维·客观世界──评陈保亚《语言影响文化精神的两种方式》被引量:4
2000年
文章对陈保亚的《语言影响文化精神的两种方式》提出了商榷,认为讨论普通语言学尤其是印欧语言的理论问题时,必须立足于对多种外语尤其是印欧语言的比较透彻的了解之上,否则很容易以偏概全,得出错误的结论。
伍铁平潘绍典
关键词:民族文化思维方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